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特寫:以色列民眾送受傷治愈海龜“回家”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國際新聞      2022-06-16 09:31:04

  新華社耶路撒冷6月15日電 特寫:以色列民眾送受傷治愈海龜“回家”

  新華社記者王卓倫 尚昊

  6月16日世界海龜日到來前,在地中海東岸海灘上,一個頗有“儀式感”的活動正在舉行。一隻受傷海龜經以色列國家海龜救助中心治療痊癒後終於回歸大海的懷抱。

  這樣的活動會不定期舉行。每每“送行”之日到來,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見證。海浪聲伴著歡呼聲與掌聲,海龜的身影越來越模糊,直到消失在視線盡頭。

  自1999年成立以來,中心已累計救助1000多只海龜,包括紅海龜、綠海龜、軟殼龜等。而且每只被放歸的海龜,都會在龜殼上攜帶一份特殊的“臨別禮物”——衛星遙測技術傳感裝置,為的是方便工作人員隨時追蹤位置,研究它們在海中的去向。

  “這為海龜棲息地的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數據支援,為下一步的海龜保護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救助中心主任亞尼夫·利維説,這種監視實時對公眾開放,任何人都可登錄網站查看海龜們的行蹤。

  “如今我們放生的海龜遊經地中海許多國家的海岸線,包括黎巴嫩、敘利亞、土耳其、塞普勒斯、希臘、突尼西亞、利比亞,還有義大利和法國。”他説。

  走進救助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種形狀和尺寸的魚鉤,它們便是導致海龜受傷的最大元兇。每一隻魚鉤旁,受傷海龜的名字和救助日期被清晰寫明,時刻警醒著人類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傷害。院子裏,幾十個水池中各有一隻受傷海龜,底部標牌上備註有它們的傷勢類型、用藥情況等資訊。目前,共有80多只受傷海龜在救助中心接受治療。

  世界自然基金會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數十萬隻海龜被蝦拖網、延繩釣鉤和釣魚刺網意外捕獲。利維説,海龜受傷的因素中大多與人類捕魚和海洋垃圾相關。漁具纏繞、誤食海洋塑膠、焦油排放等人類活動,都對海龜的生存環境造成嚴重威脅。

  2021年2月,一艘油輪在東地中海泄漏至少1000噸瀝青,瀝青被衝到以色列海岸線。在救助中心的努力下,6隻海龜得以在這場災難中重生。

  利維表示,海龜在救助中心通常需要康復一個月到半年左右的時間。每救助一隻或幾隻海龜,中心會組織放生活動,時間和地點通過網站或社交網路通知當地民眾。

  志願者希拉·埃德爾曼今年20歲,自年幼起經常參加救助中心組織的海龜放生活動。換水、測溫、喂食、清洗……與其他100余名志願者一樣,埃德爾曼的日常工作普通而重復。

  “每當看到它們終於回家,我們感到非常高興和滿足。你能看到它們有多麼快樂,因為終於可以在浩瀚的大海中再次呼吸了,畢竟它們屬於那裏。”埃德爾曼説。

文章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徐亞旻
寰球熱點
國際觀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