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祖國大陸最早對臺開放和兩岸交流的省份之一,福建省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不斷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從“對臺前線”到“對臺交流合作前沿”的轉身。融合發展,紐帶在“情”,35年來,福建秉持著“兩岸一家親”理念,加強民間交流,依託宗親、鄉親、姻親、民間信仰等紐帶,深入實施親情鄉情延續工程,發揮祖地文化優勢,共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共識、增進認同,促進兩岸心靈契合。
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文化相通,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海峽論壇以祖地文化為基石,鞏固台胞對閩台根脈文化、信俗文化、非遺文化等深厚淵源的認同,與此同時宣傳推廣福建“福”文化,推動更多兩岸同胞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和守護者,以更加新穎的模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
在鄭成功陵園內,兩岸宗親代表拜謁鄭成功。劉深魁 王敏霞 攝 圖片來源:福建日報
《兩岸民族團結合作宣言》發表
“海峽兩岸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12日,福建省民族團結進步協會與台灣少數民族歷屆鄉鎮市區長策進協會共同簽署《兩岸民族共好合作框架協議》,雙方發表《兩岸民族團結合作宣言》。
7月12日,福建省民族團結進步協會與台灣少數民族歷屆鄉鎮市區長策進協會共同簽署《兩岸民族共好合作框架協議》,雙方發表《兩岸民族團結合作宣言》。當天,兩岸各民族攜手向未來活動在廈門開幕。圖為出席活動的嘉賓宣讀《兩岸民族團結合作宣言》。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宣言》表示,為了兩岸世代快樂生活,為了萬世子孫幸福昌盛,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真心做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擁護者、建設者、促進者,堅決反對撕裂民族感情和傷害民族福祉的一切言行。 >>詳細
民間鄉親、信俗文化同步舉行
除了繼續舉辦海峽百姓論壇、同名村聯誼活動等宗親鄉親文化活動,媽祖文化、朱子文化、關帝文化等信俗文化活動,第14屆海峽論壇還新增舉辦“福臨浯洲”兩岸福文化交流活動,邀請金馬同胞一起參與福獅拓印、彩繪;新增舉辦青少年客家話演講比賽、海峽兩岸(泉州)閩南童謠大賽等,通過傳遞鄉情文化,增進兩岸青少年的民族認同,鞏固深化兩岸共同歷史記憶和文化紐帶。
徵集保護“兩岸家書”倡議
以“箋同墨”為主題的第十屆“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正在廈門市和漳州市舉辦。閩台同名同宗村代表共同發起徵集保護“兩岸家書”倡議,並現場舉辦捐贈“兩岸家書”儀式。
以“兩岸家書”為媒介的此次活動,通過展現一封封珍貴的兩岸家書、一個個兩岸一家的生動故事,喚起兩岸同胞的共同歷史記憶,增進閩台同胞鄉情鄉誼。 >>詳細
相關新聞——
兩岸一家親,閩台親上親。在福建,台胞早已不是客人,而是同甘共苦的一家人。兩岸民間交流有著紮實牢固的根基,特別是基層與青年,是兩岸民間交流的主力軍,基層反映民意基礎,青年孕育無限希望,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未來將寄託于基層與青年。如何讓多年交流成果進一步深化為兩岸融合發展的催化劑,必然是未來要深入、持續探索的重要課題。
打造適合台胞生活的“第一家園”
圖片來源:中新網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閩台情緣隨交流融合綿延。福建省“十四五”規劃綱要設“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專章,明確提出,完善保障台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和制度,構建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服務體系。例如:“臺陸通”平臺,可以為台胞提供證照、政務、通信等多種服務;設置台胞調解員,幫助台胞解讀法律法規,起到兩岸間“軟化劑”作用……
返鄉台胞説,“吃果子,拜樹頭”“土親人更親”。他們跨海而來,與祖地宗親共赴心靈之約。同時也積極探尋商機,投資興業,將自己的前途命運深深融入故地。 >>詳細
台青在大陸找到夢想舞臺
第20屆兩岸青年論壇 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
11日,以“青春同心創未來 攜手打拼謀復興”為主題的第二十屆海峽青年論壇在廈門舉行。20年來,兩岸青年社團負責人、青年企業家、大學生、創業青年、高層次人才等近兩萬人在這裡碰撞思想、暢敘友情、展示風采。借助論壇,許多台灣青年與大陸結下不解之緣,感受到兩岸一家的親情,找到實現夢想的舞臺,開啟不一樣的人生旅程…… >>詳細
並且在海峽論壇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給參加海峽青年論壇的台灣青年回信,也在島內引發熱議,輿論認為,青年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主流,促進兩岸青年相互走動、相互認識、一起工作、共同生活是一件很自然、很健康的好事。
鄉村振興少不了台胞發揮之長
已連續參加多屆海峽論壇的台灣農業鄉村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福建緣來生態農林有限公司董事長暨芊秀對記者表示,大陸一直以來盡力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政策,讓她對兩岸融合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和期待,她將自己的業務重心更多地從促進兩岸旅遊觀光業交流合作轉向關注和參與大陸鄉村振興上。
她説,大陸鄉村振興可發揮台灣專業團隊之長,比如結合文旅,讓更多遊客參與到農業農村的自然生活之中,以農業和農林為主的景觀與土地利用,帶動産業興旺,“産業興旺才能帶動在地發展。” >>詳細
相關新聞——
多年來,借助“海峽論壇”這個定位於“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的平臺,兩岸同胞不斷深入了解彼此、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持續推進融合發展,繪就最大的同心圓,“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
第十四屆海峽論壇大會在福建廈門舉行
2009年,首屆海峽論壇在廈門、福州、泉州、莆田四地舉辦,8000多名台灣鄉親齊聚福建,共敘鄉情,奏響了兩岸交流的華彩樂章。18場主打活動精彩紛呈,開啟了兩岸關係新格局。
2010年,第二屆海峽論壇搭起了更大的舞臺。海峽兩岸62家單位、民間團體共襄盛舉,25場主題和系列活動吸引逾萬名台胞參與,其中約有八成來自基層;涉及界別30個,比首屆增加10個。
2011年,第三屆海峽論壇充滿了鄉土味和人情味,台灣22個縣(市)、上萬鄉親參與各項活動……這一年,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正式開放,與會的不少台灣縣市長聯合推介寶島旅遊。
2012年,第四屆海峽論壇上兩岸百家不同民間信俗宮廟的代表第一次會聚在一起,創下兩岸民間文化交流參與宮廟最多的紀錄。
2013年,第五屆海峽論壇以“聚焦親情共圓夢想”為主題,近萬名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一起敘鄉情、祭先祖,議民生、謀發展。這一年發佈的31項惠民政策,給台灣同胞帶去更多實實在在的福祉。
2014年,第六屆海峽論壇成為兩岸青年面對面交流的重要平臺。這一年,海峽論壇創新形式,廣邀兩岸青年參與,處處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2015年,第七屆海峽論壇繼續推動落實一批促進閩台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帶給兩岸民眾更多的福祉。2015年,大陸宣佈對台胞來往大陸免予簽注,並適時實行卡式台胞證,台胞“説走就走”的願望就此成為現實。
2016年,第八屆海峽論壇以“擴大民間交流,促進融合發展”為主題,著重突出兩岸青年和基層間的交流。
2017年,適逢兩岸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在新的歷史節點上,第九屆海峽論壇突出“30週年”和“融合發展”兩個關鍵詞,精心籌劃和設計30多項相關活動,交流界別領域進一步擴大,兩岸交流更深入。
2018年,第十屆海峽論壇開先河,專門增設文化交流版塊,突出中華文化傳承和價值引導,並以弘揚民俗節慶、書院文化等活動的形式,增進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
2019年,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可謂新意迭出。新增台灣人才登陸第一家園論壇、“兩岸一家親·從小心連心”研學體驗營、海峽兩岸電子競技邀請賽等活動。有超過1萬名台灣同胞報名參加,其中“首來族”佔40%、青年佔50%。
2020年,第十二屆海峽論壇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但依然精彩紛呈,以“雲”破障,論壇創新舉辦形式,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突破疫情對時空的限制;論壇緊扣抗疫熱點,新增衛生防疫、有序復工復産等議題,融入兩岸同胞攜手抗疫、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感人故事。
2021年,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島內人為阻撓的不利影響,第十三屆海峽論壇仍隆重舉行,各界台灣同胞以不同形式積極參與到論壇活動中來,已有9600多人線上線下共同參與,其中台灣嘉賓約4600人。再次雄辯地説明兩岸交流合作的大勢不可擋,同胞走近走親的意願不可違。【詳細】
從經濟交流到傳統文化交流,從民間信俗交流到婚姻情感類交流,從基層治理探討到青年創業交流,幾乎每一年海峽論壇都會加入新的交流元素,開拓新的交流領域和平臺,一步步深入兩岸民眾的內心。“人之相知,貴相知心。”歷屆海峽論壇高潮疊起,一屆比一屆精彩。通過海峽論壇,兩岸同胞的心越走越近,鄉情、親情越來越濃。
相關新聞——
(資料來源:福建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中新網、新華社、廈門日報、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