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柳金財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這場受全球舉世矚目的俄烏戰爭,即使在地緣政治及地緣經濟上與台灣地區關聯並非十分密切,但台灣地區似乎也難以完全置身事外,其所受關注主要是一旦大陸武統台灣,台灣如何因應?及美國等西方國家會馳援協防台灣嗎?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發表文章表示,期盼各方儘速恢復和平對話、理性解決爭端;同時宣稱台灣地區也會加入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顯然,目前民進黨當局在印太戰略及在“聯美抗中”戰略思維下,保持與美國一致性政策立場。
然而,前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接受媒體聯訪表示,若台灣未來面臨戰爭,美國對台灣態度只會是出售武器、提供情報,但是不會出兵協防台灣。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表示,台灣是否會成為烏克蘭,在於是否具有堅定的自主防務,及維護和平的決心以及解決爭端的可能。區域和平需要彼此對話交流,惡意挑釁造成衝突,最後只會演變成戰爭,呼籲各方都能節制致力於區域安全。同時,表明希望兩岸能夠持續對話、交流,確保兩岸的和平與區域的穩定。從泛藍政黨角度來説,兩岸要避免陷入戰爭邊緣風險,應該回歸“九二共識”,重啟兩岸對話與協商。
最近蔡當局外事部門主管吳釗燮接受英國媒體專訪時,表示中國大陸在舉辦冬季奧運期間,暫不會對台灣進行“冒進”動作。顯然,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軍,連帶也衝擊台灣社會對大陸可能發動攻臺議題的政治想像。
民進黨當局借此意圖形塑大陸可能攻臺政治想像,從而在對內宣傳上達成危機意識及“芒果幹”動員;對外聯結美日及西方國家對台灣問題關注。然而,若忽視從地緣政治及地緣經濟上建構兩岸和平穩定框架,則是捨近求遠、緣木求魚、緩不濟急。
首先,中國對俄烏情勢表達中立政治立場。2月4日發佈的中俄聯合聲明顯示,中國不會在烏克蘭爆發戰事的情況下,就此向俄羅斯提供直接軍事支援。中國既不會支援,但也不會以任何方式公開非議。中國大陸在此議題上,展現高度理性自製。
其次,中俄經濟緊密度低於中美及中歐。美國、英國和歐盟及其他西方盟友已公開宣佈,要對俄羅斯的銀行、官員、企業領導人與公司實施制裁;同時管控貨品出口俄羅斯,這可能致俄國業界與軍方無法獲取高科技産品。儘管2021年中俄貿易額雖攀升至1469億美元,但這數額不到中美及中歐高達1.6兆美元貿易額1/10。換言之,從經濟利益來説,中國保持等邊戰略及公正理性立場,最符合國家利益。
復次,中國尊重烏克蘭主權獨立及領土完整。確實自2014年克裏米亞危機以來,中國在烏克蘭問題的立場十分明確:一、各方要承認烏克蘭問題有歷史經緯,不能簡單化處理;二,中國與俄羅斯和烏克蘭關係皆具有獨立價值,“不存在二擇其一的兩難選擇,也不需要在兩國之間找平衡”,中國一如既往地分別推進與俄羅斯及烏克蘭的多領域務實合作;三、希望衝突當事方和相關利益攸關方透過外交手段得以緩和乃至最終和平解決。中國高度尊重烏克蘭的主權獨立及領土完整。
再者,針對俄烏情勢對台灣地區內部衝擊。確實不少觀點認為,烏克蘭危機與大陸武統台灣的風險,存在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主張“抗中保臺”、“聯美抗中”戰略傾向支援“台獨”政治勢力,敦促民進黨當局必須做好準備。主張“親美和中”戰略及支援“九二共識”路線的泛藍政治勢力,則認為台灣應對大陸採取溫和不挑釁、非敵對的政策。泛藍政黨質疑一旦大陸攻臺,美國拜登政府能否提供台灣足夠軍事防衛力量或甚至出兵協防援助台灣。泛綠政黨或政治團體宣稱烏克蘭事件是“台灣的先兆”、“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指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略與大陸攻臺的戰略及政治理性算計間存在高度相似性,質疑大陸當局可能模倣俄羅斯戰略和戰術,建議民進黨當局應關注烏克蘭局勢的發展及西方回應。
最後,反對“抗中保臺”、主張和中路線強調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援流於口惠而不實,並敦促民進黨當局的兩岸政策應採取更務實及對話立場,應承認“九二共識”及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終止兩岸敵對狀態。且質疑民進黨當局所謂臺美關係是歷史最好階段,然而美國並無為台灣而與大陸一戰的意願及決心。即使歐盟及美國在俄羅斯進軍烏克蘭時,也不願採取軍事行動協防烏克蘭,只是高喊經濟制裁俄羅斯,足見歐盟及美國的國力日漸消退,難以逆轉。
既往美國對付伊朗、伊拉克及阿富汗等國家,皆非中型以上國家,但隨軍事行動日子一久難免産生高額軍事費用難以支付;無論是針對烏克蘭或台灣議題,皆難以對付全球軍力第二、第三的俄羅斯及中國。換言之,美國的國力難以支撐其直接對俄羅斯或中國作戰,除非嚴重危及美國核心國家利益或其本土遭遇攻擊,始可能採取以牙還牙之巨大軍事反擊。美國政府既已公開宣稱不支援“台獨”、反對“台獨”,若民進黨當局不追求任何形式“台獨”,尤其是“法理台獨”,並不會造成兩岸陷入戰爭邊緣風險。然此時若民進黨當局有意尋求“修憲台獨”,此種將“改變現狀”法律化做法,則恐引發台灣安全明顯而立即危險。
美國對俄羅斯進軍烏克蘭所採取經濟制裁措施,及宣稱不支援“台獨”,也足見台灣社會若高度期待美國協防台灣恐過於天真,尤其是因追求“法理台獨”目標所導致軍事衝突,恐被美國視為“麻煩製造者”,更難以馳援台灣。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