繁體簡體

“谷愛淩現象”背後有何光色?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門評論      2022-02-14 09:38:08

  (東西問)短評:“谷愛淩現象”背後有何光色?

  中新社北京2月12日電 題:“谷愛淩現象”背後有何光色?

  中新社記者 安英昭

點擊進入下一頁

  谷愛淩爆紅。從賽場上盡顯颯爽英姿,到賽後受訪時談笑風生,她成為“現象級”明星的背後,更讓世人看到三種色彩。

  谷愛淩讓世人看到了體育的底色。

點擊進入下一頁

2月8日,谷愛淩獲得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冠軍。中新社記者 李駿 攝

  此次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谷愛淩比得並不輕鬆。前兩輪過後,只排在第三位的她面臨兩難選擇:求穩保前三,還是求變爭第一。最終,18歲的谷愛淩在第三輪“兵行險著”,高分奪金。追求更完美、挑戰不可能,正是競技體育的魅力所在,谷愛淩的放手一搏不僅創造了歷史,也讓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映照在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

點擊進入下一頁

  2月8日,在北京首鋼滑雪大跳臺舉行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中,谷愛淩奪得冠軍。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賽後面對別有用心的提問,谷愛淩直言,“體育可以團結所有人,體育不需要和國籍挂關係。”體育本無關政治,運動員不斷挑戰人類極限的探索亦超越國界。國際奧會在百年奧林匹克格言中加入“更團結”,就是希望體育可以促進團結而非製造分歧,谷愛淩的回答道出了體育的底色,海內外觀眾也應將關注點重新聚焦到競技場上而非輿論的漩渦中。

點擊進入下一頁

  2月8日,在北京首鋼滑雪大跳臺舉行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中,中國選手谷愛淩奪得冠軍。圖為谷愛淩(右)同其他運動員相互扶助。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谷愛淩也讓世人看到了“Z世代”的本色。

  世界冠軍的光環外,谷愛淩也是一個“00後”。賽場上,她36天斬獲6個冠軍,用勤奮兌現天賦;賽場外,她直面批評和質疑,用幽默化解尷尬;生活中,她也難免貪吃、愛玩、懶散,用睡眠調整狀態。這就是“Z世代”,他們勇於挑戰難題,敢於探索邊界,善於學習技能。更重要的是,他們大多像谷愛淩一樣,不害怕“和恐懼談戀愛”。

點擊進入下一頁

中新社記者 任海霞 攝

  古往今來,眾多了不起的成就均在青年時期達成。戰爭年代,霍去病封狼居胥年僅弱冠,諸葛亮隆中對策尚未而立。藝術史上,王希孟18歲繪就《千里江山圖》,波提切利42歲前已完成《春》和《維納斯的誕生》。科學領域,愛因斯坦26歲提出狹義相對論,楊振寧34歲、李政道30歲發現“宇稱不守恒”……年輕從來都不是限製成功的枷鎖,反而常常是衝破世俗窠臼、顛覆傳統束縛的利器。

  谷愛淩還讓世人看到了和而不同的五光十色。

  中美相交的文化背景,使谷愛淩自帶“話題屬性”。從她首次代表中國參賽時起,一些西方媒體就開始在訪問中設置“議題陷阱”,試圖誘導她讚美美國、批評中國。但谷愛淩卻總能用最真實的表現作出回應:在北美奪得2022年第一個冠軍時,她頭戴牛仔帽手舉香檳酒;在首鋼園大跳臺高高躍起時,她自己設計的“踏雪尋龍”尤為奪目。

點擊進入下一頁

中新社記者毛建軍 攝

  谷愛淩成功“破圈”,得益於過往數十年來中美交流合作的積澱,更體現出兩國體育文化碰撞與融合下産生的“化學反應”。亦如其受訪時所説,“我在美國和中國的時候都會很自在。”正是這種難得的“自在”讓谷愛淩成為國際偶像,也讓世界看見,超越意識形態的美,才是真正的和而不同、美美與共。(完)

文章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徐亞旻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