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台海觀潮】小心台灣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2-02-28 09:19:50

蔡英文一邊一國論調副本


  作者 任我行 台灣資深媒體人

  俄羅斯烏克蘭戰爭正式開打,結果全世界的關注焦點除了放在俄烏之戰外,大家的目光時不時的斜視看向台灣;加拿大前工業部長摩爾(James Moore)25日在推特上簡短警告,“台灣,留心台灣”。美國前白宮資深戰略顧問斯伯丁(Robert Spalding)也推文表示,“台灣是下一個”。美國政論節目主持人波索比奇(Jack Posobiec)則推文指出,“希望台灣做好軍事準備了”。這些西方國家的政要或觀察家之所以一直示警台灣,源自於台灣與烏克蘭,有太多的相似點了。

  俄烏開打之前,台灣原本一大半民眾認為雙方只是裝腔作勢、拉高衝突好逼對方坐上談判桌,但當軍機升起、戰火煙硝、炮聲隆隆,俄羅斯真的進攻烏克蘭了,此時,島內社會確實不得不冷靜想想,台灣到底會不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根據台灣某媒體的網路調查,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你認同嗎?結果回答 “不認同”的佔了52.4%,回答“認同”的佔了47.5%。“不認同”的人略多一些,但大致來看,是各佔一半;也就是説,台灣社會出現了聲勢相當的兩種聲音。其實觀察台灣社會藍綠版圖可以發現,政治光譜偏綠的族群,他們大多不認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而政治光譜偏藍的群體,他們是相當認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但這一切都會被指向成“認知作戰”的一環。

  不可否認的是,俄羅斯、烏克蘭的狀況,與中國大陸、台灣的關係,太多處實在太相似。首先在文字種族方面,烏克蘭獨立後開始推行“去俄羅斯化”,包括推行烏克蘭文,去除俄文,規定所有俄文著作都要有烏克蘭文翻譯等等,引起俄羅斯不滿。另外,烏克蘭之所以會激怒俄羅斯,最大原因也是烏克蘭倒向美國;冷戰時期歐洲與美國共同成立北約,用來對抗以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組織,蘇聯瓦解後,北約不斷吸收華沙組織的東歐成員,最後竟然想要吸收烏克蘭加入,引發俄羅斯更為不安。同樣的,自從蔡英文執政以來,剛好遇上美國狂人特朗普,台灣就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向美國,動輒臺美關係半世紀最好,配合美國制裁中國大陸,撤離對大陸的投資,爭取加入美國印太戰略架構,倚美謀獨的盤算,也讓大陸多次提出警告。

  然後,俄烏之戰開打後,烏克蘭一直希冀國際社會能給予支援,包括美國派軍援助,迄今,美國都沒有派軍隊協防,而包括德國、法國等北約國家,也都在隔岸觀火。而回想當年,烏克蘭因承諾放棄核武,美國則保證會保護烏克蘭的安全,但美國總統拜登一開始就把底線畫在不派兵到烏克蘭,只派軍隊到北約的前線也就是波蘭,美國顯然是沒打算實踐當年的承諾了。

  而台灣在1950年開始有美軍駐臺,當時是冷戰時期,美國打著共同對抗共産勢力的晃子;但當美國對華策略轉變,1979年中美建交後並後,美軍隨即撤離台灣;這是台灣昔日被美國拋棄的歷史。如今,民進黨當局以為台灣有美國在台布建的半導體供應鏈,並將晶圓代工事業視為“護國神山”,難保哪天中美關係又重修舊好之後,台灣再度被美國視為棄子。從烏克蘭的前車之鑒,台灣怎可以把台海安全寄託在一個説話不算話的美國,或甚至是將來的印太夥伴身上呢?

  也因此,認同“九二共識”,基本上這群人意識清楚的看透了美國對烏克蘭的口惠不實,絕對是台灣引以警剔之例子。此外,由美國政府對待烏克蘭的反應也可以推斷,任何不符合美國自身利益的事,例如出兵協防盟友,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於是乎,拜登去年10月中出席CNN節目,被記者問到如果台灣遭到中國攻擊,美國會否保衛台灣。拜登表示:“會,我們對此有承諾。”而緊接著蔡英文在10底也接受CNN專訪時坦言有美軍在台灣協助臺軍訓練,並表示,她對美國協防台灣有“信心”(faith)。如今回頭看這樣一搭一唱的對話,更多像是唱雙簧的戲碼。要相信,當世人都看透了美國的軟弱,絕對是大陸武統台灣的最佳時機。千萬不要低估大陸統一台灣的決心,也絕對不要高估美國、日本等國際社會協防台灣的可能。

  當然,主張“台獨”者,絕對會撇清及否認“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示警信號;認為這又是中共的“認知作戰”行動,台灣人不用驚慌。例如,蔡英文透過他的發言人體系對外表示,“台海情勢與烏克蘭局勢本質不同,近期發現有相當多假訊息,運用烏克蘭情勢影響台灣社會民心士氣。”又例如,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説,“台灣跟烏克蘭情形大有不同,我們不但在世界的産業鏈重要??我們對於有一些境外勢力故意運作認知作戰,有人予以附和,深為不齒”。

  然而,就算台灣和烏克蘭不一樣,台灣也和阿富汗不一樣,卻都有著一樣的美國;美國已背棄了1979年的台灣,放棄了2021年的阿富汗,以及拋棄了2022年的烏克蘭,你能確定美國不會再一次背棄“明日的台灣”?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