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美國新一輪對臺軍售 “以戰止戰”無助於台海和平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深度分析      2022-04-07 12:10:11

臺軍

臺軍演訓 圖片來源台灣《中國時報》

作者 蕭衡鐘

(華中師範大學台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博士)

日前,前台灣地區副領導人呂秀蓮引用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與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於今年3月間所進行的民調,表示有高達77.3%的台灣民眾還是希望兩岸可以和平往來的,主張繼續“抗中”下去的只有16.1%而已,呼籲台灣民進黨當局別整日高喊“抗中保臺”來操作台灣民眾的本土意識與危機感。

呂秀蓮還從該項民調指出,其實台灣民眾對於美國的信賴度未超過50%,呼籲民進黨當局沒必要配合美國的戰略規劃向其購買軍售,因為這樣持續武裝台灣、讓台灣成為“刺猬島”或“豪豬”是無助於台海和平穩定的,最終後苦受難的只會是我們的下一輩、盲目跟從民進黨政客向大陸叫囂的年輕人。

呂秀蓮的話一齣口,引發了台灣政壇一陣發酵,而好巧不巧的是,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DSCA)又在4月6日宣佈了最新一波的對臺軍售並依法知會美國國會,兩相對照下,讓美國在美臺軍售上打的“如意算盤”意圖顯露無疑。

美國最新一波對臺軍售要保護的還是美國利益

這項稱為“愛國者項目人員技術協助”(Patriot Contractor Technical Assistance)的軍售案主要是專業技術援助,將派遣專業人員赴臺提供包括“愛國者”防空系統、相關設備與後勤培訓、規劃、部署、維護等支援,以及地面設備、備件與消耗品所需的技術援助,總額為9500萬美元(約新台幣27億2361萬元)。

此次軍售是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的第三次對臺軍售案,與今年二月份總額達1億美元的軍售案不同之處在於,二月的軍售主要是“愛國者導彈工程勤務”(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Services Program,IESP)和“導彈效能鑒測”(Field Surveillance Program,FSP)計劃的設備與服務,此次則是派遣專業人員赴臺提供技術支援。

DSCA表示,這項軍售案是基於美臺所謂的“台灣關係法”,將有助台灣維持導彈密度,確保台灣空中作戰的戰備能力,台灣將能用此能力持續現代化並保持可靠的防禦能力以嚇阻“區域威脅”,並稱這項軍售計劃有助於提高台灣本土防衛的安全與維持區域政治穩定。

但DSCA沒説的是,美國在美臺軍售上打的“如意算盤”實已眾所週知,DSCA聲明中所稱要嚇阻的這個“區域威脅”,無疑是指中國大陸了,但大陸早已明確公開其底線與紅線,只要美國與台灣地區不觸碰、不挑釁,那又何來對台灣的“威脅”呢!

DSCA也不打自招了,美國假“增強台灣本土防衛”之名,實質上是想要維持台海的軍事平衡,因為對美國而言,台灣是第一島鏈中“制華”圍堵圈的一環,而所謂“有助於台灣的經濟進步”,説到底也是為了保有、掌握台灣的半導體産業供應鏈,因為DSCA也説了,這是“符合美國國家、經濟與安全利益”的。

美國成為主導台灣防務規劃的影武者

《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曾指出台灣地區應該對大陸四項武器威脅應要有所因應,分別為導彈、防空導彈、潛艦及導彈驅逐艦。上述武器除了對台灣造成威脅外,兩岸若發生衝突,美國可能被拒止在千里之外,難以馳援。

因此,無論是基於美軍的“印太戰略”佈局、還是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或者對於台灣“堅若磐石”的“承諾”,在各項“友臺”法案的支援下,美國已逐步調整、擴大對台灣地區提供的軍售品項,以及建議台當局防務部門未來軍備發展的方向。

首先在導彈方面,《國家利益》指出中國大陸增加短程及中程導彈部署,另獲得各種對地攻擊導彈(LACM)和反艦巡航導彈(ASCM),解放軍可從不同角度攻擊台灣島關鍵基礎設施和軍事目標,已超出臺軍現階段防空能力。

其次在防空導彈部分,《國家利益》指中國大陸已具有“S-400”型防空導彈,全臺幾乎都在射程以內,因此,解放軍的防禦系統可能會轉變為攻擊性,一旦從台灣西部機場起飛的任何飛機,高度到達大約20000英尺後,都可能成為“S-400”型防空導彈的目標。

因此,美國積極建議台灣地區要購買及研發源頭打擊武器,並提升現有導彈射程及攻擊效率,由此不難理解,為何拜登政府會在二月及三月相繼宣佈了包括“愛國者導彈工程勤務”和“導彈效能鑒測”以及“愛國者項目人員技術協助”等在內的軍售案。

再者于潛艦方面,解放軍潛艦已具備對台灣周邊海域實施封鎖的能力,不僅可對台灣的水面艦艇實施打擊,亦可拒止美軍于第一島鏈外。對此,美國所給出的建議對策就是目前可由台灣自行實施潛艦自造的方式,由美軍與美國廠商來協助提供相關的技術與項目管理,呼應到了蔡英文所高喊的“臺艦臺造”與“潛艦臺造”。

最後於導彈驅逐艦部分,解放軍所屬的“052D”型軍艦是中國大陸製造的新一代導彈驅逐艦,具有強大的區域防空和海戰能力,美國建議臺軍方面要發揮所謂的“不對稱戰力”,包括自製微型導彈快艇、配備“雄風二型”反艦導彈或肩射型刺針防空導彈等,利用微型導彈快艇體積小、吃水淺、機動性強、隱蔽性佳的特點,伺機伏擊解放軍的主力艦隊與兩棲登陸船團,這項建議似乎又能聯繫上日前台當局防務部門拋出有意將“海龍蛙兵”回防台北的想法。

但民進黨當局所不願承認的事實在於,儘管美國號召所謂的“民主聯盟”聲援台灣地區,然而,美國只有協助台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的義務,沒有直接派兵援臺參戰的責任。對此,從拜登政府與歐洲各國在俄烏戰爭中“援助”烏克蘭的做法便可知曉,美國今日對烏克蘭的態度,其實就是一直以來對台灣“堅若磐石”的承諾。

因為在宣佈這次的對臺軍售前,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才與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一同出席了美國聯邦眾議院軍事委員會針對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的聽證會,在被問到對臺軍售時,奧斯汀也重申了美國會持續提供台灣地區在提升自我防衛能力的這個“承諾”。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邱夢穎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