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衛福部門主管陳時中號稱PCR每天檢驗量能可達22萬件,但台北市議員徐巧芯打臉,最高1天只有8萬件。圖為北市一家耳鼻喉科診所外,民眾攜家帶眷前往PCR篩檢。(郭吉銓攝)
快篩陽性視為確診12日才上路,目前PCR量能依然相吃當重,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徐巧芯10日指出,衛福部門主管陳時中號稱PCR每天檢驗量能可達22萬件,但以法定傳染病通報系統分析,PCR檢測量最高1天只有8萬,大酸根本是“國王的PCR檢驗量能”。民眾黨民意代表高虹安呼籲,台當局應協調跨縣市支援醫檢人力,同時研擬導入家用型PCR增加篩檢量能,才能面對疫情調整跟優化。
徐巧芯指出,陳時中號稱PCR核酸檢測每日檢驗量能可達22萬件,但令人質疑實際上做不到這麼多,基層了解的情況仍然是經常塞車,有網友登記每日PCR“已判讀件數”與“未判讀件數”,從法傳系統看台灣PCR檢測量,最高的1天也就是8萬,當天宣佈確診數字同樣是最高,來到4.5萬人,但大多數檢測量都在5到6萬間遊走。
她認為,現在每天下午2時報的本地確診數字不會是準確的,基本上大家都可以想像得到沒有通報、檢測的黑數有多少,但疫情已經過2年,PCR檢驗量能號稱22萬,實際上只有5至8萬,又是一個沒有超前部署的例證。
高虹安認為,“指揮中心”應重新檢討實際“醫檢師可操作”的量能是多少,並考慮疫情較輕縣市提供支援人力、或採檢後跨境委託檢驗,這點需要“指揮中心”提出指引,並出面協調各地方政府及適度鬆綁法規。
高虹安強調,部分縣市確診數仍持續增加,“指揮中心”應彈性運用各地真實檢驗量能,並思考開放檢驗快速、簡便的家用型PCR設備。
“時代力量”民意代表陳椒華也批評,目前PCR檢驗量能不足,醫檢師已經過勞,快篩陽還要出門PCR,徒增PCR檢驗負擔,非如“指揮中心”所説有餘裕,因此應將量能留給高度懷疑染疫但快篩陰性者,特別是高風險族群如幼童、老人、脆弱族群及吸煙者等,讓他們儘早診治及給予抗病毒藥物。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