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冰墩墩”全球圈粉 “一墩難求”背後意味著什麼?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2-02-14 15:49:26

  隨著北京冬奧會的進行,吉祥物“冰墩墩”憑藉可愛呆萌的形象成為名副其實的新晉“頂流”,收穫了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墩迷”,成為海外朋友關注冬奧、感知中國的最新紐帶。“冰墩墩”緣何能成為爆款?為什麼人人都愛“冰墩墩”?“一墩難求”意味著什麼?


259376_800x700.jpeg

圖為2月6日拍攝的在頒發紀念品儀式上的冰墩墩。新華社記者薛玉斌攝


 冬奧吉祥物“冰墩墩”全球圈粉


  隨著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舉行,冬奧吉祥物“冰墩墩”迅速走紅。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冰墩墩”線上線下銷售火爆,甚至出現“一墩難求”的場面。


09e6a978f9e94dff914b6bfc9ea92e49.jpg

2月6日下午,位於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廈的冬奧商品旗艦店依舊在排長隊。 石睿 攝


  在位於北京王府井的北京2022官方特許商品零售店外,為了買到限量供應的“冰墩墩”,不少市民從清晨6點就過來排隊。北京工美集團市場部部長、冬奧項目部副總經理李穎介紹,開幕式舉辦之前幾天,平均排隊時長在一小時左右,最近幾天隊伍更長,冬奧的熱度不斷升溫,人們的熱情也與日俱增。


5ccfccfc07eb4c22a27ada6564b393a1.jpg

因喜愛冰墩墩而走紅的日本記者辻崗義堂。


  在冬奧閉環裏,不少運動員、記者和冬奧會官員的心都被“冰墩墩”俘獲,紛紛自願“帶貨”。冬奧特許商店門前總是排起長龍,全球各地人士競相購買冬奧吉祥物等特許商品。一位日本記者稱要扔掉衣服,回國時把行李箱都塞滿冰墩墩;摩納哥親王也希望帶兩個“冰墩墩”回家,送給自己的雙胞胎孩子。


為什麼人人都愛“冰墩墩”?



  “‘冰墩墩’可愛幽默,充滿了正能量”“‘冰墩墩’看起來就像一隻大熊貓剛剛在雪地裏打過滾,看起來十分有趣”……包括國際奧會奧運會部執行主任杜比等海內外人士如此表示。


  “冰墩墩”的設計將憨態可掬的中國“國寶”大熊貓形象與冰晶外殼相結合,體現了冬季冰雪運動和現代科技的特點。它將活潑與敦厚融為一體,令人感受到純潔和力量,象徵著冬奧會運動員堅韌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奧林匹克精神,體現了擁抱創新和未來等時代價值。“冰墩墩”身上展現的美好品質,引起了中外共通的情感共鳴。


  “冰墩墩”以體現中國美學的造型設計贏得人心,展現的也是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冰墩墩”設計團隊核心成員劉平雲認為,“‘冰墩墩’是中國的代表、中國形象的代表,敦實、憨厚、友好。用一個詞來代表,那就是溫暖。溫暖是中國人友好、和平的表現。”人人都愛的“冰墩墩”代表著生機勃勃的中國形象,其火爆背後是人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對中華文明的認同。


1128350835_16444644188051n.jpg

  新華社照片,南通(江蘇),2月8日,工人在特許生産商的車間裏包裝“冰墩墩”。(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一墩難求”背後意味著什麼?



  如今,被全球熱議和爭搶的“冰墩墩”已遠遠超出賽會紀念品的意義,凝聚著人們對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的深情期待,促進著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深度交融,蘊含著“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深厚情感。


  “冰墩墩”霸屏,不僅因為它萌出新高度,更因為它的背後是北京冬奧會的熱度和中國科技的“硬度”。它超酷的外殼、超強的運動能力,承載了中國人“科技強國”“體育強民”的希望,它傳遞了中國人美美與共、“一起向未來”的心願。


  “冰墩墩”走紅的背後,是一個給世界帶來信心和鼓舞的中國。在疫情挑戰下,中國如期獻上一場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選手們得以盡情綻放運動風采,各國體育迷們可以盡情分享觀賽歡樂。在疫情的陰霾下,這樣的歡樂已經久違。


  “冰墩墩”走紅的背後,是一個促進世界和諧與團結的中國。美國運動員特莎·莫德為冬奧志願者們的熱心而感動落淚,很多運動員説“非常享受和感謝在中國遇到的一切”。無論是舉辦北京冬奧會,還是攜手各方抗疫,中國始終如一推動世界各國合作發展,始終致力於共同進步。


  可愛的“冰墩墩”,是可愛中國的一個縮影。通過冬奧會,世界各國愈發感受到一個傳統與現代水乳交融的中國,一個自立自強同時又熱情擁抱世界的中國,一個更加堅定自信、從容大氣的中國。衷心希望,以冬奧會為契機,更多的外國朋友走近中國,感知真實中國,增進彼此了解,攜手邁向未來。



  綜合自中新社、新華社


責任編輯:徐亞旻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