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島內五月大事記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2-05-31 16:42:58

1.jpg


2022年台灣島內將進行“九合一”地方縣市長選舉。華夏經緯網新聞頻道推出系列欄目《聚焦台島》,每到月末為您梳理一個月內島內發生的大事小情,帶您了解最真實的寶島台灣。


5月4日

台灣防疫出現快篩劑亂象


  台灣本地確診病例呈現爆炸式增長,從五一節前的單日1萬例,到5月4日已逼近3萬例。但民進黨當局仍在放寬限制措施,導致快篩劑需求暴增,臺防疫指揮官陳時中黔驢技窮,只好再度推出“實名制”,其實就是“限購令”,結果大街小巷排隊人潮苦苦等待的景象再現。繼口罩、酒精和疫苗後,這已是台灣疫情暴發以來第四波全民大排隊。有民眾嘲諷説,指揮中心一再宣傳的各種“隊”,意思原來是當局要你“排隊”。一語道盡島內百姓的種種無奈。


許多民眾去藥局排隊購買快篩試劑。(資料照 范揚光攝) 圖片來源“中時新聞網”.jpg

  許多台灣民眾去藥局排隊購買快篩試劑。(資料照 范揚光攝) 圖片來源:台灣“中時新聞網”


5月7日

國台辦稱願助臺買快篩 臺陸委會還不領情


  針對台灣目前新冠疫情嚴峻,抗原檢測快篩試劑嚴重供不應求,國台辦7日表示,大陸有關方面願提供協助台灣獲取快篩試劑。而臺陸委會7日晚卻發聲明聲稱,大陸是想借近日台灣快篩試劑議題大搞分化,還聲稱目前已在積極調度必要防疫物資。


  對於陸委會此番説辭,連島內民眾都看不下去,痛批陸委會“無心防疫就算了,還真愛唬爛打嘴炮”、“由此可以看出毫無人性的民進黨了!”、“可惡!蔡當局不管百姓死活啦”……還有網友諷刺“躺平耍嘴皮子有用嗎?”


台灣本土新冠疫情嚴峻,快篩試劑需求暴增。台灣聯合報係資料圖.png

台灣本地新冠疫情嚴峻,快篩試劑需求暴增。台灣《聯合報》係資料圖


5月11日

美國務院網站更改涉台重要表述

  美國國務院網站5月5日更新修改了“美臺關係事實清單”。在更新後的內容中,刪除了先前版本關於“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美國不支援台灣獨立”等表述。此外,增加了涉及美國對臺軍售的“六項保證”等內容。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1日應詢指出,島內一些人炒作美國務院網站修改涉台內容,企圖“倚美謀獨”,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我們敦促美國政府停止任何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的行徑,以實際行動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


當地時間5月10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視頻截圖。.png

當地時間5月10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視頻截圖。


5月15日

“台獨”分子借美加州槍擊案造謠用心險惡

  美國加州洛杉磯一處教堂15日發生槍擊案,一名60多歲男子持槍在午餐活動時傷人,造成1死5傷。由於相關人員都是台灣人或生活在美國的台灣人,此案在島內引發巨大關注。然而對於嫌疑犯的身份,一些綠營人士和“台獨”分子趁機“帶節奏”,想以此製造“反陸”情緒。


  對於美媒報道槍手行兇動機與兩岸政治因素有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7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們注意到有報道稱,這名人士是從中國台灣移民到美國的”,希望美國政府採取切實有效措施,解決國內日益嚴重的槍支暴力問題。國台辦發言人17日表示,台灣個別綠色媒體借機炒作,圖謀利用不幸的槍擊事件造謠,做政治文章,用心險惡,毫無人性。


美國南加州日內瓦長老會教堂15日發生槍擊,附近居民在現場圍觀。(圖 路透社)圖片來源:台灣“中時新聞網”.jpg

  美國南加州日內瓦長老會教堂15日發生槍擊,附近居民在現場圍觀。(圖/路透社) 圖片來源:台灣“中時新聞網”


5月16日

臺軍“漢光38號”演習改成“圖上兵推”

  臺軍年度最大演習“漢光38”號圖上兵棋推演,從5月16日起一直持續到20日。臺軍方聲稱,此次推演將“近期敵情、俄烏戰爭啟示”均納入想定內容,希望找到對抗解放軍的“絕招”。不過,島內輿論並不看好,認為不過是臺軍的一場例行表演秀。有島內網友吐槽,“台灣跟烏克蘭面積有一樣嗎?地理環境一樣嗎?這樣也能入戲?”也有網友直言,“紙上談兵”。


臺軍示意圖.jpg

臺軍示意圖


5月20日

蔡英文上臺6年誇耀“政績” 台灣民眾不買賬

  5月20日是蔡英文上臺6週年的日子。蔡英文發表就職6週年感言,一通自誇,極力宣傳所謂“政績”。然而,島內民眾的感受恰好相反。


  根據一項4.7萬人參與的網路投票顯示,87%不滿意蔡當局表現,另外還有47%的民眾認為臺衛福部門做得最不好!網友評論“可以提早換人嗎?真的是受夠了!”


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資料照片 顏謙隆攝) 圖片來源:台灣“中時新聞網”.jpg

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資料照片/顏謙隆攝) 圖片來源:台灣“中時新聞網”


5月23日

台灣地區未被納入“印太經濟框架”

  美國總統拜登5月23日在日本東京宣佈啟動“印太經濟框架”,這也是他此次亞洲之行的最重要目的之一。拜登宣佈,IPEF將有13個初始成員,包括美國、澳大利亞、汶萊、印度、印尼、日本、南韓、馬來西亞、紐西蘭、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很顯然,“印太經濟框架”直接將台灣摒除在外,這讓先前一直積極表忠心的民進黨當局希望落空,並遭到島內各界的嘲弄。


305385_800x20000.png

視頻截圖


5月23日

世界衛生大會再次拒絕涉台提案

  北京時間5月23日,第75屆世界衛生大會在日內瓦召開。大會總務委員會和全會分別做出決定,拒絕將個別國家提出的所謂“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衛大會”的提案納入大會議程。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23日應詢指出,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歪曲否定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破壞了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導致台灣地區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的政治基礎不復存在。這個局面完全是民進黨當局造成的。事實反覆證明,“台獨”沒有出路,在世衛大會炒作涉台問題不得人心,也不可能得逞。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不容任何挑戰。


世界衛生大會(WHA)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美、英、加、澳、日五國駐臺機構昨透過聯合新聞稿,重申支援台灣地區有意義地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事務,並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WHA。(中新社).jpeg

圖片來源:中新社


5月24日

日本在售台灣鳳梨頻傳黑心發黴問題

  據台灣《聯合報》、中時新聞網24日報道,今年台灣地區外銷至日本的鳳梨問題較多,品質不佳,出現黑心、發黴等問題,都讓農方十分頭疼。目前,外銷至日本的台灣鳳梨因蟲害需要進行熏蒸處理的達三成,多則達五成。對於上述問題,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會加強對冷鏈和出口品質的要求。


鳳梨底部發黴(台灣《聯合報》).png

鳳梨底部發黴(台灣《聯合報》)


5月26日

布林肯對華政策演講散佈涉台錯誤言論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6日在拜登政府對華戰略的首次全面演講中,就美國涉台政策進行了詳細闡述。他表示拜登政府沒有改變美國長期以來的對臺政策,“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美國反對“台獨”,但也反對任何一方改變現狀,美國將提供台灣地區防衛自己的能力,台灣安全受到威脅的話,美國將依循所謂的“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及“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行事。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就此應詢指出,美國務卿的有關演講充滿不實之詞,渲染“中國威脅”,散佈涉台錯誤言論,再次暴露美“挺臺遏華”、企圖阻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本性。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拜登政府對中政策。取自美聯社.jpg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拜登政府對華政策。取自美聯社


5月26日

台灣單日新增新冠肺炎死亡病例首次破百

  台灣26日新增8萬1852例本地個案,55例境外輸入個案;染疫死亡人數暨25日79例創新高之後,26日再增104例,包含2例兒童死亡個案。另外,新增中重症個案數333例,也創下單日新高,242例為中症、91例為重症。


  台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曾表示,會讓死亡率維持在千分之一,但陳時中25日承認,這兩天來看,死亡率已經超過千分之一,但整體來説沒有超過,維持在萬分之五。不過陳時中也表示,整體雖然還未超過,但仍然是個警訊,會持續注意。


 陳時中表示,連續幾天確診數都在八、九萬之間超過一個禮拜,看起來比較平穩了。圖為台灣民眾在醫院的防疫急門診等候看診。(圖 記者粘耿豪攝影) 圖片來源:台灣“中時新聞網”.jpg

  陳時中表示,連續幾天確診數都在八、九萬之間超過一個禮拜,看起來比較平穩了。圖為台灣民眾在醫院的防疫急門診等候看診。(圖/記者粘耿豪攝影) 圖片來源:台灣“中時新聞網”


5月29日

台灣藝人發文“很多孩子走了”被綠營圍剿

  台灣今年這波新冠肺炎疫情,逾千人染疫死亡,其中兒童10死、22重症。藝人郭彥均在網路上提及“很多孩子走了”慘遭綠營網軍出征,隨即刪除發文。不止如此,台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指稱是“不實謠言”,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也強調,可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新台幣300萬元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刑事局則指出,不排除約談到案説明。


  民進黨當局的做法在島內引發強烈反彈。眾多網友開啟了“堵得住郭彥均,堵不住我的嘴”接龍,還有網友嘲諷,“笑話,最愛搞對立的要人別搞對立”,類似的評論均獲得了上千條點讚。


環球網.png

台灣藝人郭彥均臉書發文“很多孩子走了”遭綠營圍剿


責任編輯:徐亞旻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