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太空之家”“入住”指南:航太員如何進入中國空間站?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大陸新聞 > 時事要聞      2022-06-06 10:52:05

中新社北京6月5日電 (馬帥莎 李同 于茂華)6月5日,航太員陳冬、劉洋、蔡旭哲搭乘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順利“入住”中國空間站,開啟他們為期6個月的“太空出差生活”。

飛船裏的航太員如何進入空間站?作為中國空間站建造的“關節部位”,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八院研製的對接機構為航太員“入住”空間站搭建了一條安全可靠的“生命通道”。

停靠“太空母港”

發射入軌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踏上追逐空間站的征途,並與核心艙實施自主快速徑向交會對接,停靠在“太空母港”天和核心艙預留的“航太員專用通道”。

追逐、靠近、牽手、擁抱、共舞……飛船與空間站交會對接的過程堪比一場“太空華爾茲”。作為實現交會對接的關鍵産品,對接機構將在這一過程中完成捕獲、緩衝校正、拉近、剛性連接等一系列動作。

隨著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逐漸靠近,飛船上的主動對接機構會推出對接環,在精準控制下與空間站組合體上的被動對接機構實現瞬間捕獲。“牽手”成功後,飛船與空間站還存在著一定的姿態偏差和晃動,此時就需要通過對接機構內部的各類彈簧元件、可控阻尼機構等來實現能量緩衝、消耗及姿態偏差校正,確保對接過程中的巨大衝擊能量不會對飛船內的航太員産生身體上的過載。

待飛船姿態穩定後,主動對接機構會通過收回對接環實現相互拉近,最終“擁抱”在一起;最後,對接機構會通過鎖緊12把對接鎖,實現飛船與空間站的密封與剛性連接,建立起一個安全可靠的對接通道。這時候,航太員就可以依次“下船”,前往空間站。

直徑80公分的“太空門廊”

從飛船進入空間站,並非像人們在地球上走進家門一樣簡單容易。穩穩停靠空間站後,航太員首先要打開神舟十四號飛船返回艙的艙門,來到飛船軌道艙艙門前。

此時,軌道艙的前端主動對接機構和核心艙的被動對接機構之間,已經形成一條直徑80公分、長約1米的通道,這是航太員進入空間站的“門廊”。在這裡,航太員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取出“鑰匙”,打開通往核心艙的雙重保險門。

這條直徑達80公分的圓形通道,相當於正常房間門的寬度。設計師們在地面進行了各類模擬實驗,其中一項就是按照航太員體型最大包絡,請一位身高1.8米、體重80多公斤的設計師進行了現場穿越人機工效評價,確保航太員“通行感覺良好”。

密不透風的“生命通道”

對接通道打開後,航太員相當於進入一個大密封艙,為了保證航太員的艙內安全,密封艙的密封性至關重要。如何保證100%密封,對接機構框面的密封圈成為其中關鍵點。

據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八院805所設計師介紹,神舟飛船的密封圈採用雙圈設計,安裝在主動對接機構對接面的T型凹槽裏,使密封性能得到雙重保護。設計師對密封圈材料也進行了長達6年的攻關,解決普通材料在低溫環境中的“脆變”特性以及長期工作後材料老化等問題,最終為航太員打造一條密不透風的“生命通道”。(完)

文章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侯哲
熱門評論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