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9日電 題:金價跌了想買金,銀行卻讓你小心,怎麼回事?
中新財經記者 左宇坤
金價降了!
從今年1月下旬就開始一路走高的國際金價,終於在6月走到了上漲的轉捩點,一路震蕩下行。回落的金價吸引來眾多買金人,那麼現在到底是不是買金的好時候呢?
資料圖:民眾在商場購買黃金飾品。 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金價跌,買金來
過去一個月,美聯儲為抗擊高通脹而採取強硬加息立場,推動了美元指數持續處於20年來的高點,使得金價承壓失色。
國際金價在今年3月創下了2070.42美元/盎司的高點後一路下跌,截至7月15日,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價格收于每盎司1703.6美元,國際金價連續四週出現下探,創下近十個月新低。
消息也很快傳到了國內黃金市場。“去年價格大概在370-380元/克左右,今年7月之前大都在400元/克左右,現在基本回落到375元/克左右了。”從事黃金珠寶生意的余先生説。
另有黃金品牌銷售對記者表示,今年6月份以來,商場的金飾價格也一直不停下調,比較貴价的品牌價格一個月的時間從520元/克左右降到480元/克左右,平價一些的品牌大概也從445元/克左右降到415元/克左右。
“總體來説,首飾系列的黃金價格還是要400多元。也經常有顧客來問,為何和國際金價相差還是這麼多。”上述銷售人員提到,畢竟門店有加工、店租、人工等支出,而且首飾都是之前高價進貨的,也不可能虧著賣。
“現在網路發達資訊更新快,金價的實時波動都可以讓消費者看到。但線下實體店即使知道降價了也不可能馬上調整,滯後性起碼有十天左右,金價穩定了才可能考慮降價。”余先生也提到,金價的波動表現在回收市場上可能表現得更明顯一些。
“比如6月時有顧客向我諮詢黃金回收,當時的價格是390元/克左右,顧客想等等看到400元/克再出手,結果等到現在反而每克跌了差不多30元,一個月下來200多克黃金就少賣了快六千元。”余先生説。
北京市一家黃金珠寶店。 中新網 左宇坤 攝
銀行收緊貴金屬業務
金價走弱,不少消費者都在躍躍欲試等待出手。但銀行方面,卻傳來了貴金屬業務正不斷收緊乃至逐步清退的消息。
7月15日,工商銀行發佈通告稱,自8月15日8:00起將暫停賬戶黃金、賬戶白銀業務開倉交易,客戶已設置且未成交的開倉挂單將自動失效,持倉客戶的平倉交易不受影響。
這已是7月以來工商銀行二度收緊貴金屬業務。除此之外,近期還有建設銀行、華夏銀行等多家銀行收緊貴金屬業務,年內還有光大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銀行有調整行動。
消費者小劉長期購買工商銀行的“如意金”積存産品,她對記者表示,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諮詢了客戶經理,答覆是暫停的是賬戶黃金、白銀業務開倉交易,對於個人的積存業務不受影響。
“不過確實聽到有一起買金的朋友説過,有些地方貴金屬相關的業務開不了新戶,或者説步驟比較麻煩。”小劉説。
貴金屬市場波動、金銀價格下跌是銀行收緊個人貴金屬交易項業務的主要原因,也向市場釋放出目前貴金屬市場風險偏大的信號。
“近期受國際因素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市場風險明顯加劇。”上海黃金交易所日前也發佈通知,請各會員單位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做細做好風險應急預案,提示投資者做好風險防範工作,合理控制倉位,理性投資。
但實際上,銀行對此類業務的收緊也並非只因為本輪黃金的波動,收緊動作最早可追溯至2020年3月,銀行開始逐步收緊甚至清退有杠桿屬性的産品。據不完全統計,自2020年以來,先後已有20余家銀行暫停賬戶貴金屬相關業務新開戶申請。
消費者在黃金飾品店物。 中新網 左宇坤 攝
是出手好時機嗎?
對於金價下一步的走勢,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目前貴金屬市場面臨複雜環境,波動加大,行情可預測性下降,潛在風險加大,尤其是帶有杠桿的部分交易品種。
當地時間13日,美國剛剛公佈的6月份CPI數據顯示同比上漲9.1%,漲幅再創新高。在通脹持續、美聯儲開足馬力加息的預期下,市場對於黃金的走勢並不樂觀。
“我們目前還是比較看好持續下降的,全球範圍看黃金避險的屬性確實是在降低,甚至有些比較著急的同行已經開始展望跌到350元/克了。”余先生也認為。
對於消費者的投資需求,余先生提到,一般來説,每年的第三季度屬於黃金消費淡季,價格能做到相對偏低。加上最近的金價走勢,如果本來就有購買黃金首飾的打算,或者有結婚等黃金需求的朋友是可以購買心儀款式的。
“但如果單純是因為金價跌了想買,那還是要謹慎,一定要入手還是建議購買金條或者黃金板料。”余先生提到。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同樣認為,雖然國際金價在不斷下跌,但是相比于之前一段時間的價格,當前國際金價其實依然處於相對較高的位置。
“普通人買的實物黃金會有各種手續費和工費,即使未來黃金價格出現大幅上漲,實物黃金變現也不一定能賺錢。對於普通人而言,沒必要因為想投資而購買大量實物黃金。”江瀚認為。
“外匯産品、商品期貨、金融衍生品等高風險投資,個人投資者若參與投資,應及時關注國際金融市場變化,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適當調整投資倉位,更有效地防範投資風險。”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提醒,同時也應充分認識到,包括黃金在內的貴金屬價格並非只漲不跌,不是一成不變的避險工具。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