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樂壇“回憶殺”走紅,是什麼樣的情愫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文化觀察      2022-05-30 10:30:16

  【藝評】樂壇“回憶殺”走紅,是什麼樣的情愫

  羅筱曉

  過去一週,內地娛樂圈的日曆仿佛“倒退”了20年。先是線上重映的周傑倫“舊演唱會”吸引了1億人次觀看,隨後,年近40歲的王心淩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拷貝當年MV中的唱跳名場面表演自己的成名曲《愛你》,一時間,這位“甜心教主”的多首老歌在多個音樂平臺上“屠榜”。

  這樣的現象,從網路上流傳的一問一答玩笑中大約可以看出原因:

  王心淩怎麼又火了?

  我們80後90後只是老了,不是死了。

  周傑倫和王心淩最初走紅都是本世紀初,那會兒大多數80後90後正處於上初中、高中或者大學的年紀,也就是籠統意義上的青春時期。而流行文化最能給人帶來深刻影響和記憶的階段,正是青春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兩年很多音樂人把演唱會開到了線上。這種形式雖然會導致現場感缺失,但線下演唱會無法實現的跨空間共鳴卻意想不到地出現了。以周傑倫“重映”為例,人們一邊聽歌一邊在社交平臺互動,即使是天南地北一生都不會有交集的兩個人,也能通過相似的青春密碼匹配,從而走進對方心中的某個區域。

  在集體記憶和共同想像之外,能讓80後90後突然琢磨起怎麼為周傑倫王心淩應援,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些歌喚醒了他們多年前的私人記憶。這些記憶或許關於友情或許關於愛情,或許甜蜜或許青澀,但都既純粹又熱烈。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人在年少時聽過的歌、愛過的歌手都留在內心留下了痕跡,當他們以那時候的模樣再次出現,心理上就會應和青春的重現,所以與其説最近的娛樂圈在懷舊,不如説是一代人在懷念從前的自己。

  文化符號不是80後90後的專屬産品。前幾天有一個悲傷的消息是音樂人沈慶因車禍去世。在網路上懷念他的大多是一些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後期的人。作為校園民謠的代表人物,沈慶1992年發表的歌曲《青春》是當時年輕人心中的金曲,吉他、情書、白衣飄飄則是他們永藏心間的精神圖騰。

  以同樣的思路往上追溯,80後90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父輩們至今對“老炮”崔健唸唸不忘;往下看,再過十幾年,如今正青春的00後乃至10後也會被存儲下“回憶”,也會被將來的年輕人當作“怪物”一樣看待:這些“老人”在為誰瘋狂?

  一段時間以來,娛樂圈的各個領域都在刮“考古”風。有人説這從側面説明近十年來音樂、綜藝等領域的沒落。這話不是沒道理,但要知道事物發展總會有螺旋狀上升的圖像,“翻紅”也不失為行業發展的一種路徑,比如近年來一些有實力的中年演員正是通過翻紅被看到,從而遇上了“應景”的好作品。

  其實,懷舊、回爐的節目一直都有,只是無論是積極轉型還是堅持老路,藝人能否持續給大眾以驚喜和新東西,能否重新走紅,恐怕誰都難以預測,畢竟,那是市場的事,是未來式,可以預期的是,我們總是要向前走的。

  “青春”的再次萌動,不過是人們內心裏還殘留著拒絕忘記的情愫,尤其是當下替代品無法震蕩他們的日子裏。

來源:工人日報

文章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羅筱曉  |  責任編輯:虞鷹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