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邱淑媞:猴急開放為哪樁答案終揭曉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網友評説      2022-07-19 10:34:10


臺衛生福利部門于18日舉行主管交接典禮,卸任主管陳時中典禮開始致詞時開口第一句及最後一句話都説“請大家惠賜一票!”(鄧博仁攝/中時新聞網)

蘇貞昌在民進黨全代會報告施政績效,指出台灣地區染疫死亡率最低,超額死亡率是世界第三低,引起死者家屬與數十萬以上正為新冠後遺症所苦者群情譁然。似是而非的謊言雖讓人眼花撩亂,卻更使“新台灣模式”之代價欲蓋彌彰。而防疫三寶無一到位的猴急開放到底為哪樁,終於答案揭曉。

蘇貞昌引用“兩年半來”台灣地區全體人口的“新冠累積死亡率”與“累積”超額死亡率,與國際相比較。但,台灣地區防疫以2022年4月1日為分水嶺,從原本以清零、鎖臺為策略的魔係路線,累積可觀的防疫紅利,至驟然採取“穩健開放、正常生活”的“新台灣模式”,轉入躺平式無剎車的失速超佛係路線,防疫三寶,無一到位,釀成慘重死傷,兩者有天壤之別。一波3個半月的死傷,與西方國家兩年半來反反覆覆好幾波所累積的死傷,怎能相提並論? 而掩飾不住的是,這樣的死傷代價,到底是要做誰的嫁粧?

自2020年伊始,民進黨毫無猶豫祭出最嚴格的封鎖措施,有魔係“傳染病防治法”的完整授權,又有SARS經驗帶來的全民防疫與醫界感控共識,交出漂亮成績單。然而,享受清零果實的指揮官與民進黨當局,卻不斷耍弄濫權,使台灣地區防疫之路頻添顛簸與死傷。

例如,以意識形態反對檢驗、普篩,甚至彰化縣衛生局還遭政風出征,結果,兩年的時間都沒準備好檢驗資源,到2022年民眾還排隊買不到快篩劑、全臺欠缺次世代PCR基因定序設備,導致連什麼時候BA.5入侵社區也搞不清楚。

指揮官不想做的事,任何人都不能做,但指揮官想做什麼,就隨便可以做。未經會議,片面就依民意代表關説,決定機組員3+11政策,加上醫界對檢驗已有寒蟬效應、不敢檢驗,釀成2021年5月疫情在社區早已嚴重擴散,卻遲未發現,而甩鍋很簡單,林昶佐直接找某教授唱雙簧,指鹿為馬説萬華是破口。如今這些有功者,都成了陳時中的市長競選團隊大將。

為了袒護某臺産疫苗在沒有第3期試驗之下取得EUA,民眾遲遲等不到國際認證的疫苗,全民以不到1%的接種率,赤裸裸與“阿爾法”變種病毒對抗,使該波疫情創下5.7%的超高致死率,達全球同期3倍之高;而超額死亡更達2千多人。

沒有3期試驗的臺産疫苗拿到民進黨當局的EUA,卻走不出台灣,不僅捐贈不出去,就連民眾打了也無法被國際社會所承認。而炫耀正在進行的所謂團結試驗,更認證了世界衛生組織的政策就是要進行第3期試驗,哪有接受免疫橋接?

沒疫苗、沒檢驗,在去年釀成雙北死傷之後,政客有愧疚或改進嗎?沒有。當“奧密克戎”在全球大肆蔓延,民進黨當局與“指揮中心”早就開始吹捧“奧密克戎”很輕微,甚至還講能重症清零。本人年初早已多次投書指出其傷亡不亞於先前之變異株,且致死率高達千分之1.8,4月初並估算台灣感染數將達200~600萬,疫情最高峰的單日病例數可能達6~20萬,而死於新冠人數可能達3000~21000人。當時每日僅300多例。指揮官看到估算,表示並非沒有道理,卻絲毫沒有懸崖勒馬,不停課、不停班,甚至多次喊出要大家群體免疫。

如今,4月以來,新冠確診逾400萬人,確診死亡超過7000人,死亡率曲線與南韓相似且高峰超越南韓。累積超額死亡數,則從4月30日時尚有-3994死的“防疫紅利”(也就是兩年多來連其他傳染病的死亡也附帶減少了),很快豬羊變色,在6月底已因死亡太多而轉為+4764死。短短兩個月就超額死亡8758人,然而,睜眼説瞎話的“奧密克戎”很輕微的廣告,卻變本加厲用力播,到現在還在播。

前指揮官陳時中竟在7月中民進黨全代會之前,連出兩本書,一本展示防疫成果、一本自吹守法、守分、誠實、盡責。出書不需要準備嗎?實在堪稱時間管理大師!而時機就這麼剛好,忙於準備書的時候,正好就是5、6月疫情肆虐、死傷最慘重的時候吧?到底,指揮官都在忙什麼?現在知道了。

如果7、8月才開放,一方面準備防疫三寶,讓幼兒也能打疫苗、長者3劑能趕上其他國家9成以上的接種率,快篩劑也準備充足且免費提供,加上暑假本來就不上課,這樣,死亡應可減少8成以上。到底,為什麼那麼猴急?

8千多條人命、數十萬以上的人患了新冠後遺症,這樣用鮮血堆積的黨慶,或許正是看準了順民可淩、蒼生可欺。民主之下,“很多人民都走了”,“執政者”卻還在誇耀。台灣民眾手上,只剩一張選票,能不仔細思考,如何投下去嗎?(作者為前“健康署署長”/文章來源:中時新聞網)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