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台海觀潮】美眾議員赴臺為極限施壓中國大陸 在台海製造動蕩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2-03-11 10:45:20

微信圖片_20201015170240


    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去年報導,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米克斯(Gregory Meeks)表示,希望明年1月份能訪問台灣,可能會有超過50位眾院外交委員會成員受邀同行。此團雖然至今還未成行,但是在3月初連續兩團前國防與外交高層訪台之後,米克斯是否再帶來50人團,頗受關注。

  近期美國政客非常熱衷訪台,尤其今年11月是國會中期選舉,許多參選者必然鎖定中國議題爭相衝人氣、刷存在感、製造對立、甚至於撈錢者如龐貝奧,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對中國大陸極限施壓,和當年北約五次東擴對於俄羅斯的極限施壓如出一轍。

  極限施壓俄羅斯

  1991年3月6日,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外長在德國波恩舉行會議,向蘇聯承諾北約不會從德國東部繼續向東擴張。西德代表明確地説,不會讓波蘭等東歐國家加入北約。

  1998年,克林頓總統接受波蘭、匈牙利、捷克等三國加入北約,從此展開北約東擴的進程,直到挨著俄羅斯的烏克蘭。

  2003年,吉爾吉斯爆發鬱金香革命,喬治亞爆發玫瑰花革命,這些 “顏色革命”隨後向東歐蔓延。2004年,烏克蘭爆發橙色革命,以總統大選選舉舞弊為由重新選舉,推翻了親俄的亞努科維奇,2005年由親美的尤先科當選。

  尤申科當選後立即宣佈加入歐盟和北約,並寫入憲法。2010年亞努科維奇再度勝選,但在2014年大選期間,他打算恢復2004年憲法,造成親美與親俄人士發生衝突,親俄的波羅申科當選後,開始鎮壓親俄勢力。就在當年,俄羅斯以公投收回了克裏米亞、並控制了烏東兩個州。

  2019年,烏克蘭人民選上了澤連斯基當總統,想必是厭惡了政客的嘴臉。沒想到這個演員比政客還不靠譜,導致俄羅斯發動戰爭。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這場戰爭孤立了俄羅斯、型塑了歐亞大陸以及海洋對立的新冷戰格局,烏克蘭不過是這個大棋盤中一個可被拋棄的棋子。雖然把俄羅斯打到了西方陣營的對立面,但是歐亞大陸與海洋對峙的新冷戰圖像還不是很清晰,必須也把中國大陸也打成“邪惡”的屠夫才行。

  極限施壓中國大陸

  過去一直有一種説法,美國正不斷刺激大陸在台灣發動戰爭,一場有限戰爭即可,這樣才可以抹黑中國大陸並團結西方世界。

  目前美國針對中國發起的經濟戰、貿易戰與科技戰等,對中國的影響雖然巨大,但同樣也傷害了美國,至少關稅壁壘推高了美國通貨膨脹。香港問題與新疆問題固然引起西方國家的重視,卻還不足以全面性抹黑中國。

  過去美國動用許多手段刺激中國,例如台海自由航行、派遣高官或議員訪問台灣、派遣軍事教官到島內、邀請台灣以國家名義參加民主峰會等打破現狀的手段,都無法真正地撼動中國。

  因此,現在美國急需要一場小規模戰爭,以挽救美國在亞洲越來越式微的影響力,順便拉一把遠在天邊的歐洲。

  如果美國真的期待一場台海局部戰爭,那麼就必須要有人犧牲,這樣才能鼓動台灣人對於中國的仇恨,就像烏克蘭人對於俄羅斯的憤怒一樣。

  這非常可能,因為台灣已經被美國“馴化與奴化”,變成一群失根、沒有思想與主體性的人,看看島內膝蓋式反應支援烏克蘭就知道,他們把烏克蘭戰爭和未來的武統戰爭想到一塊了,這種仇恨情緒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挑撥而莫名地爆發。

  只要大陸攻打台灣、而且只要台灣能夠像烏克蘭一樣打持久戰,可以凝聚亞洲國家包括印度和東南亞對於美國的向心力、並強化亞洲的反華勢力,就像日本南韓一樣的死忠。

  最重要的是,美國政客和議員的重責大任就是配合民進黨政客不斷刺激大陸,最好大陸向台灣開火。

  能夠配合演出的,只有民進黨,只要民進黨持續執政,就會甘心充當棋子的角色,並在島內操作“抗中保臺”議題贏得選舉,這個招式屢試不爽。不只是民進黨可以因此勝選,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無論誰執政,都可借著反華議題獲利。中國大陸是美國最理想的敵人!

  敵人既已型塑,現在就差一根導火索。如果這根導火索像國民黨一樣沒有激情,怎麼能點燃兩岸之間的戰火呢?

  眾議員來台是為了製造動蕩

  今年11月份將是台灣縣市長選舉,民進黨為了勝選也將會搞出許多動作,抗中保臺必然成為選舉議題。

  不排除打算連任的眾議員提前來台,或者拜登可能派出更高級別的官員來台,甚至於美臺軍事開展更多的合作項目,做出更火辣辣的行為刺激大陸,一方面炒熱選情,另方面重復抹黑製造負面形象。

  眾議員和退役官員訪台只是嘴炮戰,最多只能表達美臺“堅若磐石”的關係,讓民進黨政客感恩戴德,實質上根本無法安定台灣人民的不安。近年美國非常強調城鄉戰,目的就是強迫台灣人民走向巷戰戰場,人為地製造仇恨。

  臺防務部門近期推出的後備新制教育召集,展開“最嚴格”的訓練,為台灣目前“居安但不思危”的社會氛圍注入些許緊張與恐怖的因素,就是配合美國演出。

  台海有事美軍不會來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基於美臺“堅若磐石”的關係,美國一定會無限量供應軍火給台灣,例如軍售給台灣的標槍和毒刺導彈等近戰武器就是針對巷戰。而且美軍已經看出來,台灣役期太短根本無法招募足額兵力,延長役期幾乎是必須的。

  為了給出延長役期的正當性與合理性,兩岸之間的關係就不能太安定,這些眾議員或官員可能會引誘解放軍動手,儘管只是軍機飛越台灣上空也無所謂,重點是解放軍的動作直接打擊島內人民的心理,很多人會自動把危機和烏克蘭戰爭聯繫在一起,這樣就能繃緊台灣人的仇恨神經。

  結論

  烏克蘭戰爭之後,美國所製造的新冷戰格局已有了模糊的輪廓,但是具體圖像還必須等到中國大陸入局才行。

  我們相信,美國將派遣更多的議員和層級更高的官員來台。北約五次東擴讓俄羅斯對烏克蘭動手,若能在台海複製類似的行動,那就太完美了。

  這給我們提個醒,未來大陸若要解決台灣問題,不能像俄羅斯一樣地拖遝,而必須“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 作者 譚傳毅 華夏經緯特約評論人)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