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一百年前,山河破碎,國弱家貧。一百年後,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一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國家。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創造出世所罕見的發展奇跡。中國經濟為何能迎難而上實現一個又一個新跨越?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
6月16日,和田至若羌鐵路(以下簡稱和若鐵路)開通運營,和田至若羌11小時26分可達,新疆鐵路網進一步完善,形成世界首個沙漠鐵路環線——長達2712公里的環塔克拉瑪幹沙漠鐵路環線。
中國建成世界首條環沙漠鐵路線
和若鐵路西起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東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全長825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為國家Ⅰ級單線鐵路,預留電氣化條件。全線共設車站22座,其中和田、洛浦、策勒、玉泉鎮、于田、民豐、南屯、金山、且末、瓦石峽、若羌11座車站開辦客運業務,和田、策勒、于田、民豐、且末、若羌6座車站開辦客貨運業務,其他車站為鐵路行車技術作業站。
和若鐵路地處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有534公里分佈在風沙區域,佔線路總長65%,是一條典型的沙漠鐵路。和若鐵路與格爾木至庫爾勒鐵路若羌至庫爾勒段、南疆鐵路庫爾勒至喀什段、喀什至和田段共同構成長達2712公里的環塔克拉瑪幹沙漠鐵路環線,這也是世界首個沙漠鐵路環線。
和若鐵路開通運營後,鐵路部門將安排開行旅客列車2列,沿線群眾乘旅客列車可直達若羌、庫爾勒、烏魯木齊等地,和田至若羌、庫爾勒、烏魯木齊最快分別11小時26分、17小時50分、24小時23分可達。
同時,作為便捷的物流通道,和若鐵路將安排開行貨物列車8列,沿線棉花、核桃、紅棗、礦産等可通過鐵路直通運達內地。
沙漠修鐵路 治沙要先行
和若鐵路自2018年12月開工建設以來,建設者克服沿線天氣炎熱乾燥、施工條件艱苦、資源匱乏等不利影響,緊盯施工任務目標不放鬆,優質高效推進鐵路建設。
和若鐵路地處有著“死亡之海”之稱的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和若鐵路有一半受到風沙的影響。為防止沙害對施工的影響,該條鐵路在建設初期就提出“治沙先行”的建設理念,風沙防護工程與鐵路建設同步進行,這在全國鐵路建設中也尚屬首次。目前,鐵路沿線的一道道綠色長廊已成為防風治沙的天然屏障。建設者在沿線共修建草方格近5000萬平方米,種植梭梭樹、紅柳、沙棘等灌木和喬木近1300萬株。
為了建設好和若鐵路,建設者運用了很多新的工藝、新的技術,為世界環沙漠鐵路的修建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和若鐵路是目前國內建設過的利用沙橋治理風沙最長的鐵路,主要橋梁有5座,長度達40公里。這些架空的橋梁矗立於茫茫大漠中任風沙從腳下飛過,將風沙對線路和列車運作的影響減到最小。為了建好這些過沙橋,和若鐵路在建設過程中使用了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應用技術,改變了以往現場澆築橋墩的做法,破解了沙漠鐵路建設中風沙影響、自然環境惡劣、用水難及混凝土養護難等建設難題。
和若鐵路在整個施工過程當中還採用了無縫線路施工。為了克服溫差大對鋼軌熱脹冷縮帶來的影響,鐵路建設者只能在夜晚進行鋼軌焊接作業,以確保工程品質。
和若鐵路成為新疆人民的幸福小康路
和若鐵路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裏西部地區重要區域路網幹線,是南疆地區溝通西北、西南地區的便捷運輸通道。該通道的西段喀什至和田鐵路于2010年底建成通車,東段若羌至格爾木段于2020年底通車。
和若鐵路的全面鋪通,標誌著環繞塔裏木盆地、包圍塔克拉瑪幹沙漠鐵路線的最後一環鋪通。該環線途經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蘇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區、和田地區等5個地州,覆蓋南疆地區上千萬各族群眾。
這一鐵路的建成通車,結束了和田地區洛浦、策勒、于田、民豐等縣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等地不通火車的歷史,將進一步完善新疆鐵路網結構,加快西部邊疆鐵路網建設,極大便利沿線各族人民群眾出行和貨物運輸,帶動沿線資源開發,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邊疆國防,助力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千百年來,新疆地域遼闊,卻又行路艱難。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不斷加大鐵路建設力度,一條條鐵軌不斷向沙漠、綠洲延伸,新疆與祖國各地聯結更為緊密。
截至2021年底,新疆鐵路營運里程達8151公里。新疆已初步形成以蘭新鐵路和蘭新高鐵為主通道、臨河至哈密鐵路為北通道、格庫鐵路為南通道的“一主兩輔”交通格局,曾經的“路網末梢”逐步變為“區域樞紐”。
綜合自中新網、新華網、人民網、中國鐵路等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