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我們為什麼討厭美國│(五)“經濟制裁”的實施者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寰球熱點      2022-05-06 14:33:27

系列策劃圖

     16在國際關係上,美國一直奉行霸權主義。二戰結束後,軍事手段在解決外交關係中逐漸減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經濟金融制裁。經濟作為一國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命脈,成為美國控制國際市場、維護其世界霸權主義的主要手段,而經濟金融制裁則成為美國重要的對外政策。對於有威脅或與其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美國通常採用制裁的方式進行打壓,常用的經濟制裁方式包括實施貿易禁運、中斷經濟合作、切斷經濟或技術援助等。

3

蘇聯

在二戰結束後,能夠與美國抗衡的就只有蘇聯。兩國之間拼命的競爭,唯恐落後於對方。美蘇的軍備競賽整整持續了44年。兩國為了研發出最先進的武器,在軍事力量上取得領先地位,投入軍備研發的人力財力物力巨大,且不計後果。

蘇聯經濟在冷戰末期萎靡不振,又貿然出兵阿富汗給經濟帶來巨大壓力,處於崩潰邊緣。美國認為時機已到,對蘇聯實施了嚴厲的經濟制裁。蘇聯從此一蹶不振,到最後只能解體。

古巴

1959年,菲德爾·卡斯特羅領導起義軍推翻親美獨裁政權並建立革命政府後,美國政府開始對古巴採取敵視政策。60多年來,美國對古巴採取經濟制裁和政治打壓等手段,干涉古巴內政,企圖顛覆古巴政權

美國先開始實施部分制裁措施,包括停止從古巴進口蔗糖,中斷向古巴供應石油、出售武器等。

1961年1月,美國宣佈與古巴斷絕外交關係,美國政府隨後通過《對外援助法》切斷對古巴政府的援助。次年,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簽署總統令,美國開始對古巴實行全面經濟、金融封鎖和貿易禁運,包括禁止從古巴或通過古巴進口産品,禁止美國産品出口古巴,禁止美國公民前往古巴旅遊等。

90年代初,隨著蘇聯解體,古巴失去主要援助來源國和貿易市場,國內經濟陷入巨大困境。美國借機施展長臂管轄手段,1992年出臺的“托裏切利法”和1996年出臺的“赫爾姆斯-伯頓法”是美國強化對古巴制裁的重要標誌

這兩部法案的突出特點為域外效力,包括禁止美國企業在海外子公司與古巴通商、規定在古巴港口停泊過的外國船隻180天內不得進入美國港口、禁止同古巴發生經濟貿易往來的外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阻撓國際金融機構向古巴提供貸款等

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入主白宮後先後放寬古巴裔美國人探親、僑匯限制,並擴大與古巴的旅遊、貿易交流。2014年底,古美宣佈開啟關係正常化進程, 2015年,兩國恢復外交關係。半個多世紀來,第一艘從美國啟航的郵輪駛往古巴,第一批古巴生産的木炭出口美國……然而,奧巴馬政府未能全面解除對古封鎖。


2017年特朗普上臺後,美國政府再次揮舞“大棒”,先在經貿旅遊等方面收緊對古政策,後以美駐古外交人員遭到“聲波攻擊”為藉口驅逐古駐美外交官並撤回六成美駐古外交人員。

從2019年起,特朗普政府採取“極限施壓”政策,不斷加碼對古制裁,包括逐步收緊赴古巴旅遊政策、不斷擴大針對古巴實體的制裁名單、允許實施此前由歷任美國總統動用總統權力凍結的“赫爾姆斯-伯頓法”第三條、阻止古巴進口石油等。特朗普政府甚至在其任期結束前將古巴重新列入“支援恐怖主義國家”名單。

據古巴政府統計,僅在2019年4月2020年12月間,美國對古巴封鎖造成古巴91.57億美元的損失。自1962年以來,美國對古巴封鎖已導致古巴累計損失1478.53億美元

拜登在競選總統期間曾稱特朗普政府對古政策“傷害古巴人民”,表示將改變對古政策。但拜登入主白宮之後,多次表示對古政策不是優先要務,迄今未取消特朗普政府對古採取的任何一項制裁措施。

委瑞內拉

1999年查韋斯上臺之後,採取了一整套有利於委內瑞拉本國利益的政治和經濟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美國跨國能源集團的利益。所以,從查韋斯到繼任者馬杜羅,都遭到了美國政府的忌恨。

馬杜羅繼任之後,美國繼續推行反對委內瑞拉的政策。2020年,直接發動了對委內瑞拉的武裝滲透,試圖挑動政變。但這場類似于當年古巴豬灣入侵的政變還沒有開始,就失敗了。兩名美國特種兵被委內瑞拉抓住了。

因為美國的制裁,委內瑞拉的經濟陷入了嚴重的困難,物價飛漲、生活必需品供應緊張,2003年、2013年、2019年連續發生大規模的社會動蕩事件。美國直接指定一名叫瓜伊多的委內瑞拉政客去接任總統,引發了新一輪動蕩,還成了政治笑話。

敘利亞

“敘利亞根本無法進口天然氣,那些載著天然氣或者石油衍生品的油輪一旦停在敘利亞的碼頭上,就會被直接列入制裁的名單當中,這使得敘利亞根本無法同外界進行交易”。美國在2019年12月,前總統特朗普簽署了制裁法案,聲稱要以保護敘利亞的人民的人權和自由為理由,對於敘利亞經濟進行了大面積的制裁

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該國先後遭遇美國多輪制裁。在制裁、戰亂和疫情之下,該國自去年以來物價飛漲、貨幣貶值速度明顯加快,疫情難以獲得有效控制,經濟陷入惡性迴圈。

雖然俄羅斯是堅決支援敘利亞的後盾,可是俄羅斯對於敘利亞如今的困境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敘利亞身處的位置並沒有與俄羅斯接壤,並且國際形勢極為的複雜,再加上俄羅斯本身也是被制裁的對象,在經濟層面對於敘利亞的支援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伊拉克

美國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是冷戰後歷時最長(1990-2003年)、範圍最廣、人道災難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制裁。從1990年8月2日到2003年5月23日,美國對伊拉克實施了長達13年的經濟制裁。雖然一直都是頂著聯合國的旗號,但是,美國自身的利益和政策取向在整個過程中顯露無疑。

根據制裁的目標不同,美國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990年8月2日到1991年1月17日,這一階段的制裁目的是為了敦促薩達姆政府從科威特無條件撤兵,因此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擁護;第二個階段是從1991年2月28日到2003年5月22日,這一時期制裁的表面理由是檢查並清除伊拉克境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實際上美國只是為了要削弱薩達姆的政治經濟實力,推翻其在伊拉克的統治。

阿富汗

2021年8月阿富汗塔利班執掌政權後,作為制裁手段,美國凍結了阿富汗央行約95億美元的資産。美國政府在今年2月,更是宣佈要將其中存放于美國的70億美元中的一半用於賠償“9·11”事件受害者。有預測認為,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後,對阿實施的經濟制裁將導致的平民死亡人數可能超過20年阿富汗戰爭的總和

阿富汗民間組織代表 納扎爾基:我們要求立即解凍阿富汗資産,凍結只會增加阿富汗人民的苦難,阿富汗人民的苦難已經夠多了。

伊朗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美伊關係全面惡化,伊朗“反水”,由美國的戰略盟友突然轉變為美國的戰略對手。美國從1980年開始便對伊朗實施包括石油、金屬、運輸等行業的各種制裁。隨著美國對伊朗實施的一輪又一輪經濟制裁“來了又走”,慕然間,四十多年過去了。


2020年10月,美國財政部在當地時間8日宣佈,對伊朗18家主要銀行實施制裁。聲明中表示,此次制裁伊朗18家主要銀行表達了美國意在阻止伊朗“非法獲取”美元的決心。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會一直進行下去直到伊朗“停止恐怖活動並且保證不會擁核”。

根據美方相關規定,受制裁對象在美國境內的資産將被凍結,美國公民不得與其進行交易。聲明還説,將給予與這18家銀行有商業往來的外國公司45天時間結束合作關係,否則將面臨“次級制裁”。

美媒援引分析認為,美國此舉是把伊朗僅存的未被制裁銀行也列入“黑名單”,今後幾乎所有與伊朗金融機構進行交易的公司都將受到美國制裁。此舉將再度重創伊朗經濟,甚至使伊朗難以使用外匯購買藥品和醫療物資等。

南聯盟

1999年5月,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宣佈擴大對南斯拉伕聯盟的經濟制裁,禁止向南聯盟出口包括石油在內的大部分種類的商品

克林頓在致國會的一項書面聲明中説,制裁措施將禁止美國與南聯盟之間進行商品、服務以及軟體和技術等領域的進出口貿易,同時考慮到難民和其他平民的人道主義需要,向南聯盟出口食品和藥物將不受限制。另外,在某些領域,南聯盟黑山共和國可以不受限制。

根據這些制裁措施,美國公司向塞爾維亞出口商品需要得到出口許可證,獲得許可證向南聯盟出口人道主義物資的公司也要保證這些物資不會落到南聯盟軍隊的手中。制裁還限制美國公司從第三國轉口向南聯盟銷售商品。

朝鮮

從2006年朝鮮開始核子試驗,美國一直以朝鮮核子試驗嚴重威脅美國及世界安全為由,單方面或推動聯合國安理會對朝鮮採取數輪經濟金融制裁,且強調會對其不斷採取制裁措施直至朝鮮放棄核子試驗。

但對於美國多次頒布的制裁措施並沒有能阻止朝鮮放棄核子試驗,2016年1月朝鮮成功的進行了第一次氫彈試驗,再次引發美國對朝鮮的嚴重不滿,同年2月奧巴馬簽署一份制裁朝鮮法案,再次拉開美國對朝鮮長期經濟金融制裁的序幕。2016年3月落實安理會對朝鮮2270號決議制裁朝鮮法案,與美國對致力於對朝鮮政府持續施壓的長期政策一致。2017年截止12月份美國對朝鮮共採取了13次制裁,旨在切斷資金來源。

通過對美國制裁朝鮮的具體制裁手段整理分析可以看出,美國對朝鮮制裁途徑包括三種:一是美國單方面對朝鮮頒布制裁法案或是政策;二是美國推動國際組織通常是聯合國安理會,以維護國際安全為由通過制裁朝鮮決議;三是制裁與目標國家有重要貿易、金融合作的國家,達到間接制裁目標國的目的。

法案或是政策內容涵蓋限制貿易進出口、禁止目標國公民赴海外打工、凍結在美境內資産、禁止與被制裁國經濟往來。從經濟上封鎖被制裁國,限制朝鮮重要的進出口貨物,減少朝鮮國民經濟收入。從金融上限制流動資金,禁止美國公司及個人向朝鮮投資、融資

俄羅斯

2013年,烏克蘭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拒絕同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引發烏克蘭危機。2014年克裏米亞地區併入俄羅斯,激化地緣政治矛盾,成為歐美聯合製裁俄羅斯的契機。

2014年美國對俄羅斯國防、金融和能源行業發佈中長期融資禁令,對7名俄官員與17家實體在美的1.56億美元資産進行凍結2018年4月,美國再次宣佈對俄羅斯38個個人和公司實施制裁,凍結其在美國管轄範圍內的所有資産。儘管當時沒有切斷SWIFT系統,但美歐聯合對俄的金融制裁持續時間久、打擊精準、威懾力強,俄羅斯經歷資本外逃、盧布大跌、銀行擠兌一系列衝擊。

美元兌盧布匯率從2013年底1:33貶值到2015年1月1:85,貶值高達56%。2014年俄羅斯損失1030億美元外匯儲備,縮水27%。制裁預期使避險資金紛紛外逃,銀行擠兌蔓延,俄羅斯央行公佈2014年上半年有接近750億美元的資本外逃。2014年,俄羅斯GDP增速降至0.74%,2015年為-2.54%。2019年6月,普京稱西方的經濟制裁使俄羅斯經濟損失超過500億美元

在經歷了“SWIFT制裁”事件的痛苦後,2015年,俄羅斯國際支付系統發行了第一批符合俄羅斯本國支付系統標準的銀行卡“米爾卡”。隨後,俄羅斯迅速建立了自己的支付系統和金融資訊交換系統,從根本上奠定了俄羅斯去美元化的金融基礎設施基礎。

2016年,俄央行行長納比烏琳娜就把去美元化作為俄羅斯央行的年度任務之一;2018年,納比烏琳娜將去美元化和稅收激勵結合了起來;2021年6月,俄羅斯開始國家福利基金的清零。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美西方對俄制裁達到歷史最高。僅2022年2月22日至3月18日,美西方針對俄羅斯的制裁就達到4362項,遠遠超過之前8年的總和。

中國

建國至今,美國一共對中國發起過三波經濟制裁。

第一波發生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後。這波制裁力度非常大,美國幾乎做到了“凡是中國想要的,我們都不給”,但由於此時中蘇已經建立了同盟關係,西方不亮東方亮,我們受到的傷害並不大。

第二波發生在1989年。制裁從6月份開始,由美國&&、二十多個主要發達國家全部卷了進來,僅僅半年時間,就讓中國經濟增速從上年的11%驟降到4%左右。然而,美國及其盟友之間的利益糾葛和自身矛盾,以及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讓我國順利化險為夷。1992年,絕大多數西方國家取消了對華制裁措施。頂著蘇聯解體的巨大利空,中國對外貿易逆勢暴增,協議利用外資金額比上年增長3.8倍,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16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1%。在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歷史洪流中,中國不僅頂住了壓力,而且迅速開啟了一個全新的黃金增長時代。

第三波我們正在經歷,由於中國已是世界工廠,製造業産值大於美日德三強之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制裁註定是“傷敵八百自損一千”,我們泰然處之。

9

美國是歷來採取經濟制裁措施最多的國家,且越來越頻繁。1945年至1969年間,美國實施制裁46次,平均每年1.8次;1970年至1989年間,美國實施制裁88次,平均每年4.4次;1990年至1998年間,美國實施制裁48次,平均每年5.3次。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規模空前的制裁,新制裁措施超過5000多項。毫無疑問,這一力度刷新了歷史紀錄。

美國的制裁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製造更多新的問題。實施全方位、無差別制裁,最終深受其害的是普通民眾。

 

資料來源:新華社、中新社、人民網、央視新聞、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官方賬號、網易新聞、百度學術、澎湃新聞網等


圖片製作:劉素

編輯策劃:左秋子


責任編輯:左秋子
寰球熱點
國際觀察
國際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