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胸部中槍遇刺身亡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去世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寰球熱點      2022-07-09 00:41:02
導語

【華夏經緯網綜合媒體報道】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發表演講時遭遇槍擊,在送醫搶救後不治去世,終年67歲。事發時,安倍正在參加日本參議院選舉的競選活動。安倍原計劃在結束奈良市內的街頭演説後,前往京都市內拉票,傍晚還要去埼玉市內爭取選民支援。

日本共同社報道稱,警察當場制伏了襲擊男子。奈良縣警方以殺人未遂嫌疑當場逮捕實施槍擊的41歲男子山上徹也。

安倍在2005年和2012先後兩次當選日本首相,是日本至今連續執政最長的首相。他在2020年宣佈因健康原因辭職。


QQ截圖20220708234253

圖片來源:網路

出身政治世家,成“短命首相”下臺後“東山再起”

     安倍晉三1954年出生於日本政治世家,外祖父岸信介、外叔祖父佐藤榮作均擔任過日本首相。

  在家族優勢“加持”,並經歷了多年政壇的“摸爬滾打”後,安倍在2006年9月20日當選自民黨第21任總裁,並於同年9月26日接替小泉純一郎,成為首位戰後出生、戰後最年輕的首相。

  然而,安倍此次首相任期沒能持續很久。因閣僚陷入醜聞,他不到一年時間就黯然辭職。

  事實上,在“後小泉時代”,由於日本經濟長期低迷,加之自民黨內“群龍無首”,日本政局並不穩定。安倍下臺後,出現了很多“短命首相”,在2006年至2012年這一時期,包括安倍在內,日本6年換了7任首相,其中任期不滿1年的就有4人。

  下野5年後,安倍東山再起,于2012年再次當選日本首相,在此期間,安倍逐步穩固了其領導地位。2015年,“安倍一強”的勢頭繼續,他直接連任。

  2018年9月20日,安倍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擊敗前自民黨幹事長石破茂,成功實現三連任。

  2020年8月28日,在擔任日本首相2803天后,安倍晉三宣佈辭職。


震動日本政壇!安倍去世將對自民黨內部權力格局産生影響

     

3812b31bb051f819d315c5c4fd80d6e72f73e7cf

     據央視新聞報道,2007年9月,因罹患潰瘍性腸炎,安倍晉三宣佈辭職。2012年12月,安倍晉三再次出任日本首相。2019年11月20日,安倍晉三超過戰前首相桂太郎,成為累計在任時間最長的日本首相。2020年8月24日,安倍晉三超越前首相佐藤榮作保持的連續擔任首相時間紀錄。2020年8月,安倍晉三因健康問題再次辭去首相職務。

     即便卸任首相,安倍晉三也從未真正離開日本政壇。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中日關係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龐中鵬表示,安倍晉三“形退而神不退”,他的政治遺産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日本政治。“從客觀上來看,安倍晉三一直在幕後操縱著日本政局。”

     2021年,安倍晉三接手了自民黨內最大派系“細田派”會長一職,重返政壇。該派系隨後也被更名為“安倍派”。

     如今,安倍晉三因傷重不治身亡。龐中鵬認為,這必將對自民黨內部權力格局産生影響。例如,安倍晉三的弟弟、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正是憑藉安倍晉三的支援而在岸田文雄政府擔任要職,未來,岸信夫在岸田文雄政府內的地位很可能會發生變動。

     此外,“安倍派”內部群龍無首,勢必要推選新任會長,但就目前來看,還沒有特別明確能夠接任安倍晉三的人物。龐中鵬補充道,岸田文雄政府其實一直想要切割安倍晉三的影響力,因此兩派之間也常有矛盾,自此來看,岸田文雄政府未來可能打造出自己的特色。


安倍晉三給日本政治帶來深遠影響

QQ截圖20220708232925

     縱觀安倍的政治履歷,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中日關係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龐中鵬表示,在外交方面,安倍晉三提出了“安倍外交學”,主張“俯瞰地球儀外交”。

     在內政方面,安倍晉三提出了“安倍經濟學”,其中主要包括三方面,即超寬鬆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一系列結構性改革舉措。新華社指出,在“安倍經濟學”的引領下,日本經濟步入緩慢復蘇軌道,帶動股市和房地産市場大幅回升。

     龐中鵬説,雖然“安倍經濟學”沒有徹底扭轉日本經濟,但對於推動日本經濟復蘇仍起到了積極作用。作為日本歷史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安倍晉三給日本政治帶來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龐中鵬表示,在第二次出任首相期間,安倍晉三極力想促成修憲,但未獲得成功。可以説,修憲是安倍一生都在追求的“根本大事”。此外,安倍還推動修改了安保法,從法律層面解禁了集體自衛權。針對此事,新華社指出,安倍政權無視國內民意、踐踏和平憲法、威脅地區安全的行為遭到日本國內和國際輿論強烈批評。

     “2015年8月,安倍晉三還發表了戰後70週年首相談話,這從根本上反映了安倍保守的政治立場。”龐中鵬説。當時,安倍晉三的講話遭到了外界的批評。日本前眾議院議長、自民黨前總裁河野洋平稱其談話內容無法改善中日和日韓關係。

     據日本《每日新聞》報道,受安倍晉三遇襲事件影響,日本自民黨當天已指示參議院選舉的各候選陣營暫停選舉活動。


安倍晉三眼中的中日關係:安倍對華“難稱友好”

360se_picture

     首先介紹一下背景,安倍晉三在任內以及卸任之後對中國的態度,都稱不上友好。

     雖然在其首個任期內實現了所謂“破冰之旅”,之後又在2016年到2019年之間,實現了中日領導人的互訪,但是友好的熱度、持續的長度都明顯不足。

     安倍在其任內和卸任後,都曾多次參拜靖國神社。同時還同蔡英文保持密切的溝通和安全對話,利用日本媒體和國際媒體大肆宣揚 “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美國應該放棄對台海模糊的政策,明確表示“保衛台灣”,這都是給現任的日本政府和美國政府帶節奏,可以説對中日關係産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日本經濟界要求和中國發展關係,安倍還説不能上中國的當,不能一聽經濟界有需求,耳根子就軟了。如果軟了,中國還要得寸進尺,所以一定要對中國採取強硬的立場。

     所以,安倍晉三在過去並沒有在中日關係上起到多好作用,表面文章做了一些,但政治底色絲毫沒改,甚至還對現政府施加了一些壓力。

     中國外交部:感到震驚 表示哀悼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8日就安倍晉三遭槍擊後去世一事表示,中方對這一突發事件感到震驚。

     趙立堅稱,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曾經為推動中日關係改善發展作出過貢獻。我們向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家屬表示哀悼和慰問。


世界多國政要就安倍晉三去世發聲

762

     當地時間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發表演講時遭遇槍擊,在送醫搶救後不治去世,終年67歲。消息傳出後,世界多國政要或外交部門就此事發聲,表示“震驚”和“悲痛”,並對槍擊事件進行譴責。

  俄羅斯總統:安倍的去世是“無法挽回的損失”

  俄羅斯總統普京8日就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去世一事向其家屬致唁電,稱安倍的去世是“無法挽回的損失”。

  他形容安倍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並稱希望安倍的家人“在面對這一沉重的、無法挽回的損失時擁有力量和勇氣。”

  美國總統:這是日本和所有認識安倍的人的悲劇

  據白宮網站消息,美國總統拜登8日就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遇槍擊去世一事發表聲明,稱自己“感到震驚、憤怒和悲痛”。

  拜登在聲明中説,這是日本和所有認識安倍的人的悲劇。他形容安倍為“美日民眾友誼的捍衛者”,並稱讚其畢生致力於為日本民眾服務。

  拜登譴責槍擊事件,稱“暴力襲擊是不可接受的”,槍支暴力使受影響的地區“傷痕纍纍”。

  拜登最後説,在這一悲痛時刻,美國與日本站在一起,“我向安倍的家人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英國首相:令人難以置信的悲傷消息

  英國首相約翰遜在社交媒體上用英日雙語發文稱,關於安倍晉三的消息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悲傷消息”。

  約翰遜説,安倍的“全球領導力將被許多人銘記”,並稱自己的心“與他的家人、朋友和日本人民同在”。

  約翰遜還稱,在這個“悲傷的至暗時刻”,英國同日本站在一起。

  法國總統:日本失去了一位偉大的首相

  據法新社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8日就安倍晉三遭槍擊去世一事,向日本政府和民眾表示哀悼,稱“日本失去了一位偉大的首相”。

  馬克龍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安倍“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他的國家,併為世界的穩定而努力”。

  韓國總統:“不可接受的犯罪行為”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總統尹錫悅向安倍的家屬致唁電。尹錫悅表示,殺害安倍是“不可接受的犯罪行為”。

  他還稱,“我向他的家人和日本人民表示慰問和哀悼,因為他們失去了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和一位受人尊敬的政治家”。

  歐盟委員會主席:殘酷和懦弱的謀殺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社交媒體上發聲譴責安倍晉三遭到槍擊,稱這是一場“殘酷和懦弱的謀殺”。

  馮德萊恩寫道,“我與他的家人、朋友和所有日本人民一起哀悼。這場殘酷和懦弱的謀殺震驚了整個世界。”

  烏克蘭總統:令人髮指的暴力行為沒有任何藉口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安倍晉三“慘遭暗殺是可怕的消息”。

  他表示,在這個困難的時刻,“我向他的家人和日本民眾致以最深切的哀悼”,並指出,“這種令人髮指的暴力行為沒有任何藉口”。

  印度總理:印度將舉行全國哀悼

  印度總理莫迪在社交媒體發文稱,自己對安倍遇襲深感痛心,對他的不幸去世“感到震驚與難過”。

  他評價安倍為“一位傑出的全球政治家”,稱其為“將印日關係提升到特殊戰略和全球夥伴關係的水準作出了巨大貢獻”。

  莫迪還稱,整個印度與日本一同哀悼,並宣佈將在9日舉行為期一天的全國哀悼。(綜合新華社、中新網、央視新聞、新京報、網易)


責任編輯:侯哲
寰球熱點
國際觀察
國際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