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2022年3月5日-3月11日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2022年3月4日-3月10日在北京召開。每一年“兩會”中的涉台內容都是兩岸專家、學者、媒體極為關心的部分。小編整合了從2017年到2021年五年時間裏《政府工作報告》涉台內容,可以看出,大陸對臺方針政策既有一以貫之的強大自信與定力,又有因宜適變的深遠影響與意義。
【解讀】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在接受香港《中評社》採訪時,對《政府報告中》的涉台內容作了解讀:
劉國深認為,李克強總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台內容講話,反映了當前兩岸官方缺乏基本的政治互信的實際情況。與前兩年政府報告中的涉台內容相比,“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改為“維護‘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表明目前兩岸關係的“存量”是否能夠保持已成為問題,所以要“維護”。此外,過去一段時間經常用的“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表述,增加了“遏制”兩字,其所表達的政策資訊充滿剛性、充滿鬥爭性。
劉國深認為,這次講話再次出現了“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任何名義把台灣從祖國分裂出去”的表述,也顯示出現強烈的防微杜漸的危機意識,意味著我們將更加具體細緻的觀察民進黨當局的實際政策作為,並以此作為出臺政策措施的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陸方面單方面可以作為的部分,為了方便台灣同胞,尤其是台灣青年在大陸的發展,大陸方面將會出臺更多新的具體的政策措施,讓台灣同胞尤其是台灣青年在大陸享受更有尊嚴、更加體面、更加方便、更低成本的生活與發展空間。
劉國深最後強調,大陸方面面對如此困難的局面,並未放棄“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台海和平穩定”的努力,展現出大陸方面在台灣問題上已經有更加強大的自信和定力。
【解讀】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鐘厚濤投書媒體指出,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涉台內容既站位高遠,系統全面,又言簡意賅,細緻入理,短短兩百餘字的篇幅,字字珠璣。
一是,再度亮明一個中國原則,凸顯大陸對臺工作的底線思維。二是,展現對“台獨”零容忍立場,沉重打擊各種分裂勢力氣焰。三是,全面落實“同等待遇”,展現對臺工作經濟文化雙輪驅動。四是,共擔民族大義,推動兩岸同胞共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涉台部分,既全面回顧了過往5年大陸對臺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並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又對未來一段時間的大陸對臺工作指明瞭方向,描繪了前景,體現了進入新時代後大陸對臺工作的新氣象、新格局與新作為,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解讀】
有專家認為,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與2018年相比,既有連續性,又有發展性。可以用“篇幅短、字數少,但言簡意賅,關照面廣,層次多”來形容,具體而言則釋放出四大信號。
第一個信號,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涉台部分的相關內容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重要講話的具體化,既有現實的關照,也有對未來的嚮往。
第二個信號,明確了“九二共識”的全部內涵,進一步指明瞭未來兩岸和平發展及國家和平統一的方向。
第三個信號,突出了反對和遏制“台獨”的重要性。去年報告中的“絕不容忍任何‘台獨’分裂圖謀和行徑”,重點是對島內“台獨”分子及國外敵對勢力的一種宣誓和震懾。而今年直接使用的是“反對”和“遏制”這兩個詞,尤其是遏制,用詞可謂相當之重。
第四個信號,突出了“深化兩岸融合發展”。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工作、生活、學習提供與大陸同胞的同等待遇,讓在大陸的台胞、台企能共用機遇,共謀發展。而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則表述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深化”這兩個字的內涵相當豐富。
【解讀】
面對台灣社會生態的變化,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繼續要求“要堅持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行徑”;並通過“反獨”與“促融”來促進統一;並強調在對臺工作的具體實踐中,要因時制宜,走群眾路線,操之在我,積極作為。這是對當前對臺工作的最終目標、根本方向、基本原則、主要內容的要求。在這方面,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涉台部分較之於2019年沒有什麼大的變化。這體現了對臺工作大政方針的一貫性與持續性。略有變化之處是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納入了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同反對‘台獨’、促進統一。”
【解讀】
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報告首先強調要鞏固兩岸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這是因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得來不易,其成果需要兩岸同胞共同珍惜與維護。無論台灣政局未來將發生什麼變化,一旦這個政治基礎遭到破壞,這些成果就可能毀於一旦。台灣同胞對此應保持清醒認識和高度警惕。
倪永傑表示,報告中“互利”、“交流”、“保護”、“分享”、“互信”等字眼,無不體現了大陸方面對台灣同胞的特定心態、切身權益的高度重視。對臺工作歸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切切實實讓兩岸協商對話、交流合作的成果,為台灣同胞所普遍獲得與感受,才能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才能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勢頭不被逆轉。
上海社科院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指出,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台內容最突出的特點是,“後疫情時代有什麼新特點?兩岸之間應該如何探索新的交流方式?這是以往都沒有的。”近年來,民進黨當局想方設法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不斷炮製“脫鉤論”“政治瘟疫”,但在後疫情時代,兩岸經貿卻開創歷史新高。這是對蔡英文“脫鉤論”的一個最直接的回應。“疫情時代,全球貿易大規模萎縮,兩岸經貿卻依然保持一個較高的成長。這充分顯示兩岸經貿合作的活力。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所謂‘脫鉤’的想法都是異想天開,也是和這個歷史潮流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