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第二十屆海峽青年論壇開展在閩台青同業交流活動

  11日,以“青春同心創未來 攜手打拼謀復興”為主題的第二十屆海峽青年論壇在廈門舉行,當天下午,百餘名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年代表分別走訪“文旅經濟”“數字經濟”兩條路線,深入紅頂當代藝術中心、思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特區·1980”湖裏創意産業園、軟體園三期展廳、星縱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夢加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1(愛逸)零食研究所等地,開展在閩台青同業交流。參觀交流中,台灣青年代表講述了自己在大陸逐夢的故事,有挑戰,有機遇,也有成長……

  “文旅經濟”路線的第一站,是位於湖裏區的紅頂當代藝術中心。這座由殿前城中村舊建築改造的綜合性藝術中心,讓台灣青年劉巧馨深受觸動——這與她從事的行業有共通之處。

  劉巧馨是漳州市雲霄縣坡兜村人居環境改善項目的總規劃師,她將山水景觀與畬族村寨相融合,還原村落原本的畬村風貌,並帶領設計主創團隊,依山規劃生態休閒步道、建成畬族特色生態水系,還在當地挖掘出交椅樓、鍾馗廟、茶馬古道等民俗風情,全力展現民俗傳統文化之美。“從有到無再到有,這份極具創造性的工作,有困難也有挑戰。”她笑著説。

  2015年來閩創業,投身鄉村振興規劃工作,今年是劉巧馨來閩的第八個年頭。如何幫助一個村莊改善生活環境,甚至打造成極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觀光村落?對劉巧馨來説,海峽青年論壇的舉辦,讓她在同業交流和采風學習的機遇中碰撞出新的靈感。

  在“文旅經濟”路線遊覽中,兩名“95後”台灣青年一路拍個不停,用手機記錄下所見所聞。2018年大學畢業,“95後”台青盛士嘉一來到廈門,就被深深吸引。“高樓大廈聚集,但街道又很有本地味道,有一種現代化和鄉村古樸氣息融合的迷人氣質,給了我很多創作靈感”。於是,在最好的年紀裏,盛士嘉決定留在廈門,經營起一家設計公司。

  另一位“95後”台青洪佳珮,也經營著一家設計公司,主營伴手禮包裝與手賬相關産品。“她是被我‘強行’留在廈門的。”盛士嘉笑著説。原來,2019年,洪佳珮來廈旅遊時結識了盛士嘉。在盛士嘉的盛情邀請下,她選擇留廈創業,一待就是三年。

  在兩名“95後”台青看來,如海峽青年論壇等參觀交流的機會,讓她們獲得了更多成長。此次參觀紅頂當代藝術中心的各項互動裝置、湖裏創意産業園的藝術街區,就讓盛士嘉留下深刻印象,“從優秀經驗中學習,也給我們以啟發”。(記者 柯笛)


文章來源: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