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蔡當局務實解決藥物殘害才是關鍵!

華夏經緯網 > 台灣 > 聚焦台灣 > 熱點策劃      2022-06-13 11:07:03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繼禁止台灣鳳梨、蓮霧及釋迦銷陸之後,台灣石斑魚也因藥物殘留全面禁止進口。6月10日,海關總署發佈通知稱,多次從台灣地區輸大陸石斑魚中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禁用藥物,還檢出土黴素超標。為防範風險,保護消費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據大陸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各海關自6月13日開始,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大陸。

據臺媒報道,台灣近年外銷石斑魚至大陸佔整體出口均逾9成,但近年受到疫情消費,導致石斑魚生産下降,確切的影響仍待評估。

面對禁令,臺“農委會”緊急召開視訊回應,指駁大陸未走國際規範,不該片面禁止,更稱近期將透過雙方協議平臺提供科學證據,要求取消禁令,若無正面回應,不排除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申訴。

蔡當局“反咬一口”的作為,被島內不少網友狂噓,認為應該先做好自身把關,更留言酸説臺軍與“817”又要破費了。

誰是台灣石斑魚被禁元兇?

台南市議員謝龍介。(圖/中時電子報資料照)

國民黨台南市長參選人、台南市議員謝龍介表示,現在大陸暫時關閉通路市場,原因是因為驗出禁用藥,不是平白無故禁止,且只是暫停進口,蔡當局怎麼不是反求諸己檢討自己?臺

灣這邊有沒有對用藥劑量做控管?停藥期有沒有落實?

謝龍介痛批,農政單位每次都本末倒置,老是大內宣、大外宣打通了哪邊的市場,但是有沒有效果,第一線的漁民最清楚,每次講一講、報一報,後續就沒下文了,損失最大的還是漁民。

謝龍介指出,台當局應該進一步跟大陸協商,並同時輔導農民避開禁用藥問題,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式,而不是發生問題時就一直挑撥兩岸關係,且“農委會”那些補助不是真的用到農民身上,而是口惠而實不至。

大陸長期讓利,台灣被慣壞了嗎?

大陸因藥物殘留禁止台灣石斑魚進口,島內學者呼籲從品管嚴謹做起。(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臺大農經係教授雷立芬表示,大陸長期對台灣讓利,産出耀眼的外銷成績,會讓民眾認為“農産能銷陸是因為台灣農業體質相當厲害”,長期下來導致農産品管不夠嚴謹;學者直陳,若抱持這種心態開拓其他市場,到哪都會有問題。

台灣石斑魚銷售以大陸市場為主,當初開放活魚運搬船直航大陸,讓外銷量大幅擴大,航運時間減少有利維持品質;石斑魚列入《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收清單後便免除關稅,産銷成本降低,産業競爭力提升。

雷立芬接受臺媒採訪表示,大陸長期讓利導致台灣“被慣壞”,反而讓民眾覺得台灣農産賣很好、台灣農業很強,大陸現在把手上的網縮緊,農産品開始進不去,顯見台當局對於銷陸農産的品管沒有這麼嚴謹,這種沒有自我要求到最好的心態會影響其他目標市場的開發,例如賣到日本的黑心鳳梨。

雷立芬説,“一次兩次‘愛臺鳳梨’、‘愛臺釋迦’或許還行,但民眾已經很難再興起‘愛臺石斑’的風氣了;當民族主義無法被炒起來時,恐怕最後還是‘對岸打壓’的那套説法。”

臺媒:揮舞“抗中”大旗害慘農漁民

大陸宣佈自13日起暫停台灣石斑魚進口,蔡當局表達強烈譴責,並表態將協助漁民外銷。去年台灣賣到大陸的石斑活魚産值達5478.6萬美元,佔整體活魚的92%。如今,台灣農民利益受損,民進黨高聲譴責卻無力扭轉困局,兩岸鬥則俱傷,代價還是由人民承擔。

(“中時新聞網”資料照片)

台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指出,更令人憂慮的是,無論是鳳梨、釋迦、蓮霧,還是石斑魚,似乎都上演相同腳本。大陸先以“品控不佳”為由預警,台灣回應也沒什麼好口氣,兩岸溝通無疾而終,最終釀成暫停進口,台灣農漁民業者人仰馬翻的境地。接下來,蔡當局揮舞“抗中”大旗,上綱到統“獨”對立,“拼外銷”淪為虎頭蛇尾的口號,“拼內銷”總是不得不找臺軍來救場。

評論表示,行政當局是幫民眾解決問題的。蘇貞昌團隊一向標榜“會做事”,但一碰到農産外銷困境,就變縮頭烏龜,剩下玩弄數字遊戲。以鳳梨為例,表面上日本已經取代中國大陸成為最大外銷市場。但去年台灣鳳梨出口總值慘跌32%,遑論外銷日本的鳳梨多次被曝存在蟲害、褐化等問題,日媒稱單價暴跌6倍。看似順利的“轉型”背後,卻是出口縮水、血本無歸的殘酷真相。難道這就是蔡當局誇誇其談的“成功轉移外銷市場”、“不再仰賴單一市場”嗎?

從“在野”時粗暴杯葛ECFA,到“執政”時力推“新南向”,民進黨長時間以來為了宣傳“經貿去中”,總把“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挂在嘴邊。但鳳梨外銷的慘澹結局再次證明,如果為了政治而不顧現實,魯莽與大陸市場脫鉤,不僅“雞蛋”摔碎滿地,“籃子”也千瘡百孔。

臺媒指出,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台灣主流民意深深明白這個道理。無論傾向藍綠的智庫或媒體民調,都顯示支援兩岸和平交流發展的民意在7成以上。解決農漁産品檢疫問題,需依靠兩岸公權力層級的務實處理,沒必要捲入政治紛爭。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