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臺“自造”潛艇實為拼湊貨,或成未來台軍出事新爆點(深度分析)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深度分析      2022-07-20 11:03:16

艦艇


      作者 楊勝雲 特約軍事評論人

  據臺媒報道,臺“權威人士”近日透露,台灣自製潛艇原型艦裝備籌獲階段已進入穩定期,船段組合作業將於今年9月開始,預計明年9月下水。臺軍方和臺船公司正籌劃安排下水典禮日程,屆時邀請蔡英文“親臨主持”。

  綜合近期台灣方面釋出的資訊,台灣自造潛艇確實取得了一定進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潛艇原型艦的6大壓力殼船段已建造完成,且抗爆耐壓測試過關;二是需要對外採購的系統裝備以及運交台灣的日程安排,都已經“排除困難”並進入獲得穩定期;三是魚雷管獲得“國外技術轉移”後,已在台船潛艇裝備園區內設廠生産;四是台灣海軍256戰隊已派出40余位支援艦官兵進駐臺船海昌廠區,全程參與潛艇製造過程,計劃參加模擬測考以取得“潛艦合格簽證”,為接艇做準備。

  2016年蔡英文上臺之初,即打算對外引進潛艇技術及相關係統設備,自主建造8艘常規潛艇,預計10年內實現首艇服役。蔡英文聲稱,其防務改革中有三個重要方向,擺在第一位的就是加速發展“不對稱戰力”,而“潛艦國造”就是重中之重。2017年3月21日,蔡英文在高雄左營潛艇基地宣示“潛艦國造”項目啟動,並進入海虎潛艇觀看模擬發射魚雷過程。2019年5月9日,前往高雄“臺船”主持“潛艦國造廠區動土典禮”。2020年11月24日,再赴“臺船”廠房主持“潛艦國造建造案開工典禮”。如此三番五次參加自製潛艇的相關活動,體現了蔡英文對這一“不對稱裝備”發揮“以武拒統”作用寄予厚望。

  但是,台灣“自造”潛艇一開始就不被外界甚至臺軍方所看好,因為台灣根本不具備自主製造的技術和人才,只能走“海外技轉、台灣生産”的路子。在開工典禮之前,原型艦籌建需向海外採購的81項主裝備中,竟有34項未獲輸出許可。臺潛艇專業人士認為,對外採購的零組件很可能是多方製造,甚至不乏軍標、商標混用的産品,風險非常高。

  為推進這一項目,蔡英文當局制定了“用錢搭橋補缺”的思路,整個潛艇製造計劃預算高達4000億新台幣,其中第一期預算為493億元新台幣,刨去79億的造船廠預算,原型艦造價接近日本新一代潛艇“大鯨”號的兩倍。臺方通過各種渠道高價延攬日、韓、英等國的“退休潛艇建造專家”擔任“技術顧問”,雇傭歐洲GL顧問公司提供潛艇製造的經驗,還以商業模式向美洛馬公司、雷神公司商洽購進戰鬥系統整合、數字式聲吶等“紅區”裝備。

  2018年4月7日,特朗普主政下的美國務院對臺簽發“行銷核準證”(Marketing License),允許美國公司以商業銷售模式為台灣潛艇製造提供相關敏感技術,這等同於給美國軍工企業提供了一個與台灣直接談判的“授權書”。2020年12月15日,美方通知台灣,台當局“自造”潛艇項目所需的關鍵裝備“數字聲吶系統”出口許可獲批准,相關程式已完備。拜登政府上臺後,延續了對臺潛艇技術出口許可的政策。從臺方聲稱“原型艦各式裝備已進入獲得穩定期”以及各項裝備交來台的期程都在可控範圍內來看,臺方應與美國相關廠商應完成了簽約,並獲得美政府方面的認可。

  台灣“自造”潛艇2019年業已完成第一階段設計(採用X型尾舵設計,平衡翼配置在帆罩段的兩側,排水噸位約2500∽3000噸),定下交付八艘新潛艇的目標,其設定的期程為:2019年5月興建廠房,2020年11月潛艇開工,2024年首艘原型艦下水,2025年交付成軍。但蔡英文對時間安排並不滿意,要求潛艇項目小組與“臺船”等單位加快進度,將首艘潛艇的下水時間提前到2023年,並承諾將為第2至第8艘自産潛艇再次編列“特別預算”。

  那麼蔡英文為何不惜代價推進“自造”潛艇項目,並一再督促早日下水、早日形成戰力呢?主要原因在於蔡英文擔心台海形勢多變,不僅平時對大陸軍事威懾缺乏制衡手段,一旦台海爆發危機,也難以有效反擊和拖以待援。當前,解放軍在台島周邊海空域的多軍兵種巡航、警巡和實戰化演練已常態化,民進黨當局的軍事應對已力不從心,步步被動,多靠“認知作戰”來穩定島內民心。美籍軍事專家顏文德(Windell Minnick)近日即指出,“中共已完全控制台灣的天空”,併發文質疑臺軍方“經常釋出共機入侵台灣防空識別區的地圖與航跡,但敘述總是針對西南空域,很少或根本沒有提到東海等(其他方向)”。5月份,“遼寧號”航母編隊赴台灣島東部海域實行實戰化演練,解放軍艦艇還多次抵近台灣島航行,令台灣當局乃至美方深感震動。

  此次臺方借助“權威人士”之口釋放臺潛艇原型艦可能提前下水的消息,很大程度上還具有配合軍方實施認知作戰“的動機。一方面,旨在鼓吹民進黨在鞏固防務上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意在向美方“賣乖”,聲稱將利用18枚美制的MK48 MOD6重型魚雷以及多枚潛射型魚叉導彈,反制解放軍潛艇和大型水面艦頻頻進出第一島鏈“威脅區域安全”,換言之,表態可以充當美國在第一島鏈的“看門狗”。此前,臺前任“參謀總長”、潛艇“海昌計劃”的主要執行者黃曙光即透露,台灣部署潛艇將直接威脅解放軍在台灣以東的“戰略包圍”,能對“防衛作戰“産生決定性影響。

  台灣海軍計劃跟進製造8艘新潛艇,加上2艘性能提升後的“劍龍級”,妄圖一舉對解放軍海軍形成有效反制能力,削弱大陸的制海權。據估測,臺“自造”潛艇有望部署在本島西南和東北水域,主要有四項戰時任務:執行海上護航與開闢安全航道,維護台灣海上交通線安全;襲擾大陸海上石油運輸線和破壞大陸戰略設施;以伏擊、佈雷與特攻作戰等手段攻擊解放軍的港口基地;聯合“盟友”執行海上聯合截擊、攻擊解放軍登陸船團,削弱解放軍在台灣海上投送能力。

  民進黨當局的設想很宏大,但以臺“自造”潛艇無自主技術、軍民零件混用、“紅區”裝備控制在美國手裏等先天缺陷來看,不僅其形成戰鬥力日程存疑,且很有可能成為臺軍發生事故的一個新爆點。近期,台灣當局安全部門有關官員即“秘密曝光”,台灣“自造”潛艇存在五大弊端:一是有的裝備和設備遲遲到不了位;二是潛艇細部設計圖未敲定;三是測試期程高度壓縮;四是性能僅領先荷蘭“劍龍級”潛艇8到10年,也就是1990年代的水準;五是噪音過大,包括絕氣系統(AIP)或鋰電池、消音瓦、拖曳式聲吶等現代潛艇必備的裝備統統都沒有。由於政治變數和腐敗分贓等問題,臺“自造”潛艇可能還存在一些不為人知的隱患。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