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烏克蘭富豪大出逃 台海戰爭時這一幕會在台灣上演嗎?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2-02-24 14:20:12

俄羅斯1

作者 楊勝雲 特約軍事評論人

烏克蘭從2月24日起進入全國緊急狀態,當局下令徵召18至60歲的預備役軍人。不過,受危機快速升級的影響,烏克蘭前100個大富豪絕大部分已經逃走,僅有4人還留在烏克蘭,原因是涉嫌貪腐,被法院扣留了護照。烏克蘭《真理報》的報道稱,除富豪以外,一些烏克蘭議員也紛紛出國避風,有議員已夥同商人訂購了私人飛機,計劃情況有變時飛往維也納。對此,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非常憤怒,下限命令已經逃走的這些人馬上回國,否則將承擔嚴重後果。

澤倫斯基之所以急火攻心,不僅是因為他們逃兵役,影響民心士氣,更重要的是,烏克蘭的經濟危機可能要比軍事危機提前到來。英國《經濟學人》指出,烏克蘭市場對於戰爭的擔憂,已經嚴重抑制當地的投資與經濟活動。這8年來烏克蘭因為俄烏衝突損失了2800億美元,而近幾個月的戰火威脅更讓烏克蘭的匯率嚴重縮水、至少125億美元的外資撤走,許多投資計劃也遭到無限期擱置。美國總統拜登以及西方輿論不斷渲染戰爭威脅也令澤倫斯基很惱火,因為這樣將進一步惡化烏克蘭的經濟運作和投資環境,畢竟戰爭可能不會真打,可生活還要繼續。

由於美國等多個國家紛紛呼籲本國公民離開烏克蘭,烏國各大城市的外籍人士已大幅減少,但保險公司已拒絕承保飛往烏克蘭的航班,烏克蘭政府不得不拿出大約6億美元作為擔保,讓各家航空公司還願意維持烏克蘭的航班。此外,烏克蘭有五分之三的出口是經由黑海運輸,戰爭風險讓來往黑海的船舶保費也隨之調升,進而墊高出口成本。美國和北約運過來1000多噸的軍火又不能兌成美元,也不能換為生活日用品,所以現在基輔當局希望這些富翁們趕緊回來,與他共度時艱。

熟悉兩岸關係的朋友可能會想起,20多年前,台灣島內也發生了類似一幕。1995年6月,李登輝竄訪美國康奈爾大學併發表分裂言論,而美方也企圖借此測試中方底線,從而引爆第三次台海危機。中國人民解放軍于1995年7月、8月、11月和1996年3月在台灣海峽和台灣附近海域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期間,台灣社會大亂,民心浮動,股市震蕩,一些有條件的人則選擇赴海外“避難”觀望。為穩住島內局勢,李登輝鼓吹解放軍軍事演習是“裝腔作勢”、“打空爆彈”,並把在大陸的“內線”給賣了。結果新華社授權公告從1996年3月8日至15日,對高雄和基隆外海進行彈道導彈訓練,一下子把台灣民眾給激醒了。很多人跑到銀行去提現款、換購美金,有的人則搶購起了前往美國、加拿大和澳洲乃至香港等地的機票,以至連日來航班爆滿。據台當局內政部門統計,當年有10萬人移出台灣。有台灣網民回憶,“那時候AIT(美國在台協會)排隊比搶口罩還誇張”。

面對戰爭和危機,人們避險意識上升是很正常的,但逃走也要有實力,有條件移民海外的畢竟只是少數。所以時下台灣民眾要珍惜大陸仍然堅持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不要任由民進黨當局揮霍“和平發展的資産”,甚至倚靠外部勢力謀求“台獨”和挑釁大陸,不僅容易引發台海經風險,還會導致和平統一的可能性不斷流失。

台灣問題不可能無限期地拖延下去。未來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實現兩岸統一,島內有些人選擇出走是正常的。少數“台獨”頑固分子為逃避懲罰大體會出逃,一些不甘心接受中央統治的“親美媚日”派以及部分綠卡持有者也可能會選擇出走。其實作為老百姓大可不必過於驚慌,即便是被迫採取非和平方式,針對的也只是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和前來干預的外部勢力。《反分裂國家法》第九條即規定,“國家盡最大可能保護台灣平民和在台灣的外國人的生命財産安全和其他正當權益,減少損失”。

所以,台灣島內支援或接受統一的,以及識時務者應該留下來,要相信,統一後的台灣會治理得更好,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可保持不變,生活水準也大概率會越來越高。去年10月下旬,國台辦副主任劉軍川即明確表示,統一後,台灣財政收入盡可用於改善民生。當然,那些選擇離開台灣的人也將就此享受不到統一帶來的紅利,錯失台海經濟區建設發展的歷史性機遇。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邱夢穎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