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這就是中國優勢|政黨優勢(十):有中國共産黨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讓我們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2-07-26 10:54:43

微信圖片_20220512110151最新


豪情滿懷迎盛會,踔厲奮發向未來。召開黨的二十大,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要事喜事,舉國關注、舉世矚目。

浩蕩征途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帆。黨的二十大,是我們黨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開好黨的二十大,對於全黨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團結帶領人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繼續奮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喜迎二十大:要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産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這是最大的國情,是“國之大者”。堅持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繫、命運所繫,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黨中央是坐鎮中軍帳的“帥”,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歷史充分證明,中國共産黨具有無比堅強的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是團結帶領人民攻堅克難、開拓前進最可靠的領導力量。要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落實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各方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中華民族近代以來180多年的歷史、中國共産黨成立以來100年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70多年的歷史都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産黨。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繫、命運所繫。我們治國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在這一點上,必須理直氣壯、旗幟鮮明。

中國共産黨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領導力量。堅持中國共産黨這一堅強領導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命運所繫。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我們的全部事業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都根植于這個最本質特徵和最大優勢。為什麼我國能保持長期穩定,沒有亂?根本的一條就是我們始終堅持共産黨領導。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的“定海神針”。

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就是支援和保證人民實現當家作主。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最重要的就是處理好各種複雜的政治關係,始終保持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正確政治方向。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黨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準,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喜迎二十大:要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鬥,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歷史深刻昭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貫穿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各個方面。要準確理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深刻內涵,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邁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觀”。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決議》強調:“全黨必須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站穩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要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高品質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而努力奮鬥。

持續改善人民生活,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社會治理明顯改進。同時,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社會建設,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我國社會建設全面加強,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化、專業化水準大幅度提升,發展了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續寫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

在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週年之際,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喜迎二十大:要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

221419_800x20000

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一百年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産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産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的偉大成就。

偉大實踐孕育偉大理論,偉大理論引領偉大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基本問題。圍繞這個重大課題,我們黨進行了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實踐證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

喜迎二十大:要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品質發展

新發展理念作為系統的理論體系,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準確理解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引領高品質發展,既要深刻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又要有針對性地破解改革發展中的難題。要把新發展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品質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總結提出,2021年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我國發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同時也指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要繼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不斷優化完善防控措施。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正是由於我國在疫情防控中的全球領先優勢,從而保障了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要堅持把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抓在手中。

從國際形勢看,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此外,世紀疫情和地區衝突進一步擾亂了全球産業鏈,世界經濟恢復預期轉弱。在國內,我國經濟發展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局部疫情時有發生;消費和投資恢復遲緩,穩出口難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應仍然偏緊,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産經營困難,穩就業任務更加艱巨;關鍵領域創新支撐能力不強,經濟金融領域風險隱患較多,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但中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我們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短期經濟下行並不能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中國的發展從來都是在應對挑戰中前進的,我們可以在挑戰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做好2022年經濟工作,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僅對於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2022年下半年召開的黨的二十大也具有特殊意義。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讓我們信心滿懷、鬥志昂揚。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複雜變化,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國的發展從來都是在應對挑戰中前進的,中國人民有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勇氣、智慧和力量。有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有長期穩定的社會環境,有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時與勢在我們這邊,我們信心十足、力量十足。堅定志不改、道不變的決心,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更加堅定走“必由之路”的自信,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昂首闊步向前進,我們一定能牢牢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今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下半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讓我們踔厲奮發、篤行不怠,頑強拼搏、不懈奮鬥,為黨和人民事業拼搏奉獻,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留下無悔的奮鬥足跡,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策劃:侯哲

製圖:劉素

資料來源:新華社、中新網、人民日報、網易、光明網、《黨建》雜誌、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侯哲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