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開啟青年對內外新時代

劉性仁

劉性仁 ,台灣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台島夜話

作者 劉性仁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日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這是中國首次專門就青年群體發佈的白皮書,而白皮書內容中全面介紹新時代中國共産黨和政府為青年發展創造的良好條件、充分展現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奮進的過程,正當世界疫情肆虐、青年群體買房及生活大不易的情況下,這份白皮書具有指標和態度宣示的意義,也正好説明得青年支援者、得天下;這份白皮書不只記錄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的過程、也反映當下新時代中國青年所應具有的態度與條件。

大陸的青年代謝速度是極快的,中國大陸憑藉人口多,江山代有人才出,當中美關係發生科技搶人大戰時,一般來説可以承擔壓力的中國青年在美國不歡迎的情況下,正好提供中國大陸國內重視青年的環境與理由,這份白皮書表述中國共産黨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年、關心青年、信任青年,推動青年發展事業,離開中國青年是不可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中國青年生逢盛世也是亂世、共用機遇與挑戰,誠然可以勇挑重擔、堪當大任,胸懷世界、展現能擔當,勇於走在時代的前端。

大陸希望培養中國青年的觀念是,“衣食無憂而不忘艱苦、歲月靜好而不丟奮鬥”。白皮書中不僅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迎來實現抱負、施展才華的難得機遇,必將以不懈怠的精神而前進,在奮鬥中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變成現實。白皮書也向世界各國青年發出中國青年的全球行動倡議。由此可以看出,青年與國際社會是脫不了關係,開放包容與具備世界觀是大陸對於中國青年的期待與要求。

就在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成立100週年之際,並且在大陸全面構建小康社會及四個全面,致力於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的發展之間所存在的社會主要矛盾之時,這份白皮書的發佈,等於點出社會與青年群體間的矛盾。

青年群體的最大矛盾在於住房與擺脫貧困,青年的失業問題與高不成低不就的矛盾,以及青年失業和工傷保險的覆蓋率檢視。倘若對照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級青年領域專項規劃——《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同樣都是為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提供方向的指引。而緊接著2022年4月,國家17個部門印發相關意見,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促進青年高品質發展讓青年在城市中得到更好的發揮。

特別值得外國與台灣當局借鏡的是,隨著中國大陸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相對的中國青年的舞臺也就越來越大。大陸並沒有阻擋青年向外發展,積極鼓勵青年出國留學看看,出國留學已是中國青年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溝通合作與交朋友便是當今中國青年的目標,展現出中國自信。其中令人關注的是,在中國青年全球夥伴行動框架下,中國與100多個國際組織及外國政府青年機構、政黨和非政府青年組織建立交流合作關係,這正是一種實際參與的行動方案。

總之,《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開啟青年對內外新時代,不只有對內宣示的意義;還有向世界各國青年發出四點全球行動倡議。倡議涉及對價值的追求、對精神面貌的追求、對國家發展進步的追求,以及對世界和平的貢獻。由此擴大,從內而外,在全球青年交流中增進多文化對話、促進共同成長與發展,有助於合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帶來地球新希望。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邱夢穎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