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的最新民調顯示,島內民眾給予由陳時中領軍的“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評分,從70.22分跌至59.53分,淪落到不及格的慘況。光是過去1個月來的快篩之亂、急轉診之亂、保單之亂及愈來愈多的死亡數,都讓民眾親身有感。蔡當局新創的“新台灣模式”,即重症求清零、有效管控輕症,團結守護台灣,以為新口號可以捏造出新階段的防疫成效,但什麼才是“真相”?
從黑箱到黑數 蔡當局太黑心
臺媒圖
去年因為陳時中徑自放寬機組員的居隔為“3+11”,導致疫情一發不可收拾。當時“指揮中心”堅持打壓篩檢,要符合嚴苛條件才可做PCR檢測,自費價格高達7000元新台幣,海外入境一律不普篩。快篩試劑根本不準上市,民眾想篩也沒有管道。而且台當局疫苗採購太少,一方面為了政治因素卡著BNT疫苗,一方面黑箱作業為高端強力護航。以致疫情爆發時,島內根本沒有足夠的篩檢能量,蔡當局由此發明瞭“校正回歸”。
如今又過了1年,結果台灣的防疫還是“死當”。大家明明知道“奧密克戎”的傳播力超強,但當它入侵時,“指揮中心”之束手無策,讓你懷疑這2年官員都在自我吹捧中沉睡嗎?所謂的“超前部署”、“世界怎麼趕得上台灣”、“台灣防疫世界第一”,被火箭式躍升的確診數狠狠打臉。
現在“指揮中心”記者會報的確診數,至少要乘個2、3倍才比較接近事實。因為“指揮中心”要求有症狀才快篩,快篩陽才去做PCR,這就排除了一大批無症狀、買不到快篩,或乾脆潛水起來以免影響生活與生計的感染者。而“指揮中心”之所以如此要求,很簡單,就是在經過2年後,篩檢能量還是沒準備好。此外,因為感染者多,根本沒有人手進行疫調,索性大幅減少匡列對象,由確診者自己來通報,但確診者本來就有大量黑數,這樣的通報有什麼意義?
“自主應變”就是“自求多福”
蔡當局一再強調“新台灣模式”,要大家自主應變,正常生活。事實是“新台灣模式”已經崩潰,自主應變意思是自求多福,正常生活就等於正常感染。海外能開放,是因為疫苗覆蓋率達到9成,台灣地區的第2劑8成、第3劑6成能跟人家比嗎?何況兒童疫苗拖到現在才進口施打,還要幾個月才有完整保護力。“指揮中心”一直説抗病毒藥物一定夠,但事實上很多人找不到肯開藥的醫生,錯失了5天黃金用藥治療期,以致從輕症轉重症。
天災難免,人禍卻不可原諒。2020年民眾排隊買口罩,2021年民眾排隊打疫苗,2022年民眾排隊買快篩劑,在急診室外排隊等PCR檢測,打著永遠接不上的防疫專線。快篩、抗病毒藥物、視訊診療、居隔單、防疫包,經常到解除隔離了也沒收到,有些不幸的患者甚至在等不到任何救助下往生了。
台當局編了8400億特別預算,5倍券花了1300億,疫苗花了340億,快篩試劑呢?3月31日前支付快篩試劑款項才5264萬!台灣地區有2300萬人口,算算每人只分到2元的快篩經費,這到底是要怎麼用?何況很多人還不只需要篩一次。
“共存”形同“棄守”
島內近百名計程車司機5月13日聚集臺“疫情指揮中心”外抗議,痛批“指揮中心”無能,害他們生計出現問題,並手拿標語大喊“陳時中無能”、“陳時中下臺”、“我要快篩劑”,並激動將陳時中人型立牌撕毀表達不滿。(趙雙傑/攝)
台灣在與“奧密克戎”病毒共存的“最後一哩路”上全亂了套。陳時中宣佈“3類對象快篩陽即確診”卻不即時給藥,柯文哲批“會死很多人”;侯友宜也屢次喊話台當局實施“快篩陽全面視同確診”,陳時中反擊“偽陽性吃藥副作用誰負責?”面對島內單日新增確診、死亡病例連創新高,向來只會用嘴巴説卻從來不負責的陳時中終於談“負責”了!
據了解,島內現有輝瑞、默沙東兩款之新冠抗病毒口服藥物,都能有效預防高危險族群從輕症轉變中重症,但適應症都明確指出,必須在發病5天內使用。然而現實情況卻是,確診者大增,許多符合用藥資格的高風險群卻囿于領藥行政流程不順暢,五天內無藥可服。臺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曾推估,4月1日至5月9日有38人因為適當分流、錯失黃金治療,直接從輕症變重症。
儘管有研究報告指出,“奧密克戎”BA.2的傳染力強、毒性弱,有機會朝向與病毒共存的希望;但也有美國科學家持不同看法,認為“奧密克戎”重症率,與先前染疫數據相比恐無差別。無論研究報告結果是好或壞,但與病毒共存,快篩劑、PCR檢測、藥物,台灣當局全沒有準備好,不是嗎?
4月初,臺行政機構宣佈進入防疫“新台灣模式”,表示99.7%確診者都屬輕症或無症狀,要民眾不必擔心。當時臺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就分析,台灣與病毒共存有三個條件,首先是60歲以上族群的第三劑疫苗涵蓋率要達80%以上,第二是治療藥物、抗病毒藥物應足夠,第三則是醫療量能,並聲稱台灣還沒有與病毒共存的條件。
如今,短短一個月過去,全臺確診數俱增,醫療量能呈瀕臨崩潰現象,社會處於緊繃狀態,防疫亂象層出不窮,相應配套措施一團亂,蔡當局如此“擺爛”,“共存”與“棄守”何異?
台灣單日確診全球第一,臺媒:讓世界看見“新台灣模式”掉漆後的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