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2日,日本發佈新版年度《防衛白皮書》,防衛白皮書是日本官方年度報告,內容記載過去一年自衛隊行動及全球防衛領域趨勢。今年白皮書中,中國、俄羅斯、朝鮮仍是日本主要安全威脅,還增添一個新的章節,分析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造成的影響。針對台海問題,今年這份報告聲稱,中國大陸可能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無法排除中國遂行結合電子戰與網路攻擊等綜合登陸作戰的可能性,這對台灣構成“極大”的威脅,情況惡化可能會威脅到日本。
針對中國軍力的分析,白皮書指出,中國國防費具體內容不透明,持續增加國防費,以核武、彈道飛彈戰力等為主,中國軍力的質與量廣泛、急速地強化中,中國善用人工智慧(AI)等尖端技術行“智慧化”,企圖打造世界一流的軍隊,中國已成安全保障上強烈的憂慮。
日本特別關注中俄兩個核武大國在防衛領域上的擴大合作態勢。因此今年的報告也針對中國與俄羅斯戰略合作進行詳述,其中尤以“于2021年10月,總計有10艘中國與俄羅斯軍隊的艦艇,幾乎繞行了日本列島一週;同年11月與2022年5月,中俄兩軍的轟炸機等軍機,也曾聯合飛行經日本週邊”。從俄羅斯、中國邊境附近軍事演習強度、軍機挑釁性飛行或者船艦繞行日本邊境海域來看,不能排除有擦撞的危險性,日本有必要注意。
炒台海衝突 有利爭取預算?
自烏俄爆發衝突以來,日本總是將俄羅斯兼併克裏米亞半島與中國在其周邊海域的行動相提並論,報告指出“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行為嚴重違反國際法,是以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動搖了整個國際秩序的基礎,不僅包括歐洲,也包括亞洲”。近期把更多的關注焦點集中在台海衝突局勢上,根據2022年2月日經新聞民意調查顯示,“77%的受訪者擔心烏克蘭危機對台灣周邊局勢産生影響”,日本操作台海威脅的認知,對日人顯然達到效果。
今年白皮書對台灣安全部分的記述多達10頁,即便在後安倍時代的日本政府,依然高度重視台灣安全,與前首相安倍晉三提出的“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相互呼應。2015年5月日本內閣通過行使“集體自衛權安全保障法案”目的是強化美日同盟,增加日本自衛隊的行動能力。如果盟友遭受到武力攻擊,自衛隊可以使用提供武力協助盟國抵抗敵軍。
日本最西端的領土與那國島距離台灣只有110公里,安倍曾表示“如果這裡發生衝突,肯定影響日本和平與安全的危急局面”。意思是説,日本自衛隊能提供美軍後勤支援,而非日本直接介入衝突,日本自衛隊的行動仍有很大的限制。
此外,根據外媒報導指出,“由於日本選民憂心國家再次走向軍事化,向來對防衛預算上升格外戒慎,但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許多人開始憂心中國大陸可能伺機攻打台灣,從而波及日本”。照道理,一個國家面對惡化的安全局勢,需要更多預算提高防禦能力,今年防衛白皮書卻獨漏了軍費部分,令人匪夷所思。
儘管日本國防預算每年不斷增加,但是軍事支出佔國內生産毛額(GDP)比率都只有1%。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已公開宣示要讓防衛預算達到GDP的2%。根據報導指出,目前日本政府在匯整各部會新年度預算請求,並提出國家預算方案時,通常會在“概算要求基準”設立上限,避免開支增加太多,導致惡化中的財政狀況雪上加霜。
岸田內閣編列2023年度預算,計劃在防衛預算上破例,以支援自衛隊購買具攻擊據點的長程巡弋飛彈,以及用於反擊敵對國家對日攻擊的國防裝備、攻擊型無人機的研發,以及網路安全、電磁波與太空等領域研究,預計8月之前內閣會議就會做出決定。
無論是台灣有事或者離島防衛,都是一種政治宣傳,一種口號,缺乏具體的政策,日本需要為自己防衛轉型找正當理由,否則無法説服民眾支援修憲、調高防衛預算,這大概就是日本政府炒台海衝突的盤算。(作者 沈欣潔 台灣特約撰稿人)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