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探訪“古越崖墓”:丹霞赤壁懸棺現 千年之謎人欲知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文化資訊      2022-07-25 09:40:53

  中新社江西鷹潭7月23日電 題:探訪“古越崖墓”:丹霞赤壁懸棺現 千年之謎人欲知

  中新社記者 李韻涵

  正值大暑節氣,在江西龍虎山的丹霞赤壁之上,一個個岩洞之中擺放著眾多棺木,這些千年“古越懸棺”留下的未解之謎,正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遊客駐留觀看。

  23日,中新社記者走進“中國道教仙山”江西龍虎山,參觀位於仙水岩上的春秋戰國崖墓葬群,探訪千年“古越懸棺”之謎。

c011376fb7724c7dac2dce9fc0e3a070

  身穿明黃色表演服的演職人員自峰頂騰空跳起,沿著垂直懸挂到江面的繩子,時而倒栽下滑。劉力鑫 攝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是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産。東漢中葉,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龍虎山煉丹,創立道教。傳説“丹成而龍虎現”,山因此得名,龍虎山也被認為是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

  “龍虎山與春秋戰國古越人的崖墓密不可分,古越人選擇在離河面十米至五六十米高的層控槽穴中安葬死者,使逝者得以長期保存,這對於研究東南亞地區懸棺葬的源流提供了重要參考資料。”江西龍虎山風景區講解員張淑娟稱,據不完全統計,在龍虎山風景名勝區內共有崖墓200余座,主要分佈在仙水岩景區和馬祖岩景區。

aa59446b092f44bd80000ec735cbf04d

圖為江西龍虎山“升棺”表演。劉力鑫 攝

  崖墓葬是中國多種葬法中最古老、最特別的喪葬形式之一。《越絕書》中記載:“越有百種。”春秋戰國時期,生活在龍虎山地區和龍虎山崖墓葬的主人,就屬於百越中的一種。

  記者在瀘溪河上乘坐竹筏經過仙水岩時看到,呈現“丹霞地貌”的岩壁幾乎與水面垂直,陡峭的岩壁上分佈著大大小小的岩洞,在水面從下往上望去,可以看見岩洞之中擺放著眾多棺木,棺木呈現淡黃色。

  “大家請看,對面的那個大洞穴裏安放著十幾具棺木,最長的達3.94米,最小的不足1米,考古專家認為這是一個家族群葬。”在乘竹筏經過一個大洞穴時,張淑娟説,這些墓葬群形成于2600年前,目前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

3940d9275519401385bd453461fc1dfc

圖為江西龍虎山“升棺”表演。劉力鑫 攝

  張淑娟稱,儘管經過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但是春秋戰國崖墓群還是有許多難解之謎。例如,所有的崖墓為何都是在河西岸面向東方的岩洞裏?龍虎山崖墓下臨深淵,地處絕壁,這些棺木是如何被放置進去的?

  針對懸棺如何安放之謎,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中美兩國科學家組織的懸棺研究課題組,成功利用倣古木絞車、木質土滑輪、麻質繩索等原始工具,在龍虎山仙水岩重現了兩千年前古越族人吊裝懸棺過程。這一過程已被打造成“升棺”表演旅遊項目。

  記者在瀘溪河畔看見,身穿明黃色表演服的演職人員自峰頂騰空跳起,沿著垂直懸挂到江面的繩子,時而倒栽下滑,時而橫挂繩索,表演出了許多高難度動作,引得現場觀眾驚叫連連。

  當演職人員下滑到接近峭壁中間的岩洞時劇烈搖晃繩索,鑽入岩洞之中,隨後地面上的棺木借著繩索緩緩升空,上升到接近洞口時,地面上的人搖晃繩索,當懸棺在洞口左右晃動之時,演職人員找準時機瞬間將棺木送入洞中。

d1264d5317ce452d84fcb97d9a6e35fe

  “升棺”表演每日表演4場,自開演以來已演出三萬餘場,給景區帶來了大量客流。劉力鑫 攝

  “看‘升棺’表演是我此行目的之一,想帶著孩子一起來探索古人的智慧,這場表演讓我不虛此行。”來自長沙的遊客胡麗景表示,趁著暑期帶著自己的孩子來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據龍虎山景區工作人員桂嘉利介紹,“升棺”表演每日表演4場,自開演以來已演出三萬餘場,給景區帶來了大量客流。(完)


文章來源:中新社
作者:李韻涵  |  責任編輯:虞鷹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