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台海觀潮】俄烏戰爭效應 台灣民心向大陸“和統”主張傾斜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2-03-24 08:53:37

微信圖片_20201015170240

作者 王昆義(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俄烏戰爭發生以後,對於美國是否會“出兵協防台灣”,從近日兩次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已經從過去的樂觀轉為悲觀,相反地,支援延長義務役兵役的比率也大為提升,台灣人民越發相信打仗不能依靠別人,所以俄烏戰爭效應對台灣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從3月15日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及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所共同發表的“俄烏戰爭與台海安全”民調,對於美國對臺承諾所謂“美臺關係堅若磐石”的説法,是否相信美國會在兩岸發生衝突時會出兵協助台灣,有42.7%的台灣民眾認為美國會出兵協助,而有47.3%的人認為不會,兩者比例差距不大,顯示民眾對美國出兵協助的態度分歧,但也是展現對美國協防台灣沒有太大的信心。

而3月22日由“台灣民意基金會”所公佈的民調卻顯示,若兩岸開戰,55.9%台灣民眾不相信美軍會出兵協防台灣,僅34.5%相信會協防,兩者的比率更為懸殊。而去年10月,該機構針對同一議題進行民調,結果是高達65%認為美國可能出兵協防台灣,只有約29%不以為然。和去年10月民調相比,可以發現,相信“美國會協防台灣”的台灣民眾驟降30.5%,同時,認為美軍不可能出兵協防的比例激增27.4%;半年間,從非常樂觀到非常悲觀,這可説是一個斷裂式的集體態度大轉變,也顯示俄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被盟友拋棄,孤軍作戰的經驗已經對台灣民心産生巨大的衝擊。

支援民進黨“抗中保臺”態度消退

當然,另一項重大的變化就是支援民進黨“抗中保臺”的政策呈現大轉變,台灣《天下雜誌》在今年一月份所做的民調,曾有高達3成以上的民眾支援“台獨,這已經是過去20年來翻了一倍。但是在3月15日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及台灣國際研究學會的民調中,支援民進黨 “抗中保臺”政策的比率卻下降到16.1%,看得出來俄烏衝突之後,台灣民眾已經了解戰爭的可怕,不再支援民進黨的莽撞與冒進的兩岸政策。

台灣民眾會對俄烏戰爭那麼敏感,當然還是受到民進黨當局態度的影響。從2月24日戰爭開始,民進黨當局就不斷的宣揚支援烏克蘭,除了由民間團體發起募捐之外,以蔡英文為首的綠營高官也一再譴責俄羅斯的“入侵”行為,甚至高調的宣示“制裁”俄羅斯,台灣民眾平常不太關心國際新聞,這次卻被捲入對俄烏戰況不得不産生關注。

只是,越關注就越會産生“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所謂“同理心”,所以對於美國是否出兵援助烏克蘭,也比較敏感。但是,在美國總統拜登一再宣示為了避免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因此不會派兵幫烏克蘭打仗之後,這一點倒是戳中台灣人民的玻璃心,以至於也轉移到懷疑對美國協防台灣承諾的可信度,這才是台灣人民對美國“堅若磐石”産生斷裂式集體態度大轉變之因。

至於,對美國若協防台灣,最可能的方式,依照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及台灣國際研究學會的民調,在四種方式的選擇中,有61.5%民眾認為美國會“提供武器裝備”的比率最高,其次為48.5%認為會“公開聲援”及44.1%認為會“情報支援”,而比率最低的是26.1%認為會“派兵支援”。從這一題的復選中可知,美國總統拜登聲言不會派兵支援俄烏戰爭,對台灣民眾産生嚴重的心理反應,才會有高達6成的民眾認為美國只會用武器支援台灣,不會派兵幫台灣打仗。

台灣人民對美國承諾的信心消退,是否也會影響民進黨當局極度“親美”的態度呢?恐怕也不會。過去幾年來,蔡當局幾乎已經跟美國綁在一起,兩者如膠似漆,不可能因為民意轉向而有所動搖,反而因為危機感越強,民進黨越要抱住美國的大腿。

舉個例子,太平洋島國帛琉將於4月主辦“我們的海洋大會”國際會議,台灣地區將由環保部門負責人張子敬率團出席並致詞,這是少數獲邀發言的官方代表,也是台灣地區近年來極少數能以“官方身份”參與的國際性活動,因此備受關注。然而,根據媒體報導,協辦國的美國竟“強烈建議”台灣地區避免在會場及官方手冊使用具有所謂“主權”象徵的名號及標識,更應避免提及“蔡英文特使”頭銜,以免觸碰紅線。

雖然如此,台當局“駐美代表處”竟欣然同意美方建議,還説“美方歡迎台灣與帛琉討論出創新作法”。蔡英文當局面對大陸時叫囂“自己最會捍衛主權”;對美國的卑微態度,無異於出賣尊嚴忘記“主權”。所以,親美親到卑躬屈膝,這就是民進黨“愛台灣”的另類表現。

支援“延長兵役”的民意高升

至於,在不相信美國會派兵協防台灣之外,依照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及台灣國際研究學會的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卻反而大力支援“臺軍延長義務役役期”,這項議題有69.6%民眾表示支援,21.0%表示不支援。整體而言,多數民眾對目前實施及討論中的臺軍徵召制度皆表示認同。

同樣的,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22日公佈的民調也顯示,有75.9%年齡在20歲以上的受訪者認為,現行4個月軍事訓練役不合理,僅不到1成5認為合理;至於役期是否延長至1年,同樣有近8成同意,不到2成不同意。所以,延長義務役期限已經成為台灣社會的共識,這也是俄烏戰爭對台灣社會影響最大的議題之一。

當然,台灣民眾支援延長兵役制度並非好戰,而是對美國協防台灣的不信任所産生的反應,當看到烏克蘭民眾在戰火下生靈涂炭,難免産生捍衛自己生長的土地之心。但若從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及台灣國際研究學會的民調顯示,有高達77.3%的台灣民眾希望和大陸“和平往來”,只有16.1%的民眾支援民進黨的“抗中保臺”之策,顯見俄羅斯與烏克蘭軍事衝突已經讓台灣人民感受到戰爭的可怕。

所以,和平還是兩岸的主旋律,在大陸還是堅持和平統一的政策下,台灣人民基本上還是對大陸所説的和平有信心,反而民進黨推動好戰式的“抗中保臺”政策,已經越來越失去民心。更何況,大陸始終堅持“中國人不打中國”的友善態度,台灣的民心終究會向大陸那邊傾斜。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邱夢穎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