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中國出新政解外貿“燃眉之急”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門評論      2022-05-06 15:22:59

  中新社北京5月6日電 (記者 李曉喻)5日召開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一批推動外貿保穩提質措施。不到一個月時間,外貿已兩次成為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重點。

  過去兩年,中國外貿相當強勁,但受新冠疫情、俄烏衝突衝擊,目前出口有走弱跡象。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0.7%,增速比前兩個月回落2.6個百分點。

  中國貿促會日前發佈調研報告顯示,外貿企業正面臨四方面困難。一是海運費居高不下,“缺櫃、缺船、一箱難求”局面雖有所緩解,但運力緊張、運價高企問題依然突出。二是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反映生産成本上升,出現了“出口不增收,增收不增利”問題。三是全球供應鏈瓶頸尚未緩解,晶片等重要原材料短缺持續困擾企業,全球疫情起伏反覆,給外貿産業鏈供應鏈帶來不利影響。四是俄烏衝突影響,與俄烏有業務往來的外貿企業受到匯率波動、結匯困難、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價格上漲、交通運輸擁堵和延誤等因素影響較為明顯。

  作為拉動經濟“三駕馬車”之一,外貿對中國經濟平穩發展意義重大。據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分析,2021年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在全球經濟復蘇不景氣時取得8.1%的增速,進出口高速增長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貢獻率超過20%。當前形勢下,無論是為穩定經濟增長,還是保證就業,穩外貿都勢在必行。

  此前,為促進進出口平穩發展,官方已要求加快出口退稅進度,並允許把外貿企業取得的出口信保賠款視為收匯,予以辦理退稅。但分析人士認為,相比“節流”,在財稅方面減輕外貿企業負擔,更直接也更根本的穩外貿措施在於“開源”,創造條件幫助企業拿得到訂單、交得出貨。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淩雲表示,減稅降費、出口退稅的前提是外貿企業還有訂單,還在出口,有可減稅、可退稅的空間,否則如果企業因接不到訂單而倒閉,稅費方面的減負措施就失去了意義。

  國務院常務會議此時推出穩外貿政策,一方面是因為二季度是外貿企業傳統接單、發貨旺季,此時需要“趁熱打鐵”;另一方面,本輪疫情從3月持續至今,如再不儘快發力,外貿將受更大拖累,整個中國經濟也會受到影響。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的穩外貿政策每一項都切中當前外貿企業“痛點”,旨在解企業燃眉之急。

  如,針對疫情之下企業接單困難,官方提出要力保訂單,穩定重點行業、勞動密集型行業進出口,優化廣交會等平臺服務,支援中小微企業參加境外展會。

  針對物流不暢,企業生産所需原材料運送不及時,新政要求對重點外貿企業在生産、物流、用工等方面給予保障。

  此外,為確保企業交付時效,官方要求有力有序疏通海空港等集疏運,提高作業和通關效率,保障重要零部件、裝備和産品運輸。

  至於有些外貿企業資金一時週轉不開,難以為繼,政策明確,要加大對中小微外貿企業信貸投放,支援銀行對暫時受困的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梳理一批亟需資金的予以重點支援,擴大出口信保短期險規模,縮短賠付時間,並增加信保保單融資。

  分析人士認為,相比此前聚焦後期退稅環節的穩外貿政策,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的新政更加系統全面,從接單到生産再到交付、退稅,外貿的每個環節都有明確具體的紓困舉措,針對性更強。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認為,一系列綜合施策下,中國外貿穩定增長可期。


責任編輯:袁丹華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