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創紀錄 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開啟我國共用火箭“拼車”新模式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2-03-01 14:21:55

截圖20220301141141_副本

   2022年2月27日11時06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太發射場,運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將22顆衛星分別順利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並創造了我國一箭多星發射新的歷史紀錄,由此也開啟了我國新的共用火箭“拼車”模式。


了解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

     長征八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中型運載火箭。此次發射的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為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無助推器狀態。火箭採用無毒無污染推進劑,全箭長約48米,芯一級直徑3.35米,芯二級直徑3.0米,起飛重量約198噸,起飛推力約240噸,可實現太陽同步軌道3噸運載能力。航太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陳曉飛介紹,與長八遙一火箭相比,遙二火箭外形上最大的區別就是取消了兩個助推器,從兩級半構型變成了兩級串聯構型。

  據介紹,此次發射共搭載了海南一號01和02星、大運號(星時代—17)衛星、文昌一號01和02星、泰景三號01星等22顆商業衛星,主要用於對地觀測、低軌物聯網通信、空間科學試驗,可提供資源調查、合成孔徑雷達數據支援、物聯網分散終端數據採集、在軌科學試驗和技術驗證、船隻資訊收集處理等服務。

3a85ce4b4def43aba5a5499799eb2222

圖片來源: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什麼是一箭多星?

     專家介紹,一箭多星是指一枚運載火箭同時或先後將多枚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的技術。與傳統的單星發射相比,一箭多星能夠更充分地利用火箭運載能力,提高發射效率,降低發射成本。一箭多星發射技術難度較大,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掌握。2015年我國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在首飛任務中,成功將20顆衛星送入太空。此次的“一箭22星”,創造了新紀錄。

如何實現一箭發射22顆衛星?

     一次發射要將22顆大小、規格不一的衛星安全順利地送達預定軌道,這一歷史紀錄究竟是如何實現的?

     專家表示,一次要將這麼多衛星安全順利送達目的地,首先要解決“乘客”在整流罩內的佈局問題。研製人員充分梳理衛星的結構形式、任務需求,創新設計了一款3層多星分配器,能在有限的整流罩空間內,為每顆衛星安排舒適的“座位”。

  此外,衛星到天上後要離開箭體,在這個過程中,要考慮衛星不同的解鎖方式和分離能源所帶來的運動偏差。研製團隊根據衛星佈局,對所有箭體和衛星偏差進行多輪倣真計算,設計了12次分離動作,確保22顆衛星安心“下車”。

     航太科技集團一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段保成説:“星箭分離中長八火箭宛如跳了一齣‘芭蕾’,22顆星如‘天女散花’一般釋放。”

342ac65c1038534399436a2ba02b4577cb8088ea

圖片來源:新華社

新構型創造新紀錄

     刷新此次中國一箭多星新歷史紀錄的長八遙二運載火箭,也是該型號火箭不帶助推器的新構型的首飛。長征八號火箭副主任設計師陳曉飛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與遙一火箭相比,長八遙二火箭外形上最大的區別就是取消了兩個助推器,從兩級半構型變成了兩級串聯構型。這也是該型火箭瞄準未來發射市場需求而專門打造的一型火箭。

     據了解,于2020年12月成功首飛的長八火箭是我國新一代主力中型運載火箭,該型火箭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3-4.5噸的能力空白,可以承擔我國80%以上的中低軌發射任務。此次無助推的“光桿”型長八遙二運載火箭,運載能力就達到了3噸。火箭的整流罩高度也從8米縮短到5.4米,使得全箭關鍵部位的受載降低了。這樣一來,火箭發射的放行條件可以適當放寬,有利於提高任務的發射概率,從而進一步提升火箭的任務適應性。

     長八運載火箭項目辦技術負責人胡輝彪介紹稱,新構型的“光桿”型長八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實現了“一舉多得”的目標。首先是在長八火箭設計之初,就已經兼顧了有助推器和沒有助推器兩種狀態,這次任務則檢驗無助推新構型的正確性、協調性和匹配性,對開拓中型主力火箭市場具有重要意義。其次是長八遙二火箭雖然一箭22星,但載荷總計只有不到2噸,“光桿”新構型的能力在3噸級,完全能夠滿足載荷要求。再者是這次發射任務的時間緊張,減少兩個助推器,讓研製週期縮短、研製成本降低。最後是發射任務的成功為長八火箭積累成功子樣,推動型號走向成熟,為後續進入航太發射主戰場打好基礎,鞏固長征八號在商業航太領域的主動權和主導權。


“一托多”火箭未來前景如何?

     據了解,目前,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裝的最快時間是23天,但在總裝完成之後需要從位於天津的總裝廠房海運至海南文昌發射場,再對火箭進行火工品安裝、單元測試等工作,整個週期較長。但如果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旁就近建設新的總裝測試廠房,就能把火箭發射場測試和出廠測試合二為一,火箭在完成總裝、測試後直接就能轉運到發射塔架準備發射,從而節省一系列測試、檢查、轉運的步驟,極大壓縮火箭在發射場的週期。

     經過火箭研製團隊的努力,目前這一構想正在實現,火箭研製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海南總裝測試廠房已進入施工建設階段,火箭發射工位也正在論證過程中。未來,長八運載火箭7天就能實現一次發射,一年就可發射50發,屆時,長八運載火箭將真正擔負起中國航太發射主力的重任。


  

    此次搭載長八遙二運載火箭發射的22顆衛星,分別來自7家研製單位,這也創造了中國航太共用火箭“拼車”的新發射模式,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介紹稱,這種全新的共用模式,為用戶提供經濟實惠的發射服務,發射衛星的門檻大大降低了。肖耘表示,未來人類進入太空的需求是越來越大,作為“國家隊”,長八運載火箭團隊有責任、更有能力通過努力來實現太空經濟的共同繁榮,加速建設航太強國。



內容來源:《一箭22星!長征八號開啟共用火箭“拼車”新模式》




責任編輯:侯哲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