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對臺政策必展現更強意志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媒體連結      2022-02-14 16:04:29

  (記者 倪鴻祥)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對港媒中評社指出,2016年以來兩岸關係動蕩不安,原因在於統獨愈趨對立。在中共對臺政策數十年一貫的形勢下,蔡當局和民進黨以全面性“去中國化”進行對抗,那麼大陸必會以算總帳的方式,強化今後五年反獨遏獨、促融促統的立場和行動,就成為勢之所趨。

  他説,未來台海是和是戰,決定於兩岸是從分治的現狀走向融合發展?還是“台獨”繼續當道、推行分裂?台灣在這兩個方向之外的選擇空間其實很小。儘管長期維持現狀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台灣的主流民意,但對中共而言,這種狀態若因“台獨”人士執政,以致無助於兩岸融合與和平統一,是否反而給台灣反中仇陸、脫華入美提供更多機會,所以必須加強反制?

  張榮恭表示,大陸在對臺政策上,勢必展現更強意志、更大決心,更加採取單邊主動、單方主導,未嘗不會把制訂“祖國統一法”提上議事日程,以及設立“中央祖國統一委員會”,從而進一步充實“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這將使得台灣進入大選選戰期的2023年,成為兩岸關係至為敏感、至為關鍵的時間節點。

  他説,2005年國共和解後,中共推動兩岸交流、實施惠台措施,不遺餘力,近年習近平總書記又力倡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中共不會不知道這些軟性作法會因民進黨藉其執政力量,對內政治恫嚇、法律限制、輿論引導而打折扣,仍積極從事,為的是做到仁至義盡,那麼到不得已時,改採硬性霹靂手段的理由才會具備,也才能對歷史交待。台灣方面對這一點的認識恐有不足。台灣朝野還須思考的是,談出來的統一,會是一國兩制,而打出來的統一,必然是一國,但還會是兩制嗎?如何因應未來的兩岸關係?

  張榮恭説,民進黨如果以為只要否定九二共識,就不必進行兩岸事務性協商,就可阻滯雙方友好合作;只要堅拒政治談判,就不必處理兩岸政治分歧,就可避免走入統一進程,那就完全是如意算盤。中共對臺政策歷來都是和戰兩手,只是如何側重的問題,目標則始終一致,就是“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由此可知,當堵住了中共的對臺柔性措施時,催促而來的其實是剛性措施,反而不利於台灣。蔡英文上臺以來的狀況即為如此,而且還在惡化當中。

  張榮恭舉例説,鄧小平在世時,就不斷強調兩手策略。例如1978年1月鄧小平明確告知美國參眾兩院議員訪問團,“解決台灣問題就是兩手,兩種方式都不能排除。用右手爭取和平方式,用力要大一點,實在不行,還得用左手,即軍事手段”。

  張榮恭指出,又如鄧小平多次會見外國領導人時,一再説明如果承諾只用和平方式,那麼台灣就可能拒絕談判,而中共又不能放棄統一目標,結果只會導致最終必須軍事解決。鄧小平于1985年9月還向李光耀説,“現在台灣和我們還有共同點,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但如果蔣經國不在了,就可能真正出現兩個中國,我們怎麼能夠承諾不使用武力”?

  張榮恭表示,上述邏輯不僅至今仍然適用,更因“台獨”動向加劇,以及美國加緊利用台灣來牽制大陸,使得兩岸關係愈加走在刺激中共認為右手不夠、再加左手的路上,所以習近平總書記1·2講話中重申了不放棄使用武力是針對“台獨”活動和外力干涉。解放軍軍機日益頻繁地巡航在台灣周邊空域,便是強烈警訊。這些狀況於2008至2016年國民黨執政期間,根本未曾有過。

  然而如今,“去中國化”成為民進黨兩岸路線的主要手段,所以在兩岸定位上,否定九二共識,宣揚“中華民國”(台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悍拒原本一中架構下的靈活性及可塑性;在身份認同上,否定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策動台灣人和中國人兩個概念的對立互斥,悍拒原本同屬中華民族對雙方和諧相處的正面意義。

  張榮恭認為,這些作法為的是向“台獨”推進,卻又以為只要不宣佈“台獨”,或只要不揭開法理“台獨”的薄膜,中共就沒有理由對臺用武。如此仍然掩蓋不了兩岸走在戰爭邊緣的事實,並且促使中共強化對臺武備及發出軍事信號。因此,中共面對的台海情勢,是“台獨”動向清楚而且持續向前,同時,外力干涉一直升級,主要表現在美國擴大對臺軍售、助臺以武拒統,不斷推出挺臺抗中法案,嘯聚同為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國家打台灣牌來對付中華民族。

  他指出,也就是説,中共推進統一目標本以和平方式為主要考量,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途徑,但是民進黨的“去中國化”,確實造成“兩岸的經貿互利不足以節制雙方的政治分離,兩岸的民間交流不足以防止雙方的認同偏離”,加上美國因素,使得中共不放棄對臺用武的理由都變得更為強烈。況且“台獨”人士繼續勝選而執政的概率並未減少,中共就有可能針對近年台海情勢算一次總帳,和戰兩手的運用將會更具彈性,所謂對臺新決策新部署,應在於此,包括可能研議國家統一法或設立中央祖國統一委員會,以示強化決心、意志和行動。

  張榮恭表示當代突破機會原本是有,而且機會曾經很大,上次國民黨執政期間,大陸就形容兩岸關係是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人們根本未曾聽聞大陸方面有所謂武統之聲。然而政黨輪替後,情勢丕變,可見事在人為、在黨為、在路線為。

  張榮恭還指出,未來的兩岸關係,應以當代中華民族的智慧來尋求和平解決,嚴肅避戰,但是民進黨執政下的兩岸路線反其道而行,實在令人無法茍同。



文章來源:中評社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