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國家正式全面啟動“東數西算”工程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2-02-18 14:38:08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至此,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佈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什麼是“東數西算”?

    “‘東數西算’中的‘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孫偉介紹説,我國西部地區資源充裕,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豐富,具備發展數據中心、承接東部算力需求的潛力。“要像‘南水北調’‘西電東送’一樣,充分發揮我國體制機制優勢,從全國角度一體化佈局,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率。”


  參會者在2021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現場(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算力,如同農業時代的水利、工業時代的電力,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生産力,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據介紹,“東數西算”就是通過構建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路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佈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簡單地説,就是讓西部的算力資源更充分地支撐東部數據的運算,更好為數字化發展賦能。

 

     按照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佈局,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將作為我國算力網路的骨幹連接點,發展數據中心集群,開展數據中心與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之間的協同建設,並作為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戰略支點,推動算力資源有序向西轉移,促進解決東西部算力供需失衡問題。

 

     圍繞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分別是張家口集群、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集群、蕪湖集群、韶關集群、天府集群、重慶集群、貴安集群、和林格爾集群、慶陽集群、中衛集群。

“東數西算”怎麼算

     數據中心耗能較高。我國數據中心目前大多分佈在東部地區,在土地、能源等資源緊張的形勢下,在東部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難以為繼。而我國西部地區資源充裕,特別是可再生能源豐富,具備發展數據中心、承接東部算力需求的潛力。


5月24日拍攝的貴州省貴安新區騰訊七星數據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歐東衢 攝

  “數據中心是個‘比特’企業,又是個‘瓦特’企業,既是高新技術産業、‘優等生’,又是能耗大戶、‘壞孩子’。”一名在數據行業打拼多年的大數據企業負責人坦言,一個超大型數據中心每年耗電量近億千瓦時,在東部一線城市數據中心的建設中常會受到地方能耗指標的限制。


     一些東部地區應用需求大,但能耗指標緊張、電力成本高,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難度和局限性大;一些西部地區可再生能源豐富,氣候適宜,但存在網路頻寬小、跨省數據傳輸費用高等瓶頸,無法有效承接東部需求。


     隨著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進度加快,全社會數據總量爆髮式增長,數據存儲、計算、傳輸和應用的需求大幅提升,數據中心已成為支撐各行業“上雲、用數、賦智”的重要新型基礎設施。


     近年來,“東數西算”在産業層面已有實踐,三大運營商、中國人民銀行、華為、騰訊等在貴州、甘肅等西部地區佈局了數據中心。在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運營及在建的數據中心達23個。


    “‘東數西算’帶來數據要素的跨域流動,是實現産業聚集和平衡區域發展的重要路徑。”貴州省量子資訊和大數據應用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潘偉傑説,在西部建設數據中心,不僅能夠創造新型資訊消費市場,還能為經濟增長提供更多動能。

“東數西算”將帶來哪些改變?

如今,5G、人工智慧(AI)、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與生活場景加速融合,新需求新模式不斷涌現。數字技術在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産生了大量數據及運算、傳輸、處理需求。 “東數西算”將怎樣進行?會給區域經濟帶來哪些改變?

01

促進資源優勢互補

相比“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人們對“東數西算”還有些陌生。


據業內人士介紹,所謂“東數西算”,是指通過構建新型算力網路體系,把東部算力需求以及大量生産生活數據輸送到西部地區進行存儲、計算、反饋,並在西部地區建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有助於改善數字基礎設施不平衡的佈局,最大限度發揮數據要素的價值。


‘東數西算’能夠在解決東部地區能耗指標緊張、電力成本高、大規模數據中心開發空間受限等問題的同時,把西部地區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可利用荒地進行充分利用。此外,‘東數西算’可以帶動廣大西部地區參與到智慧化引導的數字經濟浪潮中,更好地釋放‘後發優勢’、實現快速發展。”聯想企業科技集團服務方案業務總經理劉淼對本報記者表示。

02

綠色發展空間更大

“東數西算”有利於降低成本、節能減排。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是國內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區域,有著“草原雲谷”“中國草原避暑之都”等稱號。2020年8月,阿裏雲在此佈局的超級數據中心開始正式對外提供雲計算服務。據了解,該數據中心大量使用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同時,烏蘭察布市年平均氣溫只有4.3攝氏度。這意味著,數據中心每年有近10個月時間,可以利用自然環境實現冷卻。

03

優化區域經濟格局

“東數西算”工程中,“數”與“算”是什麼關係?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積累了大量極具價值的數據資源。但是,算力設施發展與國際一流水準相比還有差距,算力水準目前難以滿足數據量猛增帶來的巨大計算需求。“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承載算力的數據中心存在供需失衡。‘東數西算’背景下,大量從事數據存儲、離線數據分析等高時延業務的數字經濟企業均可通過購買西部地區數據中心雲服務,實現異地計算存儲資源調度,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和額外盈利。同時,由數據中心吸引而來的上下游算力産業鏈,把産業鏈的重要産值落在西部,對於西部地區經濟轉型升級也有重要意義。”王青説。

構建數字時代“經濟新版圖”

縱觀人類歷次技術革命,每一次都是生産力的重新佈局,都會編織一張新基礎設施“網路”。蒸汽時代佈局了一張“鐵路網”,電氣時代構建了一張“電網”,而數字經濟時代正在編織一張“算力網”。


5月24日,工作人員在中國移動貴州數據中心內通過平板電腦操作大螢幕。新華社記者歐東衢 攝

目前,“東數西算”在貴州、寧夏、甘肅等西部地區推進,各方正在努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算力新格局,或將構建數字時代“經濟新版圖”。

01

提升“數據大國”國際競爭力

  工作人員在介紹“一碼貴州”數據平臺網路銷售情況(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2021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上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我國數據增量年均增速超過30%;2019年我國産生的數據量約佔全球的9.3%,居世界第二。


在數字經濟時代,無論是企業發展還是國家競爭,誰擁有海量數據和先進算力,誰就能佔領發展制高點、掌握髮展主動權。


“東數西算”是把握數字經濟加速發展戰略機遇期、構建算力新格局的系統性工程,將進一步加快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為數字強國建設注入新動力。

02

推動東西部協調發展

走進貴州省貴安新區金馬大道旁的華為雲數據中心,一排排紅黃相間的歐式建築倒映在清澈的人工湖裏,風景如畫。這裡給人的第一感覺是一個休閒度假景區,而非華為在全球佈局的最大數據中心。


  工作人員在“一碼貴州”數據平臺機房檢查設備運作情況(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貴安華為雲數據中心是“東數西算”的一個生動案例。在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投入運營及在建的重點數據中心已達23個;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的西部雲基地已建成亞馬遜AWS、美利雲等6個超大型數據中心;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的重要節點城市甘肅慶陽,已吸引華為、科大訊飛、金山雲等12家企業的數據中心落地。


專家認為,“東數西算”用數據流引領帶動物資流、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有助於打通東西部數字經濟大動脈,形成以數據為紐帶的東西部協調發展新格局。

03

助推數字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

寧夏中衛,一個位於我國西部的沙漠小城。內陸腹地、荒山戈壁、刺骨寒風曾是制約其經濟發展的短板。如今,這些短板反而成為中衛市發展雲計算和大數據産業的獨有優勢。


數據中心被稱為“不冒煙的鋼廠”“電老虎”,電力成本佔其運營成本的“大頭”,一個超大型數據中心每年耗電量近億千瓦時。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如何實現高效、清潔、集約、迴圈的綠色發展,是擺在數據中心面前的一道“難題”,也是“必答題”。


“東數西算”無疑是“破題”的抓手。長期以來,東部地區因貼近用戶側,算力需求大,但因能耗限制、電力成本高等原因,新建數據中心難度較大,而西部地區雖數據資源不如東部,但能源豐富,氣候適宜。“東數西算”有助於實現東西部在數據資源、能源供應上的互補,推動數據中心綠色發展。


(綜合自新華網、中新網)


責任編輯:袁丹華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