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強推“印太戰略” ,攜“北約全球化”遏制中國

美強推“印太戰略” ,攜“北約全球化”遏制中國
北約一再東擴引發的俄烏衝突還在持續,造成巨大安全隱患和人道主義災難。對此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美國及其主導下的北約,竟企圖禍水東引,將其觸角伸向亞太。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正試圖通過強推“印太戰略”,搞所謂“印太版北約”,在亞太乃至世界範圍內挑起陣營對抗,製造緊張局勢,從而達到維護其霸權地位的戰略目的。

src=http

  近來北約利用俄烏衝突,開始推進自身新的戰略轉型——從一個西半球的區域性軍事同盟條約組織,開始向覆蓋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全球性軍事同盟轉變。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最近公開鼓吹“全球性的北約”等論調,以及北約目前正在加緊打造並計劃在6月“馬德里峰會”正式推出的《北約2022戰略觀》,都十分典型地反映出北約軍事職能全球化的動向。

  俄烏衝突將在短期內分散美國投入“印太”的精力,但長遠看美國仍將把推動“印太戰略”視為對外戰略的首要任務。從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之前聲稱美國有能力深度介入歐洲和“印太”這兩大場域,到新發佈的國防戰略報告事實清單中,美國防部明確把中國和“印太”置於俄羅斯和歐洲之前,都表明瞭這一點。


  然而外界普遍質疑拜登政府無法一心二用。俄烏衝突已從多個層面分散了美國的戰略精力,像此前規劃的那樣聚焦“印太”已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同一時間段深度介入大西洋和“印度-太平洋”的“兩洋戰略”只是美國政策設計者美好的願景。美國短期內將持續受到歐洲安全局勢的牽扯,針對中國的“印太戰略”部署節奏遭到干擾。

  因此,美國要把戰略重點從歐洲轉向亞太自然不會“單打獨鬥”,利用冷戰建立起來的全球同盟體系——北約,要求歐洲的北約盟國跟著向東轉,就成了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搞“印太戰略” 威脅地區和平發展

  從強化“五眼聯盟”到兜售“四邊機制”,從拼湊三邊安全夥伴關係到收緊雙邊軍事同盟,美國大搞集團政治,“印太戰略“正在成為集團政治的代名詞,嚴重威脅地區和平與穩定。美國強推“印太戰略”,要求地區國家選邊站隊,意在使地區國家出現新的大分化局面,破壞地區原有的通過合作維護安全與發展的勢頭。

  拜登政府嘴上喊著多邊主義,實際上卻忙著在全世界拉幫結派搞“小圈子”,煽動對立。於是,美國主導的集團政治出現了兩個新特點:一是從過去更多地集中于經濟和安全需要的具體合作,提升到戰略以及意識形態層面;二是試圖把各個“小圈子”進行嵌套式組合,打造一個更廣泛而有層次的同盟體系,服務美國霸權。

  強推“印太戰略”的逆流,與地區國家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共同願景背道而馳,註定是沒有前途的。地區國家普遍對“印太戰略”持謹慎態度,不願意選邊站隊。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美國期間表示,大國競爭將導致亞太地區局勢的不穩定,無助於全球性問題的解決,保持合作框架尤為重要。在與美國總統拜登的會談開場及後來的記者會上,更是多次使用“亞太”一詞。

  亞太是和平穩定錨、發展增長極、合作新高地,是當今世界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亞太地區的發展離不開和平穩定的地區和國際環境。奉行冷戰思維、搞軍事同盟,無益於亞太地區和平安寧,只會破壞來之不易的發展形勢。

北約虎視亞太,欲挑禍端

jk,h

  美國打著促進地區合作的旗號推行“印太戰略”,搞集團政治和地緣博弈。北約也在頻繁介入亞太事務,將其黑手伸向了亞太地區。今年4月,北約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外長會,討論北約的新戰略構想。此次會議以“全球合作夥伴”為名,首次邀請日本、南韓、澳大利亞、紐西蘭4個亞太國家外長參會。北約明確表示,希望深化與亞太國家的合作,以阻止中國“在俄烏衝突中支援俄羅斯”。北約利用烏克蘭問題遏制中國以及將觸角伸向亞太地區的意圖昭然若揭。

  北約一些人把“東擴”的戰略邏輯擴展到亞太地區,必須引起地區各國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關切。因為北約把“安全悖論”的困境從歐洲帶到東亞地區時,就意味著原本坐享地區一體化發展紅利、分享地區戰略穩定的亞太國家,將循著“集體安全”的邏輯,被劃分、被站隊、被分割成“集體安全體系”之內和之外的兩大類國家。

     美國領導的北約在加強亞太地區“集體安全體系”之內國家安全的同時,必然引發該體系“之外”國家的必要反應,歐洲已經發生的悲劇,在本地區重演的風險和概率必然不斷積累、升高,亞太地區繁榮與穩定的局面將被斷送,多樣化多元化的亞太地區必然被“集體安全體系”分割和分裂。

  俄烏衝突如同一面鏡子,對亞太地區國家的心態和政策將産生深遠影響。集團化趨勢、軍備競賽風險在亞太地區並不能排除,但地區國家渴望和平與發展的心態仍是主流。在俄烏衝突背景下,各國將更加珍視來之不易、難能可貴的和平與發展環境。

當今世界需要新的安全觀

art

  事實上,伴隨著北約東擴的過程,其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軍事集團早已染指了中亞、中東、非洲、拉美等世界各地區。換言之,擴展所謂夥伴國、聯繫國的“全球化北約”,其背後顯然是美國借助北約既有框架,構築符合其利益的全球霸權體系的戰略意圖。可以預見,隨著北約觸角的全球延伸,其在“冷戰思維”下對所謂“威脅”的渲染以及不惜挑撥“熱戰”來加固霸權的各種行徑都會被一一複製,給全世界製造不安全。

  當前,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聲是求和平、謀合作、促發展。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冷戰後的所作所為已充分表明,其所謂追求成員“絕對安全”和維護歐洲和平只不過是欺瞞世人的幌子。北約已淪為美國維護其霸權地位、到處製造動蕩的工具,無疑是世界和平事業的破壞者。如今,北約的冷戰思維沉渣泛起並愈演愈烈,強權政治和霸淩行徑四處橫行,讓來之不易的較長時期的世界和平面臨考驗。

  在全球化時代,安全問題的多樣性、跨國性和聯動性日益突出,一國內部的不安全、不穩定因素也會迅速向他國和全球擴散蔓延,從而造成更大範圍的不安全、不穩定局面。換言之,只要世界上還存在動蕩,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實現自身絕對安全。因此,安全具有普遍性,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

09fa513d269759ee13995bb67222741c6f22dfe1

  如何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正在成為當今時代國際社會亟待回答的問題。對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給出了答案。以新安全觀為理念指引,以相互尊重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為重要原則,以構建安全共同體為長遠目標,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這是基於中國對世界發展大勢及中國自身發展道路的思考所進行的鄭重回答,是消弭和平赤字的治本之策,是應對國際安全挑戰的建設性方案。


     來源:中新網、環球網、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華聲線上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