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 趙建華)一季度,疫情衝擊加之國際形勢生變,中國經濟增幅仍達4.8%。實施多年的積極財政政策,繼續穩定經濟大盤。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分析,穩定經濟大盤的積極財政政策,今年可以概括為兩點:大規模退稅減稅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快速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拉動投資。
資料圖:集裝箱碼頭。張茵 攝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抓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保證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作為今年的重要任務。
今年,中國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12月,財政部提前下達地方2022年新增專項債券額度1.46萬億元;3月30日,向各地下達了剩餘的新增專項債券限額。
今年,專項債券發行使用起步早、動作快,進度明顯快於往年。一季度,提前下達的專項債券額度大部分已發行完畢。目前,用於項目建設的專項債券額度已全部下達。今年已發行專項債券資金支援的項目,初步統計開工率已達75%。
積極財政政策靠前發力的關鍵在於落實。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原副院長白景明説,專項債券如果不能及時發出去,就形成不了實物工作量,難以拉動投資、刺激經濟。中央要求,去年提前下達的額度5月底前發行完畢,今年下達的額度9月底前發行完畢。下一步,抓緊下達剩餘專項債額度,向償債能力強、項目多儲備足的地區傾斜。
專項債券拉動投資已見成效。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9.3%。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5%,製造業投資增長15.6%。白景明表示,固定資産投資增速超過GDP,投資增長態勢良好。第二産業投資增長16.1%,這表明實體經濟發展穩固、經濟韌性強。
加快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同時,組合式減稅退稅政策也在發力。李旭紅介紹説,年初至今,中國接連公佈多項政策,通過減稅、緩稅、免稅及退稅等多種稅收優惠手段,以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多稅種的聯合發力,形成協同效應,減輕市場主體負擔,激發市場活力。
今年,中國減稅與退稅並舉。延續實施部分2021年到期的階段性減稅降費政策,4月1日起對增值稅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00%,促進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
經濟數據再次證明,減稅效應不斷顯現。李旭紅説,一季度,全國高技術産業投資增長27.0%,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32.7%、14.5%。電子及通信設備、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等製造業投資快速增長,居於各行業的前列。創新驅動的財稅政策發揮了良好的政策效應。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