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2022兩會前瞻 世界期待中國兩會之經濟發展與對外開放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2-03-03 14:53:39

微信圖片_20220303112838

    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在新冠疫情持續不斷、全球經濟復蘇充滿不確定性、國際格局發生複雜深刻變化的重要時刻,世界對中國兩會充滿期待。

    面對當前人類發展的新課題新挑戰,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繼2020年率先復蘇成功實現正增長之後,中國經濟2021年增速達到8.1%,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25%左右。事實證明,中國已成為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可靠火車頭”之一。
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穩步前行 彰顯“中國之治”制度優勢

防控疫情,保供穩價不放鬆——

    越是疫情面前,重要民生商品市場越不能出現波動。

    面對疫情大考,從“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到穩健復蘇經濟發展,中國始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彰顯“中國之治”的制度優勢。疫情防控阻擊戰亦是民生後勤保障戰。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保供穩價,是抗擊疫情的另一戰線。

    西安疫情發生時,有關部委及時啟動生活物資保障機制,協調周邊6省份有關部門建立對陜西聯保機制,加大鮮活農産品運往陜西的運輸組織力度。

    當奧密克戎變異株來襲,天津啟動全市群眾生活供給保障應急預案。天津批發市場、超市的蔬菜庫存量迅速由供應全市2天水準提高到3至4天,米麵油存量由20天水準提高至30天。


穩中求進,堅持高品質發展——

    疫情防控成果為經濟建設提供有力保障,為營商環境提供堅實基礎。

    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儘管全球疫情形勢嚴峻複雜,中國經濟交出全年增長8.1%的優異成績單,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消費市場,中國經濟穩定本身就是對世界經濟的貢獻。


穩得住疫情,才能活得了經濟——

    疫情防控取得突出成果、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中國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考”中書寫出新篇章。

    一列列中歐班列疾馳在亞歐大陸上;世界經濟寒潮下,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消博會等國際經貿盛會吸引全球目光;“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壯大……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39.1萬億元,同比增長21.4%。提出與相關國家採取共同舉措,減免關稅、取消壁壘、暢通貿易,中國正用實際行動維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強勁動力。


多措並舉穩外資外貿 持續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

保穩、促優 進一步擴大高水準開放——

    “中國一直是外資投資的熱土。”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介紹,2021年中國吸收外資再創歷史新高,首次突破了1萬億元人民幣,達到了1.15萬億元,是近十年來首次實現兩位數的增長,增速達到了14.9%。以美元計是1735億美元,增速是20.2%,兩年平均是12.1%。高技術産業引資佔比首次超過了30%。同時,今年1月份全國實際使用外資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速達到了11.6%。“勢頭還是比較好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加大吸引外資的力度。對此,王文濤表示要進一步擴大高水準開放,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主要發力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保穩、一個是促優。

    王文濤解釋,保穩,就是穩存量、促增量。近年來,我國已經持續放寬市場準入,連續五年縮減了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未來還將進一步放寬外資市場準入。另外,發揮好投洽會、中博會等一些重大的展會,21個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230個國家級經濟開放區,以及“1+4”服務業擴大開放示範試點地區等開放平臺的招商引資作用。同時,外貿外資協調機制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將繼續在幫助企業穩投資、穩生産、穩經營方面加大服務,推動項目早簽約、早投産、早達産。

    促優,就是優結構、提品質。近年來,我國利用外資的結構總體上持續優化,但製造業的引資規模和佔比出現了下降趨勢。對此,商務部下一步將推動強化對製造業吸引外資的支援力度,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産業目錄》,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及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領域。同時,要落實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支援中西部地區發揮自身優勢,培育新的産業,承接沿海地區産業梯度轉移,打造引資的新增長極。


實施四個專項行動,多措並舉穩外貿——

    王文濤表示,2021年,我國對外貿易增長21.4%,達到39.1萬億人民幣。以美元計,規模連續跨了5萬億、6萬億兩個臺階,達到6.05萬億美元,增速30%,這是2010年以來的新高。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20.9%。去年前三季度,以美元計,我國外貿的國際市場的份額也創了新高,達到了15%。“這個份額是1958年以來全球單一經濟體的最高的份額,為世界經濟復蘇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今年,外貿壓力非常巨大,形勢也非常複雜嚴峻。”王文濤分析,去年外貿高增長有很多階段性的因素,包括訂單的回流、防疫物資的出口、“宅經濟”等,這些階段性因素的消退給今年穩外貿增加了壓力。此外,去年以美元計增長了30%,在這麼高的基數上再要增長,壓力很大。

    王文濤表示,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商務部將實施跨週期調節穩外貿、市場多元化、外貿供應鏈暢通、外貿創新提質等四個專項行動,多措並舉穩外貿。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穩外貿政策的落實和儲備。商務部將會同各地方、各部門共同落實好國務院去年年底出臺的《關於做好跨週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把減稅降費等政策落實到位,把金融保險等惠企舉措用足用好,把貿易便利化措施抓實抓細,全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保訂單、穩預期、拓市場。同時,將密切跟蹤外需以及外貿的形勢,加強監測和預警,做好政策的儲備。

    二是保障産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暢通。包括將推進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的建設,支援加工貿易穩定發展,培育新一批邊民互市落地加工試點,深入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培育貿易雙迴圈企業。同時還加強國際合作,推動國際物流、結算暢通,提升貿易便利化水準,促進産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作。

    三是持續推進外貿創新發展。上個月,國務院批准了新設27個跨境電商綜試區。今天,新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已正式實施,清單商品進一步增加,類別更加豐富。同時,還要加大力度,支援海外倉發展,建設完善海外倉網路,推進海外智慧物流平臺建設,培育一批離岸貿易中心城市(地區),發展壯大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推動貿易更高水準、更高品質的發展。還將建設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打造一批全球貿易數字化的領航區,同時發展綠色貿易。


持續擴大自貿“朋友圈”——

    王文濤介紹,經過近20年的努力,我國的自貿“朋友圈”不斷地擴大,自貿協定內容也日益豐富,水準也不斷地提升,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路已經初步顯現。

    他列舉了一些數據:我國已經跟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自貿夥伴覆蓋了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歐洲和非洲,和自貿夥伴的貿易額佔了整個貿易額35%左右。特別是今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意味著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的自貿區正式落地。前不久商務部會同五個部門印發了《關於高品質實施RCEP的指導意見》,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提升企業利用的能力和本領。

    “未來隨著RCEP各方逐步降低關稅,我希望企業能夠關注到原産地累積規則,這些紅利將會逐步釋放,企業將會獲得更多‘真金白銀’的實惠。”王文濤説。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在全球經濟復蘇中發揮極為重要作用

“中國的發展不是為了滿足少數寡頭的利益,而是通過正確方式實現收入合理均衡分配,造福每一位公民。”白俄羅斯戰略研究所分析員阿列克謝·阿夫多寧認為,中國兩會作出的決策和釋放的信號將向世界展示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的新成就。

在希臘國際關係學者佩拉吉婭·卡帕西奧塔基看來,中國在全球經濟復蘇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中國是國際體系和世界經濟的一大重要支柱,在即將舉行的中國兩會上作出的決定將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世界未來發展。”

“中國堅持對外開放政策,讓包括俄羅斯在內的許多國家商品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院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對今年兩會的經濟議題十分關注。他指出,中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將吸引更多國際夥伴。

    去年以來,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為全球各類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享受中國發展紅利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消博會、服貿會、廣交會、進博會等一系列國際盛會如期舉行,向世界傳遞出新時代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的堅定信號。許多國家希望,在與中國共用發展紅利的同時,也能分享有關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智慧。


根據新華社、中新網、光明日報整理




責任編輯:侯哲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