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台海觀潮】謀定而後動! 從俄烏戰爭目標思考台海問題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2-03-03 10:22:29

微信圖片_20220301133306

作者 譚傳毅  特約軍事評論人

總的來講,俄烏戰爭進展至今並不順利,但有許多值得借鑒和檢討的地方,特別是未來在台海戰場。

2月24日,俄軍從3個方向進軍烏克蘭,看起來這些行動有兩個目標:東面與南面佔領烏東、北面打進基輔。

俄烏兩軍兵力概等,俄軍兵分三路固然分割了烏克蘭,但也等於自我分散兵力,陷入多個城市巷戰,再加上烏軍和民兵得到西方國家近戰武器以及情報的支援,奇襲戰演變成為持久戰,持久戰的結局勝負難料、可能傷亡慘重。

發動軍事戰爭前的網路權與電磁權?

雖然俄軍實力碾壓烏軍,但是烏東地區部隊和北面進攻基輔部隊無法形成相互呼應的戰線;很明顯,儘管俄軍摧毀烏軍1000多個軍事目標,卻無法深入首都,烏東地區也沒有完全佔領。

在不傷害平民的前提之下,解除烏克蘭武裝比起佔領烏克蘭容易的多,不外是殲滅軍事設施、基地和部隊。但是相對應的措施卻未配合進行,例如在發起攻擊之前,就應該實施“網路攻擊”與“電磁攻擊”,至少先切斷烏克蘭對外的任何聯繫包括社群網站。獲得制電磁權之後,才能順利進行遠端精確打擊。

現在戰事已起,烏克蘭網紅到處傳播似真似假的資訊,國際間看到的儘是西方媒體和烏克蘭放出來的新聞,而俄羅斯卻被社群媒體所下架,幾乎聽不到俄羅斯聲音。

從摧毀1000多個軍事目標來看,可能已經耗掉不少俄軍地面的武器庫庫存,也許俄軍不願浪費彈藥而未持續空襲、定點清除烏軍殘余的有生力量,也許俄軍認為搞定頓巴斯和克裏米亞一樣簡單,也可能俄軍不願意傷害烏克蘭平民…

如果俄軍無法獲得制網路權與制電磁權,那麼在發起攻擊之前就必須謹慎,也許當初承認盧甘斯克州和頓涅茨克州獨立就是最佳的目標。

普京被美國及北約壓迫的憤怒使然?

“斬首行動”(或逮捕澤連斯基)是個快速而有效的手段,但配套措施不好做。例如俄軍應把主力放在基輔,其他烏東烏南地區以少量兵力佯攻或牽制或分割烏軍,使其不能集中或增援首都。

一旦俄軍沒有在最短時間之內打進基輔並逮捕澤連斯基,就要面臨殘酷的巷戰,時間拖得越久、死傷就會越慘重、其所激起的仇恨也會越大,想要屈服烏克蘭人的抵抗意志恐怕也越困難,除非普京想要製造恐怖的效果,但這又有違不傷害平民的初衷。

普京向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停戰三條件:烏克蘭非軍事化及去納粹化、西方國家承認俄羅斯在克裏米亞的主權、確立烏克蘭的中立地位。

談判過程不免攪亂了戰爭目標,但從最初的戰爭目標的觀點來看,俄軍無法全部達成,即便把遠東部隊調到歐洲,只是更陷入戰爭暴力的螺旋加碼裏面。也許是普京民族主義、以及在現實上累積30年被美國及北約壓迫與欺騙的憤怒使然吧?

烏克蘭戰爭對於台灣人的影響

烏克蘭戰爭對於台灣人心理的影響是巨大的,他們看到了真實的戰爭以及美國不出兵的現實虛偽。

在西方媒體的炒作下,許多台灣人誤以為大陸會和俄羅斯一樣,既然俄羅斯都出兵烏克蘭了,誰敢保證台海不會發生戰爭?乃至於對解放軍在周邊海域的演習從無感變成恐嚇,瞬間把神經繃到最緊。

台灣年輕人對於服兵役的焦慮不安,除了“台獨”政客,連頑固“台獨”分子也都噤聲。這群人熱切盼望美軍介入台海戰事的幻想破滅,現在已後退無路,前途又不明,半沉半浮之際,有什麼就抓住;這是拜登在俄烏戰爭後,緊急派出5人代表團竄訪台灣的原因。

“美國不出兵台海”這句話實在講不出口,只能傳達所謂“堅如磐石”的空泛承諾,而且這個“堅定承諾”的條件,是台灣必須展現自衛的決心,例如“打巷戰”。

所以,民進黨當局必須堅守陣地不能垮,在美國日後的反華鬥爭中,台灣是第一線。很多台灣人現在才看清楚自己作為棋子的角色,美軍都不出兵烏克蘭了,憑什麼介入台海?如果台灣人不先流血的話!

台灣人會不會、要不要先流血,暫且不評論,確定的是,民進黨當局必須、也必然會接受美國的承諾,因為這是最後一步,更何況,有大陸這個“假像且理想敵人”的存在,無論是美國民主黨或共和黨、甚至於台灣民進黨都可從中獲益,只要解放軍不動武。

台海戰場與烏克蘭戰場明顯不同

台海戰場和烏克蘭戰場明顯不同,烏克蘭戰場在陸地,不但具有絕對的屬性、而且烏克蘭是被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俄烏戰爭具有敏感的領土主權意義;而台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回歸是時間的問題。然而,兩岸隔海相望的特性,卻茍延了島內“獨派”的時間,大陸需要派兵渡海,才能收回故土。

以克勞塞維茨的戰爭目標來分析,渡海作戰無疑是極為關鍵的行動,在此之前還有許多配套措施必須完成:解除臺軍武裝、屈服“台獨”抵抗意志(或“斬首行動”)。完成這些配套措施之後,才可能穩穩噹噹的登陸。如果貿然奇襲,運氣好的話也許可以順利空降和登陸,如果運氣不佳遭遇抵抗,那麼,消耗與損傷就算不出來了。

戰爭不能靠運氣,靠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廟算;在這種情形之下,解除臺軍武裝是一個不能省略的過程,若配合“斬首行動”,才可能以最低的代價和最少的損傷,屈服“台獨”分子的抵抗意志。而且過程不能拖,必須快速、精準、全面。

此外,為能精準而快速打擊、並減少生命損失,就要區分軍隊與人民,全面打擊軍事設施而不傷及無辜。中國人戰爭特別講究師出有名,也就是戰爭的正義性、合法性、合理性必須站在最高點,一定要劃出動武的紅線,否則無法定義正義性、合法性、合理性。

結論

烏克蘭啟示錄告訴我們,決心固然重要,但是戰爭也必須經過仔細的計算與控制,也就是謀定而動的意思。

臺軍久不謀略,完全就是靠美軍別無他法。“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兩岸勝負就在謀與不謀對比之中!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邱夢穎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