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這就是中國優勢|國防優勢(一):堅持在中國共産黨絕對領導下——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2-07-07 01:27:56

微信圖片_20220512110151最新


導語

“兵者,國之大事”。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支撐。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十個明確”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進行了系統概括,其中之一就是:“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這一重要論斷,充分彰顯戰略決心和深遠考量,激勵我們不斷開創強軍事業新局面。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看人民軍隊如何發展

QQ截圖20220706235003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國共産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胡錦濤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習近平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為指導,在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把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具有無産階級性質、有嚴格紀律、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繫的人民軍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軍隊建設是在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遊擊戰爭和以運動戰為主的反對國民黨軍大規模“圍剿”的戰爭條件下進行的。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隊建設是在深入敵後、堅持獨立自主的抗日遊擊戰爭中展開的。人民軍隊的建設與發展為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人民軍隊由抗日戰爭初期的5萬餘人發展到132萬餘人。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正式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以及西北、東北、華北、華東和中原五大軍區。兵力達到530余萬人。堅持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人民戰爭,奪取政權,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實現由戰爭年代向相對和平時期軍隊建設的戰略轉變中,確立了建設現代化國防軍的總方針和總任務,建立與發展了海軍、空軍和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種,確立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精簡整編,加強技術兵種建設;正式頒布內務、紀律、隊列三大條令;實行義務兵役制、薪金制、軍銜制等制度;實行全軍正規統一的教育訓練;建立配套的幹部培訓體系,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水準迅速提高。

1966年組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文化大革命”時期,軍隊建設雖受到一定的干擾和破壞,但在中國共産黨的正確領導下,不僅保持了軍隊自身穩定,還取得了氫彈、運載火箭、核潛艇的試驗成功。

中國共産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軍隊建設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提出了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的總任務。軍隊建設實現指導思想的戰略性轉變,進一步確立以現代化建設為中心的思想;堅定不移地走有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實行精簡整編,軍隊建設向“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標發展;把教育訓練擺到戰略地位,全面增強部隊合同作戰、快速反應、電子對抗、後勤保障、野戰生存能力;完善法規制度,全軍各項工作在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上不斷前進;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進一步增強,政治工作有了新的發展;加大後勤建設與改革的力度,綜合保障能力得到較大提高;軍隊建設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大局,在支援國家經濟建設中獲得新的發展;武器裝備建設獲得重大發展,國防科學技術研究尤其是尖端技術研究取得重大成就。

1993年,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的提出為標誌,軍隊建設又進入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主要表現在:

•實行軍事鬥爭準備和軍隊建設兩個根本性轉變,制定了與國家跨世紀發展相適應的軍隊建設規劃,軍隊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提出了“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軍隊建設總要求,使軍隊建設有了具體的實踐性標準。

•體制編制的調整和改革繼續穩步推進,軍隊建設向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指揮靈便的方向發展;完善與軍隊建設各個方面相配套的軍事法律法規體系,提高軍隊正規化水準。

•圍繞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實施科技強軍戰略,完善指揮軍官培訓體制,加速培養新型高素質軍事人才。

•努力推進以大聯勤為主要標誌的後勤建設與改革,提高後勤保障的及時性、合理性、便捷性。

•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突出重點的武器裝備建設方針,武器和裝備有了新的發展,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實現祖國統一的整體防衛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進入21世紀,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設以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為指導,正確把握國家安全環境和世界軍事發展趨勢,在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中,確立了建設資訊化軍隊、打贏資訊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其內容是:

•進一步明確了新世紀新階段軍隊的歷史使命。即為中國共産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為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堅持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進行軍隊建設,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品質,實現軍隊建設又好又快的發展,加速由機械化向資訊化的全面轉型,為增強打贏資訊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奠定基礎。

•正確處理軍隊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係。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不斷加大對軍隊建設的投入,使軍隊現代化建設在更廣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與國家現代化進程相一致,把軍隊建設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全局之中。

•始終堅持人民軍隊的宗旨、性質和本色。在中國共産黨的絕對領導下,加強軍隊各級黨組織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切實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用科學理論特別是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武裝全軍,保證黨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牢牢掌握軍隊。

•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加強對資訊化條件下作戰理論的創新,加速培養適應資訊化條件下作戰需要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推進以指揮軍官隊伍、參謀隊伍、科學家隊伍、技術專家隊伍、士官隊伍為重點的人才戰略工程。依靠科技進步加快戰鬥力生成模式的轉變。

高度重視武器裝備和國防科技發展的自主創新。掌握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國防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加快以“殺手锏”裝備為重點的武器裝備體系建設。

•科學實施體制編制調整改革。在優化力量結構特別是軍兵種內部結構、完善作戰力量編成上,建立健全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在聯合訓練體制和聯合保障體制上狠下功夫。

•把軍事鬥爭準備作為最重要、最現實、最緊迫的戰略任務。合理確定軍隊現代化建設資源投向和投量,注重主要戰略方向建設,兼顧其他戰略方向建設,以應急機動作戰部隊為重點,協調推進軍事鬥爭準備和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把軍事訓練作為治軍建軍的重要方式,堅持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出發訓練部隊。積極穩妥地探索資訊化條件下一體化訓練的路子,根據不同部隊的作戰任務實施分類指導,切實加強訓練的針對性。

•把依法從嚴治軍作為全局性、基礎性、長期性的軍隊建設任務。把部隊作風建設作為從嚴治軍的核心內容,從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做起,進一步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建軍、帶兵的特點和規律,大力推進軍隊正規化建設。

•高度重視抓基礎、打基礎的工作。進一步按照“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作風優良、紀律嚴明、保障有力”的總要求和《軍隊基層建設綱要》全面建設部隊,著眼建設資訊化軍隊、打贏資訊化戰爭的建設目標,提高基層建設的起點,按照黨的先進性要求建設基層黨支部,堅持依法指導,提高各級領導機關抓基層的能力。

2013年11月,中國共産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緊緊圍繞“努力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著力解決制約軍隊建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創新發展軍事理論,加強軍事戰略指導,完善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2015年5月,《中國的軍事戰略》國防白皮書指出,要貫徹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緊緊圍繞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以國家核心安全需求為導向,著眼建設資訊化軍隊、打贏資訊化戰爭,全面深化軍隊改革,並提出一系列軍隊建設新舉措。

•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軍隊各項建設首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軍隊政治工作,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弘揚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一系列根本原則和制度,增強各級黨組織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大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確保部隊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指揮,永葆人民軍隊的性質和宗旨。

•推進現代後勤建設。深化後勤政策制度和後勤保障力量改革,優化戰略後勤布勢,創新保障模式,發展新型保障手段,充實戰備物資儲備,整合建設後勤資訊系統,完善法規標準體系,精心組織供應保障,建設保障打贏現代化戰爭的後勤、服務部隊現代化建設的後勤和向資訊化轉型的後勤。

•發展先進武器裝備。堅持資訊主導、體系建設,堅持自主創新、持續發展,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加快武器裝備更新換代,構建適應資訊化戰爭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裝備體系。

•抓好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大力實施人才戰略工程,完善軍事人力資源制度,深化軍隊院校改革,健全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培養和造就適應資訊化戰爭需要的人才群體。

•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著眼全面加強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創新發展依法治軍理論和實踐,構建完善的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準。

•推動軍事理論創新。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指導,加強作戰問題研究,深入探索現代戰爭制勝機理,創新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發展新形勢下軍隊建設理論,形成與打贏未來戰爭相適應的先進軍事理論體系。

•強化戰略管理。優化軍委總部領導機關職能配置和機構設置,完善各軍兵種領導管理體制,堅持需求牽引規劃、規劃主導資源配置;強化規劃編制統籌協調,健全規劃編制體系,構建規劃管理工作機制;加強戰略資源統籌監管,強化重大項目過程監管和風險控制;健全完善戰略評估機制,建立健全評估體系和配套標準規範。從而為軍隊建設全局及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作出了最新戰略部署。


習近平提強軍目標:聽黨指揮是靈魂,能打勝仗是核心,作風優良是保證


src=http%3A%2F%2Fn.sinaimg.cn%2Ftranslate%2Fw900h500%2F20180120%2FeEYB-fyqtwzu9643681.jpg&refer=http%3A%2F%2Fn.sinaimg.webp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建設同我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可以説,這個夢想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説,也是強軍夢。”面對千山的關隘、萬水的激流,沒有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就不能實現黨的意志、黨的主張,就沒有富強的支撐、復興的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就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聽黨指揮是靈魂,能打勝仗是核心,作風優良是保證。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謀的是民族復興偉業,布的是富國強軍大局,立的是發展安全之基,標定了人民軍隊作為大國軍隊、強國軍隊的樣子。

思想就是力量。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人民軍隊最高統帥,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巨大理論勇氣和戰略智慧,對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深邃思考和戰略籌劃,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形成了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的科學思想體系,領航新時代強國強軍偉大事業,開闢出中國特色強軍之路。鄭重宣告“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突出強調“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強軍之魂,鑄牢軍魂是我軍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務,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反覆提醒“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鬥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明確要求“全面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更好履行新時代人民軍隊使命任務”……習近平強軍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人民軍隊聽誰指揮、怎樣鑄牢軍魂”“為什麼強軍、怎樣強軍”“打什麼仗、怎樣打勝仗”等基本問題,豐富發展了我們黨建軍治軍思想和方針原則,指引著人民軍隊的強軍新征程。

十年砥礪奮進,強軍事業在習近平強軍思想引領下闊步前行。扭住忠誠于黨、聽黨指揮強基固本,我軍思想政治根基更加牢固;適應強國強軍時代要求深化改革,人民軍隊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聚焦能打勝仗強化練兵備戰,軍事鬥爭準備取得重大進展;圍繞永葆人民軍隊本色正風肅紀、厲行法治,人民軍隊實現浴火重生……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軍隊實現整體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裝再出發,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加快構建,建立健全退役軍人管理保障體制,國防動員更加高效,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於習近平強軍思想的科學指引。

《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指出:“黨提出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確立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制定到二〇二七年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三步走’戰略,推進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加快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加快機械化資訊化智慧化融合發展,全面加強練兵備戰,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藍圖已經擘畫,奮進正當其時。新的征程上,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人民軍隊必能以更強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2022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全軍要抓緊抓實備戰打仗工作,協助地方做好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工作,及時有效處置各種突發情況,保持國家安全穩定,完成好黨和人民賦予的各項任務。”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指引,向著勝利勇毅前行,我們就一定能譜寫強軍事業新篇章,不斷創造無愧於新時代的光輝業績。


牢牢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永不變的軍魂 永不丟的命根子


src=http%3A%2F%2Fwb.qdqss.cn%2Fqdzb%2F20170731%2Fm_141124.jpg&refer=http%3A%2F%2Fwb.qdqss.webp

圖片來源:網路

有軍必有旗,有旗必有魂。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是黨和國家的重要政治優勢,是人民軍隊的建軍之本、強軍之魂。習主席強調:“前進道路上,人民軍隊必須牢牢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把這一條當作人民軍隊永遠不能變的軍魂、永遠不能丟的命根子。”

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我們黨在血與火的鬥爭中得出的顛撲不破的真理。我軍是黨締造的,一誕生便與黨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始終在黨的絕對領導下行動和戰鬥。95年來,我軍之所以能始終保持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經受住各種考驗,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最根本的就是靠黨的堅強領導。正是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正是因為槍桿子始終掌握在黨的手裏,才保證了我軍在長期複雜鬥爭中沒有迷失方向。正如朱德同志在慶祝建軍35週年賦詩所説:“建軍總原則,黨的領導尊;非軍指揮黨,惟黨指揮軍。”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把黨對軍隊絕對領導作為我軍的命根子緊抓不放,要求全軍全面貫徹黨領導軍隊的一系列根本原則和制度,全面深入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強化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確保槍桿子永遠聽黨指揮。黨的十九大把“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上升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條基本方略。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又對把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貫徹和體現到軍隊建設各領域全過程作出全面部署。這些新部署新發展,是規律的凝結、制度的創造,對於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兵權之所在,則隨之以興;兵權之所去,則隨之以亡。”歸誰領導、聽誰指揮的問題,是一支軍隊生存發展第一位的問題。根固則樹茂,魂強則軍強。堅決執行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我軍建設就能保持正確政治方向,我軍就能不斷取得更大勝利,就能確保我軍不變質不變色。如果不能做到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我軍就可能面臨變質變色、偏向迷航的危險,不僅我軍不可能發展壯大,黨領導的強國強軍事業也不可能走向成功。

當前,意識形態領域鬥爭尖銳複雜,西方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實施“文化冷戰”“政治轉基因”工程,固根與毀根、鑄魂與蛀魂的較量一刻也沒有停歇,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一直是我們同各種敵對勢力鬥爭的一個焦點。從現實來看,個別領導幹部對黨指揮槍的極端重要性缺乏切身感受,有的年輕同志對於黨指揮槍的極端重要性還認識不透。在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個根本政治原則問題上,全軍官兵頭腦要特別清醒,態度要特別鮮明,行動要特別堅決,決不能有任何動搖、任何遲疑、任何含糊。

制度建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是有一整套制度作保證的。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全軍要強化軍魂意識,加強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根本原則和制度的學習教育,堅定維護這套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把黨領導軍隊一系列制度特別是軍委主席負責制貫徹到部隊建設各領域和完成任務全過程,決不允許講條件、打折扣、搞變通,切實以實際行動做這些制度的模範執行者和堅定維護者。


迎難而上、攻堅克難 為實現黨在新時代強軍目標不懈奮鬥


QQ截圖20220707001327

圖片來源:網路

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強軍事業急需抓住窗口期、跑出加速度、建出高品質。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深刻認識和把握“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的決策部署,把新時代強軍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不懈奮鬥。

進一步領悟內涵要義。學習領會習近平強軍思想,必須帶著深厚感情學、帶著執著信念學、帶著實踐要求學。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學習習近平強軍思想與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結合起來,與學習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緊密結合起來,與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緊密結合起來,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優良學風,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在融會貫通中領會精髓要義、掌握精神實質。

進一步落實目標藍圖。推進強軍事業,要從回答習主席發出的“勝戰之問”入手,以強軍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突破口,用好習近平強軍思想這一銳利武器,在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中推動工作落實。扣牢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邁好新征程上的每一步,跑出新時代奮鬥強軍的加速度,推進習主席決策部署落地見效。領導幹部作為強軍路上的&&人,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發揮“頭雁效應”,帶領部隊以釘釘子精神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

進一步鍛造能力手段。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鬥爭任務,切實防範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必須居安思危、知危圖安,鍛造出能夠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更強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要強化練兵備戰鮮明導向,擺正工作重心,堅持戰鬥力標準,做到一切工作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增強政治自覺和使命擔當,向著強軍勝戰的重點難點問題迎難而上、攻堅克難。聚焦備戰打仗主責主業,集中精力研究軍事、研究戰爭、研究打仗,隨時準備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決戰決勝。



策劃:侯哲

製圖:劉素

資料來源:新華社、中新網、人民日報、中國軍網-解放軍報、百度百科





責任編輯:侯哲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