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與台灣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多年來形成經貿合作不斷擴大、産業合作持續深化、社會交往漸趨頻密、鄉情親情日益增進的良好態勢。台胞在閩享受同等待遇相關政策全面、持續推進,閩台各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
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對臺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台灣同胞。”
35年來,福建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完善保障台灣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和制度,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各級各部門著力下好“先手棋”,打出“組合拳”,念好“惠字經”,先行先試,率先突破,將同等待遇落實落細。如先行推進實施中央“31+26+11+22”條和福建“66+42+28”條惠台利民政策措施,率先公佈225項落實同等待遇清單等。
選房現場,台青展示鑰匙領取書。(遊慶輝攝/人民網)
全新的抽油煙機、亮晶晶的灶臺,熱水器等家電一應俱全。福州自強跆拳道館創辦人、台青陳燕亭和張雅雯今年春節喬遷新居,搬進了福州市晉安區台灣社區一號樓公寓。
這是福州市面向就業創業的台胞推出的首批公共租賃住房。兩室一廳的住房租金1105.6元,加上物業等雜費,一個月住房開銷不到1500元。
“這裡優惠政策多、福利多,讓我們的事業能夠順利發展。”陳燕亭和張雅雯深感幸運。大批和他們一樣來閩發展的台灣青年,被這裡不斷釋放的善意和利好所吸引。
台胞公租房視野開闊。遊慶輝攝
福建公租房政策持續向台青開放,為台青在閩創業就業學習生活解決後顧之憂。大批台胞在福建擔任教師、醫生、社區營造師等,有的還獲得“非遺傳承人”“勞模”“三八紅旗手”“五四青年”等光榮稱號……
此外,福建不斷完善法治環境
推動建立涉台糾紛線上訴調對接機制落地
開闢“12348”涉台港澳法律服務專線及涉台專窗
努力建設“政策最開放、服務最貼心”的第一家園
“從照顧台胞子女學前教育、義務教育享受就近就便入學,到許可台企同等參與新基建、支援台企上市,各種惠台政策措施愈加具體、細膩,讓我們愈加感受到家的暖意。台胞在祖國擁抱‘大夢想’的同時,也擁有自己的‘小確幸’。”廈門台商協會會長吳家瑩道出了在閩台胞的心聲。
加強兩岸交流合作,符合兩岸民眾的共同利益和福祉,也是兩岸主流民意。大陸方面多年來持續為台胞在大陸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不因台灣政局變化而改變。特別是近年來,大陸方面陸續發佈“31條”“26條”“11條”“農林22條”等惠台利民政策舉措,支援台胞台企更好地把握兩岸融合發展新機遇。
7月12日,第十四屆海峽論壇“海峽金融論壇 • 台企發展峰會”在福建廈門舉行,論壇聚焦“把握資本市場機遇、賦能台企高品質發展”主題,共商服務台企台胞新思路,探尋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徑。金圓集團聯合十家深耕服務台企的機構共同發起成立全國首個“台企金融服務聯盟”。
現場,聯盟通過線上線下簽約與首批無錫、重慶、濟南、荊州、湘潭等台商聚集地的5地台辦、5家台青基地以及來自全國各行業的台企代表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機制,在綜合性金融服務、“台資板”、反金融欺詐等多個業務領域全面深化合作,為在大陸創業、生活的台商台企台胞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進一步優化兩岸金融合作環境,推動兩岸經貿融合發展。
論壇還舉行了台企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共有13個優質台企投資項目簽約,簽約金額達119.7億元。
今年1—5月,福建實際利用台資51.7億元,超過去年全年水準,閩台貿易額增長6%,電子資訊、石化、精密機械等主導産業深度融合,金融合作實現全業態覆蓋,新興服務業不斷拓展。
數據顯示
35年來,福建累計引進台資項目超過2萬個
56家台灣百大企業在閩落戶
實際利用台資累計超310億美元
閩台貿易額累計超1.3萬億元
閩台經貿合作整體呈現穩中向好態勢
第十四屆海峽論壇大會在福建廈門舉行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加快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福建省“十四五”規劃綱要設“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專章,明確提出,完善保障台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和制度,構建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服務體系。
近年來,福建創新推出“66條”“42條”等諸多惠台利民新舉措,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努力推動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通水、通電、通氣、通橋;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建設加速,“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從理念思路逐步變成實際成效;為台灣青年提供更多優質實習就業崗位,鼓勵和支援更多台胞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紮根深耕“第一家園”,分享政策紅利。
新願景、新機遇、新未來,越來越多台胞特別是台青跨過海峽,來閩追夢、築夢、圓夢,也令在閩台胞對“第一家園”抱有更多憧憬。(資料來源:新華社、中新社、人民網、海峽網、廈門衛視、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