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北京冬奧會結束 台灣“認同之戰”開始?

王昆義

王昆義,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作者 王崑義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北京冬奧會順利結束,台灣卻要開始掀起一場“認同之戰”。這場戰爭的起源其實很無聊,只因為中國台北代表隊的選手黃鬱婷秀出穿上大陸隊的運動裝。在冬奧會結束後,台灣行政部門主管蘇貞昌立刻以極為高調的態度,點名黃鬱婷行為“極為不當”,要求島內的教育部門、體育部門進行調查與處分。這已經為台灣體壇掀起一股腥風血雨的恐怖氣氛。

既然上有指令,教育部門主管潘文忠馬上配合,表示“台當局以稅金挹注代表隊成員培訓與賽事參與”,因此“選手不應有任何損及榮譽的爭議言行”,指出黃鬱婷後續的發言也有不當之處,“不符民眾期待”。

台灣運動員要為認同道歉?

事情的起源是,中國台北代表隊赴北京參加冬季奧運的滑冰選手黃鬱婷,1月23日在IG分享一段燦笑滑冰的影片,並寫道“沒意外的話,剩不到一週就要出發去北京啦”。有網友認出她身上穿的衣服是國家隊隊服後,批評的聲浪開始涌入,有人質疑她“莫非是找到財富密碼了嗎?”

針對此事,黃鬱婷在Facebook上發文説明衣服是國家隊的好朋友所贈,並表示“運動歸運動,沒有國籍之分”。她還留言回覆網友的批評説:“很可惜我沒有找到你所謂的財富密碼誒…這只是我從比賽滑輪溜冰就認識的非常要好的國家隊朋友,我們幾年前一起在德國訓練冰刀,後來她回中國大陸我去美國,今年好不容易又相見,她送給我的禮物!就這樣!”

黃鬱婷隨後針對此爭議發文,表示由於有太多沒必要的私訊,她已移除影片,強調“運動歸運動,在運動界裏,我們沒有國籍之分,大家賽場下都是很要好的朋友”,並呼籲“你可以不需要幫我加油,但請記得幫你想支援的運動員加油”。

黃的回覆並未獲得網友的諒解,批評她的聲音越來越大,在擋不住的聲浪之下,2月3日黃鬱婷發言表示:“感謝潘‘部長’來電轉達蔡英文以及蘇貞昌關懷之意及替我們加油”,那時潘文忠也沒有否認打過這通電話。不過兩周後,潘文忠嘴臉180度大轉變,轉為刻薄之貌指責黃是“有損榮譽的爭議言行”。

當然,也有部分網友挺黃鬱婷,認為運動員的交情不該泛政治化,“經歷過的人就懂,當運動員相互勉勵與努力時,那種一家人的感覺真的很棒”、“沒什麼好大做文章的,穿友人贈送的衣服,而且也非在官方場合穿著,這部分完全屬於個人自由…希望你不要被極端言語打擊,依舊有理性的人理解尊重支援你的”、“如果今天您穿的是美國隊的衣服,那些酸民一定會誇您很厲害很會做‘民眾外交’”。

為政治利益民進黨追殺選手

有人批評,有人擁護。但是,民進黨當局卻選擇站在批評的一方,目的無非就是為今年11月即將舉行的“九合一地方選舉”開始熱身,為“抗中保臺”的選舉牌亮劍。

而這次民進黨當局一樣傾全臺力量去鬥爭一位只是穿了大陸運動服自拍的女生,這樣的操作,被認為似乎不鬥爭到黃鬱婷從此在台灣沒有立足之地,絕不罷休。

蘇貞昌會這麼急切的事後算帳,也有認為是他對大陸充滿了敵意與仇恨。這種把個人的仇恨上升到“認同之戰”,其實是很危險的。

民進黨所謂的“進步主義”,最後還是被“保守主義”的“台灣價值”所包圍。台灣一昧的追求國際空間,卻越是對大陸産生“敵對”的想像,這種想像又把自己陷入“國家化”與“去國家化”的困境。兩者磨合所産生的“認同之戰”,不但讓台灣民眾動輒得咎,也讓民進黨人受困于自我認同的“失覺效應”。而黃鬱婷事件,只不過彰顯台灣民眾受困于認同失調的苦處罷了!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左秋子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