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北約的三大悖論

華夏經緯網 > 軍事 > 國際軍事      2022-06-30 10:23:34

  違背時代主題鼓吹集團對抗,遭到多重抗議暗藏內部危機——

  北約的三大悖論

  ■王義桅  

  6月底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峰會,主要議題包括繼續為烏克蘭提供支援、審議芬蘭和瑞典入約問題,以及通過指導未來10年發展的新戰略構想等。按照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此前的説法,北約將把俄羅斯稱為“和平與安全的威脅”;同時,北約的新戰略構想有很多目標指向中國。

  分析人士指出,冷戰已經結束30多年,北約這個“冷戰遺孽”為了證明其存在的必要性,仍在不斷地鼓吹集團對抗,挑起衝突矛盾。北約的所作所為有違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早已不合時宜,早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事實上,北約自身一直面臨著三大悖論。

  其一,性質上,是進攻性還是防禦性?

  北約聲稱是防禦性組織,但在冷戰結束之後不斷東擴,目前正在經歷第六輪擴大,準備吸收長期奉行中立政策的芬蘭和瑞典,進一步加強對俄羅斯的合圍。對於俄羅斯指責其違反冷戰結束當年“不擴一寸”,尤其保證不吸納波羅的海國家的承諾,北約辯稱自己奉行“門戶開放”政策,加入北約是主權國家的權利。北約視俄為冷戰失敗者一再對其進行羞辱,將進攻定義為防禦的思維邏輯,彰顯了其霸道作風和對外進攻色彩。

  事實上,北約的擴大,不僅違反了歐洲有識之士“歐洲的安全應由歐洲人掌握”的理念,也讓“歐洲的安全不應針對也無法繞開俄羅斯”的理智聲音被抑制,《赫爾辛基最後議定書》中“不可分割的安全觀”被扔進故紙堆。

  而且,23年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沒有成員國受到攻擊、沒有得到邀請、沒有獲得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悍然對南聯盟發動78天的持續轟炸,投下近42萬枚炸彈,造成3500多人死亡,100多萬人淪為難民。此後,北約又多次執行域外干涉行動,顯示出咄咄逼人的進攻姿態。

  其二,區域上,是北大西洋的還是全球的?

  北約雖然全名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但其不僅把用兵範圍突破到傳統的防區之外,還把觸角伸向所謂的“全球公域”——即太空、極地、深海、網際網路等新領域,將之作為自身“合法性”的新來源,妄圖為北約超越傳統地理空間的行動披上一層“合法的外衣”。

  不僅如此,北約還開始將中國視為“理想的敵人”。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事務協調人柯比更是妄稱,中國不僅對於印太地區的安全構成“威脅”,也對全球安全構成“威脅”。本次北約峰會邀請亞太地區的非北約成員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四國出席,就是要在北約這個大框架下把美國在各地的“小圈子”融合起來,打造“全球北約”來打壓中國。由此導致的地區局勢緊張,必將引起亞太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的高度警惕。

  其三,從屬上,是美國的還是歐洲的?

  北約30個成員國絕大多數都是歐洲國家,北約卻一直處於美國領導下,可謂“美國的腦子、歐洲的身子”。面對美國種種犧牲歐洲利益的做法,安全上無法自主的歐洲國家許多時候不得不忍氣吞聲,“打落牙齒和血吞”。難怪曾任歐洲理事會主席的圖斯克會感嘆:“有(美國)這樣的朋友,誰還需要敵人?”

  所以,儘管嚴重依賴俄羅斯的能源,歐洲也不得不在“支援烏克蘭”的名義下忍痛割愛,承受物價高漲、難民潮等戰亂溢出的後果。

  同時,儘管中歐在距離上相隔甚遠,雙方也有著密切的經貿聯繫和巨大的共同利益,但北約的戰略也不可能脫離美國的指揮棒,只能緊跟著美國將中國鎖定為“挑戰”和“威脅”。

  有分析人士指出,面對美國的壞,歐洲更多是無奈,而不是愚蠢。在吸取多次教訓之後,歐洲人只會越來越警惕被美國綁架、被美國出賣的後果。事實上,此次峰會還未召開,大批歐洲民眾就聚集到北約布魯塞爾總部喊出了“停止戰爭、解散北約”的口號。東道主西班牙成立的“不要北約,爭取和平”全國聯盟獲得了幾個黨派的聯合支援,並將在北約峰會會場外舉行一場“反峰會”。這更加凸顯了美國面臨的領導力危機與信任危機。

  上圖:6月26日,示威者在西班牙馬德里參加反對北約峰會的抗議活動。資料圖片


文章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鄧芳華
軍情熱議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