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風來2022】美智庫的挑撥,這誰能忍?臺媒也一致對外了

【兩岸風來2022】美智庫的挑撥,這誰能忍?臺媒也一致對外了
近幾日,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宣稱,台灣長榮海運公司委託大陸造船公司為自身建造貨運船隻,很可能間接讓解放軍海軍的艦艇升級成本降低,進而對台灣構成安全威脅。不過,面對美國智庫這種赤裸裸的挑撥,島內媒體都看不下去了。

 美智庫一紙荒唐言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在一份報告中稱,自2018年以來,台灣長榮海運公司(Evergreen Marine Corp)從中國大陸購買了44艘船,除兩艘外,其餘都是從生産軍艦的造船廠訂購的。

20220408004700

  CSIS曝出了2022年2月的商業衛星圖像,顯示位於上海的一家大型造船廠內,中國大陸最新的一艘大型戰艦附近至少有3艘長榮公司的船體正在建造。CSIS表示,這些圖像“表明中國主要造船廠的軍事和民用運營之間存在直接資源共用”、“有證據表明,來自境外訂單的利潤很可能降低了中國海軍升級的成本。”CSIS挑撥道,這些合同對該地區來説是“切實威脅”,喊話長榮應該“考慮美國的盟友,南韓和日本作為替代造船夥伴”。

 臺媒都看不下去了

  該消息一齣,先在島內媒體中炸了鍋,各家臺媒這次的風向,卻是難得的沒有“反中親美”。台灣“中央社”雖以“美智庫:長榮向大陸船企買船恐間接助長共軍實力”為題進行報道,但引用了長榮説法進行澄清。台灣《聯合報》的報道標題則直接為“美智庫點名助共長榮:買船屬商業行為”,重點描述了長榮的相關回應。

42a98226cffc1e17fe9143e720addf09728de986

臺媒報道截圖

  東森新聞雲則更加直白,標題直接以反諷語氣寫道,“我業者建議美不如不賣穀物給大陸。”文章引用島內相關從業者的話,這樣無限上綱,美國就不要買大陸産品,也不要賣農産品給大陸,免得“壯大解放軍”。文中還指出,台灣貨櫃三雄有六成以上業務在大陸,如果限制不能到大陸造船,就不怕大陸採取相對措施嗎?且大陸擁有全球最強大的造船實力,早年台灣不少船運公司都只在日本造船,現在很多訂單轉到南韓與大陸,除了兩國造船技術成熟,造價也是主要考慮,不在大陸造船,“能補貼差價嗎?”

 純商業的以腳投票

  難怪島內媒體都沒法忍受這家總部位於華盛頓的美智庫的挑撥之詞。眾所週知,長榮海運為台灣地區的上市櫃公司,對於新造船等資産採購案,均須按照規定,在證券交易所發佈重大訊息,通知到主管機關及投資人。

B12A00_P_04_02

  長榮海運第一時間回應指出“承造長榮海運部分船舶的中國大陸船廠,屬於中國船舶集團的商船部門,與軍工部門無關”。有台灣地區業界高層也表示,商船是工業産品,又不是協助大陸造軍艦,好像扯太遠了。對於家族企業性質的長榮海運來説,其在全球範圍選擇造船廠最大的考量,就是造價與品質。與大陸船廠的合作,不過是純商業的以腳投票罷了。

  這次事件,是不是能給美國佬一個教訓呢?在兩岸間挑事的戲碼,可以歇歇了。(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部分資料參考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