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台島夜話】拜登真的“挺臺”嗎?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2-05-25 09:19:35

台島夜話 藍紅版

  美國總統拜登于到訪日本期間接受訪問時指出,若中國大陸以武力統一台灣,將會考慮出兵援助台灣“抗中”、“以軍事防衛台灣”,此話一齣,無疑掀起了一陣波瀾,因為一旦他國介入了兩岸衝突或以武力支援“台獨”,勢必觸碰到中國大陸的底線與紅線。

  拜登這樣放話下去,逞一時之快的“口誤”,對於兩岸緊張情勢的影響,恐怕是比1996年時的台海危機來得更加嚴峻,而台灣當局還立馬跳出來表態、用 “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讓人無法理解,因為美國白宮隨即出來澄清了。

  其實,包括由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及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天下雜誌、台灣民意基金會等不同單位所做的民意調查都可以清楚看到,對於“美軍是不是會參戰來協防台灣”、“美國是否真心想幫助台灣”等問題,台灣民眾都已明瞭,美軍是不會為了台灣而戰的,同時美國也不是真心的要“挺臺”,但台灣當局就是不懂。

  “倚美抗中”無法讓兩岸脫鉤、也無助台灣融入區域經濟

  中美之間的關係是影響兩岸跟全球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在“戰略競爭”下的基本結構就是以對抗為主、對抗多於合作的結構,但中美除了對抗外,在三個議題上是有合作的,包括在有關於全球公共衛生、氣候生態變遷、核子擴散等方面,所以中美之間未來會舉行各式各樣的對話,包括領導層級的,包括國務層級的,包括國安顧問層級的。

  雖然這些對話不可能解決雙方所有的矛盾,但是中美仍然會持續對話,因為雙方都認為説要管控分歧,要防範意外來避免誤判,在避免衝突這個部分,是一個中美雙方目前為止唯一的基本共識,可以看到習近平跟拜登已經有了兩次的會悟了,所以這是很清楚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中美之間長期的對抗因素可以分為三個。

  首先,是關於大國霸權的爭奪;其次,中美貿易戰當中的科技戰是最關鍵的,因為貿易戰是無法解決雙方貿易間的問題,但是貿易戰中的科技戰又涉及到國家的整體實力、涉及到企業競爭力,因此可以看到,在拜登上臺後,雖然取消了部分的關稅,但是中美之間的科技戰卻是打得更加強烈;再者,就是雙方在意識形態、價值觀跟發展道路上的不同。

  在美中之間的軍事博弈方面,台灣剛好處在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然而,雖然美國大多有跟第一島鏈建立外交關係、也有建立所謂的軍事同盟,但“偏偏”就有台灣地區這個因兩岸歷史因素所留下來的缺口,美國在沒有與之有“邦交”的情況下、卻又讓美臺關係朝向“準軍事同盟”發展,讓台灣在中美“戰略競爭”下的角色顯得尷尬。

  因為影響台海衝突最重要的就是美國的因素、以及在此之上的中美“戰略競爭”。同時,兩岸的關係不能只看到軍事的面向,也有關於經濟的面向。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兩岸的經貿關係是對兩岸關係起到一個重要且促進的作用的,就算台灣現在採取的是“聯美親日、抗中保臺”的策略,仍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這個面向上,台灣是離不開中國大陸的。

  儘管兩岸的政治關係停留在低迷的谷底,但兩岸的經貿關係仍然續創歷史新高的,去年一整年下來,台灣對中國大陸不管是“進出口”、還是貿易順差,都有將近1047.35億美元,而台灣地區在去年一整年的整體外貿出超則為652.8億美元。

  另外可以看到,在區域經濟整合上,影響台灣方面有兩個大的FTA,一個是CPTPP,這是一個沒有美國、以日本為主,目前已經正式生效的;雖然台灣出口到CPTPP成員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關稅都是零關稅,但是另外百分之二十需要關稅的部分對台灣影響就會比較大。

  而另外一個影響台灣比較大的FTA,當然就是RCEP了,也是一個沒有美國的區域經濟夥伴協議,以中國大陸跟東盟國家為主,儘管目前為止印度還沒有加入,但台灣地區出口到RCEP成員當中也僅有百分之七十左右是零關稅的,另外百分之三十的部分還是需要關稅的。

  台灣到目前都還沒有參與CPTPP及RCEP,就算短期影響不大,但是中長期影響仍會慢慢突顯出來,因為台灣一直樂觀認為可以憑藉著“倚美抗中”加入由美國所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簡稱IPEF) 的想法,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已于5月22 日表示,台灣並未被納入 IPEF規劃的第一輪名單當中。

  拜登“挺臺”一再失言的警訊

  諷刺的是,就在拜登語出驚人後,美國白宮隨即出面澄清辟謠,表示美國對臺政策並沒有改變,拜登所指應該是表示會持續提供台灣自衛的手段(防衛武器)而已,但也重申兩岸應透過和談解決爭議。因為美國對外軍售除了受到軍備出口管制法律的規範外,還有受其行政部門裁決之既定政策。

  拜登就職以來,並未針對對外軍售另行發佈過新的政策指導,因此,目前美國政府的行政體系,仍是依據特朗普主政時期、在2018年4月19日所簽署發佈的“NSPM10”文件第三節的政策規範指導來作為美國對外軍售政策的基本原則,“NSPM10”全名為“針對美國常規武器移轉政策之國家安全總統備忘錄”(National Security Presidential Memorandum Regarding U.S. Conventional Arms Transfer Policy)。

  因此,美國並不會真心的為“挺臺”而出售武器給台灣的,這個訊息越來越清楚了。美國只會在協助台灣進行反登陸作戰上提供裝備與訓練,至於其他防衛就算了、當然高階攻擊性武器也不必賣了,台灣防務部門所想要可以攻擊中國大陸的武器,美國是不會賣的,看美國在這次俄烏衝突中對待烏克蘭的態度與做法便可得知。

  從拜登于“挺臺”方面一再失言或“口誤”、還有與國務院及白宮的“言行不一”來看,給台灣的警惕有三個方面。其一,戰爭是沒有贏家的、和平也沒有輸家,台灣千萬不能讓自己成為戰場,否則人民一定是最大的受害者,而一昧地抗攏美國“倚美、抗中、保臺/獨臺”,不只不會讓台灣得益,還會觸碰到中國大陸在領土主權、發展與安全上的“核心利益”,把台灣給帶向戰爭邊緣。

  其二,不能寄望于所謂的大國來參戰或保護,烏克蘭的例子已經很明顯了,同時,台海倘若當真開打,解放軍要採取行動前一定會先封鎖台灣海峽,所以台灣也不必期待美國或日本的 “外援”,正是因為美國的軍力在東亞地區早已不足,才使拜登一再地打“台灣牌”來應對中國大陸,同時強塞軍售要台灣一次買單、卻又不給台灣防務部門想要的攻擊性武器。

  其三,處在中美兩強之間的台灣,到底是要做為兩強之間的橋梁,還是做為另外一強(美國)的馬前卒呢?其實,就連沖繩居民都不願成為中美衝突的戰場,沖繩50週年紀念儀式上向政府抗議“不要基地”、“不要再讓沖繩變成戰場”了,發起要求美軍基地撤離沖繩的運動,台灣當局卻還要“昂首闊步”地充當美國 “抗中”的馬前卒嗎!(作者 蕭衡鐘 華中師範大學台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博士)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