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台海觀潮】民進黨網軍全揭秘|實力堪憂的臺軍網軍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2-06-27 13:40:54

微信圖片_20220606134326

  作者 譚傳毅 特約軍事評論人

  自2017年7月至今,臺軍資通電軍成立了5年,據報載,現已達6000兵力規模,是情蒐解放軍的重要機敏單位。

  臺軍資電通軍(簡稱網軍)主要任務為電子作戰、資訊作戰、網路作戰及軍線維護管理。雖然是第四軍種,但僅設立指揮部,指揮官編階定為中將,另外增加了參謀長、網路戰聯隊長2名少將;預料未來指揮部政戰主任、資通聯隊長、電戰中心主任等3名上校職位可能提升為少將編階,屆時臺軍網軍將有7名將官,達到軍團級編制,直屬“防務部門”管轄。

  將官製造機

  臺軍從1997年開始到2014年期間推動裁軍,歷經“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三個階段的裁軍,將官員額由近千人削減至393員,然後再調降為292員。

  本來部隊逐級升遷自有其歷練與渠道,就像一個篩子,會汰除較“小咖”、留下較“大咖”的軍官,各人根據自己在部隊的發展制定人生目標。

  現在台軍成立了全新的網軍部隊,而且多了7個將官職缺,升遷的機會變大了。懂不懂網路作戰或資訊作戰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搶到將官職缺。

  蔣介石為解決台海軍內部派系問題,提拔陸軍將領桂永清擔任海軍總司令,找一個不懂的人幹他不懂的事情,臺軍是經歷過的。雖然“網軍”這個名詞聽著嚇人,但名詞不重要,重要的是多了7個將官職缺,可以安排許多人事。

  大概只要聽過“網路”這個名詞,就可以擔任網軍頭子了。例如陳明通懂得情報工作嗎?不是一樣擔任“安全局長”,類似案例多了。懂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後臺關係”硬不硬。

  7個將官員額還沒全部搞定呢,有好事者開始清空障礙。一個6000人的部隊,再怎麼説也比兵員5500的憲兵還要多吧?更是比後備指揮部多了2000余人,兩個單位各都有7個將官員額,好歹網軍也要有這種規格!還有,網軍平均每1500個官兵才有1名將官,比例較陸海空3個軍種低很多……

  軍團的編制,卻沒有軍團的責任

  以目前公開的組織編組及任務,網軍在平時統合臺三軍部隊網路、電子以及資通平臺等三大領域,執行網路空間安全維護、電磁頻譜偵調查及指管系統建立與維運之責,以利支援臺軍資通安全緊急應變,確保各項指管系統暢通。

  一旦進入到戰時狀態,除了執行臺軍資通安全防護的既有任務外,還需協防關鍵資訊基礎設施。

  臺網軍編制達到軍團級別,直接歸“防務部門”管轄,但五大作戰區卻沒有網軍。這就産生了一個問題:若在戰時各作戰區網路與通信被切斷怎麼辦?

  目前我們所知對於網路電磁頻譜戰的打擊對象包括:電磁與網路設備、電磁信號、虛擬空間和認知層。

  打擊硬體是在有形的物理空間中,使用各類炸彈、反輻射導彈、定向能武器(例如鐳射武器、微波武器或電磁炮)、電磁脈衝彈等武器,以硬摧毀方式打擊臺軍通信線路、網路節點等關鍵性硬體設備。

  打擊電磁信號是在無形的電磁空間中,運用通信對抗、光電對抗、雷達對抗、導航定位對抗等電子對抗裝備,對網路傳輸頻道中的有線、無線信號進行干擾、壓制和遮斷,從而影響資訊的傳遞和共用。

  打擊虛擬空間就是採用網路戰手段,運用病毒、木馬、邏輯炸彈、蠕蟲等“軟殺”武器或駭客攻擊,秘密地插入、刪除、篡改網路空間中的資訊,破壞資訊的完整性、可控性、保密性和可靠性,使敵方無法有效利用網路。

  認知(灰區)打擊是經由網路和媒體,運用欺騙、誘導、威懾等方法,攻擊敵方的心理防線和信念,從而影響敵方的判斷、情感和意志。

  而且許多打擊都是針對基層部隊,急需要上級單位(作戰區)的支援;但是在關鍵時刻卻找不到人,因為作戰區根本就沒有網軍,更不可能跨過作戰區和軍種司令部,直接找上“防務部門”網軍,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部隊被殲滅。

  人“笨”、機器也“笨”

  傳統臺軍基層軍官對於網軍實在是感覺平淡,要讓他們理解沒有煙硝味、超越傳統領土疆界的網路電磁戰爭,顯得特別艱辛。

  近幾年由於本島政治化情形嚴重,真正會引起官兵關注的,反而是這種單位的目的:究竟打擊的目標是“網內”、還是“網外”?又或者只是延續著“精X案”的老劇本,繼續上演著換湯不換藥、換塊招牌又晉陞一堆將官的戲碼?

  其實,臺軍的組織調整一直陷入惡性迴圈的路子,這些戰鬥支援部隊竟然也變成了“獨立軍種”,但又看不出實質戰鬥力能力。所謂的網軍其實是從原本的軍團通信群整並,幹的還是原來的差事,一般兵科(步兵、炮兵、裝甲)出身的旅級以上指揮官,根本不會對這一塊有所尊重。

  人“笨”也就算了,還不肯相信機器,那真的沒治了。不是人不信任機器,而是臺軍的機器也很“笨”。

  在發展網路作戰方面,首先是超級電腦建設,用以爭奪網路控制權,具體而言,就是控制敵方電腦網路和通信系統。超級電腦運算能力很強,網路作戰能力也很強。

  軍用超級電腦不只是放放病毒而已,還要能夠達到下列4個目標:第一,監視敵方感測器(包括雷達或其他探測器)所捕捉的情報。第二,控制敵方網路,規避並誤導其感測器。第三,入侵敵方數據鏈系統,例如海空作戰平臺或戰略導彈發射基地。第四,駭客攻擊敵方電子頻譜和網路。

  在另一方面,除了展開攻擊,還得保護己方的資訊空間,同時尋找並修補漏洞,拒絕敵人使用該領域。

  這些超級電腦能夠為部隊提供實時的網路空間景象,而且還集中管理、分析、控制入侵網路的對象,併為網路武器尋找對方的漏洞。

  通過對特定網路或網路組件的監視和標示,超級電腦還能夠評估和確認在關鍵組件上的活躍或非活躍攻擊,例如模擬或評估某個節點被摧毀對整個網路影響、攻擊、情報蒐集、監視偵查,或者打開敵人網路漏洞以利滲透。

  超級電腦是網路戰核心中的核心。2021年,台灣超級電腦“台灣杉3號”每秒浮點運算速度為2.7兆次,排名世界第96位。而在2010年,中國曙光星雲超級電腦已達2507兆次,2018年神威超級電腦更達10000兆次,差距是天與地。臺軍有了這些“笨人”與“笨機器”,實在看不到未來網路作戰的前景。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