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缺口罩、缺疫苗、缺藥物、缺快篩試劑、缺同理心,截至5月19日,台灣新增90378例新冠確診病例,確診病例中新增59例死亡病例,台灣累計新冠確診病例達1070561例。實施“新台灣模式”防疫政策一個月以來,台灣疫情跨步走向“全面崩潰”的危局。
禁止向"大陸“出口”口罩
島內民眾排隊購買口罩 (資料圖)
自從台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民進黨當局一路洋溢著謎之自信樂觀。在首例病例出現後,臺經濟主管部門宣稱口罩充足,台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同時冷血地禁止口罩出口援助大陸,又稱島內4500多萬個口罩存量足夠使用。
2020年新冠肺炎在中國大陸爆發初期,1月23日台當局“財政部關務署”宣佈,自1月24日起一個月內,管制“紡織材料制口罩,過濾效果94%及以上者”(N95口罩)及“其他紡織材料制口罩”(外科口罩)兩項産品出口行為。
臺媒報道截
口罩捐澳洲
向澳洲台灣行政主管蘇貞昌下令停止出口醫療外科口罩和N95口罩1個月。對照蔡當局捐贈10萬個N95口罩給澳洲對抗空氣污染,蘇貞昌馬上挨批泯滅人性。網友對蔡當局的做法表示“腦袋瓜也小得可以,裏面只裝有民粹、仇恨”。
島內資深媒體人黃智賢痛批蘇貞昌稱:“台灣,10天前才為了澳洲野火捐了10萬個口罩,但10天后卻禁止口罩出口是‘泯滅良心’”。
防護衣捐美國
2020年3月18日,臺外事主管部門負責人吳釗燮稱,美國已為台灣保留30萬件防護衣原料,在未來,台灣將每週向美國提供10萬隻口罩。據臺媒“中時電子報”報道,吳釗燮在記者會上還宣讀了與美國在台協會(AIT)共同發佈的所謂“臺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稱未來將針對疫苗、快速篩檢與藥品研發等共同舉行科學會議,防疫物資也將相互提供。
“口罩荒”
台灣民眾搶購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引起台灣民眾的恐慌,紛紛搶購口罩,引發“口罩之亂”。台當局也開始倡導“口罩不必隨時戴”觀念,口罩彷彿成為當前最珍貴物資。
2020年疫情大爆發的1月下旬,民進黨當局是主張民眾帶口罩的。1月22日,臺行政機構副手陳其邁在LINE上發圖,説台灣的口罩夠多,希望民眾戴口罩;臺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1月27日也主張口罩“應每日更換”、“破損或弄臟應立即更換”。
可是到了2月1日,臺行政機構發言人谷辣斯卻開始倡導“健康民眾不必戴口罩”;2月7日谷辣斯又開始強調連捷運、高鐵、火車、公交車這種密閉空間都不必戴口罩,“除非你生病了”。
到了2月底,臺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説“通風的地方是可以不用戴口罩的”;到了3月1日,陳時中開始軟化“健康人不用隨時戴口罩,但對密閉不通風的態度要更嚴格,不特定對象多且密閉場合非得去就戴口罩”;在境外輸入病例大爆發後,陳時中3月31日終於要大家在捷運上“把口罩戴起來吧”。這等於否定了臺衛生福利部門前一波宣傳中可以不必戴口罩坐捷運的政策。
口罩限購
民進黨當局朝令夕改,謊話連篇,造成全臺各地口罩大缺貨。先信誓旦旦地稱口罩供應充足但嚴禁外流,又從一次限購3個變為一週限購2個,最後索性改口:“不必戴!”
“口罩荒”陰影下,島內民眾購買口罩必須施行“實名制”,兩周最多只能買9片。人們擔心搶不到口罩,大排長龍恐慌性囤積。藥房的口罩從每個3元(新台幣,下同),漲到每個5元甚至10元,引發強烈民怨。
蘇貞昌(圖片來源:台灣“中時電子報”)
2020年2月6日起,台灣實施實名制購買口罩。蘇貞昌甚至厚顏無恥表示,在口罩購買實名制方面,全世界只有台灣做到了。此番言論引爆臺網友怒火!
禁止大陸口罩進口
島內民眾在藥局門口排隊買口罩。
2年前的“口罩荒”完全是民進黨當局一手造成的。口罩既沒有很高的技術含量,也不是傳統的戰略物資,很多年前,台灣就基於成本考慮,淘汰大量口罩生産線,改以更划算的從大陸進口為主。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台灣從大陸進口3.98億個口罩,佔全部進口口罩的92%。
人民日報發文表示,疫情發生後,島內口罩需求量激增,此時,台當局本應擴大進口,滿足市場需求。但“反中”成癮的民進黨,偏要試圖和大陸“脫鉤”,千方百計組建“口罩台灣隊”,沒日沒夜生産,命令生産商將産能提高到10倍以上,讓島內口罩廠淪為血汗工廠。目前,民進黨當局每日要向島內口罩生産廠商徵收800萬個口罩,為了應付此次口罩亂象,這一數字馬上還要翻番。
即使這樣,台灣還是離不開大陸。拼盡全力生産的台灣口罩仍舊不夠用,今年台灣自大陸進口口罩總量超1.5億個。
對島內口罩生産商“揠苗助長”
口罩供應不足、品質不過關、價格暴漲等問題一再上演。即便如此,蔡英文仍然咬緊牙關,死守“謀獨”,堅決不放開對大陸進口,而是繼續對島內口罩生産商“揠苗助長”。
一間口罩工廠被爆為了趕制口罩,導致工人受傷 圖源:臺媒
民進黨當局一方面徵收規模大的口罩工廠,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生産口罩,導致工廠丟失大量定單,另一方面又不徵用規模小的工廠,同時又不準他們私自生産和販賣。
疫情過後,台灣80多家口罩工廠都將面對已簽訂卻無法出貨的訂單,以及巨大的違約金等窘境。 這樣干預相關市場,口罩業者所承受的巨大工作量和經濟損失,都是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