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紀念“九二共識”三十週年】反對“九二共識”就是反對兩岸和平發展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2-07-29 22:09:44

257545_700x700


  7月26日,大陸在北京高規格舉辦“九二共識”30週年座談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並講話。

  30年前,兩岸中國人選擇以對話代替對抗、以溝通化解分歧、以協商促進合作,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錶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這一過程和內容均有明確的文件和文字記錄,這是歷史事實。“九二共識”不是“國共共識”,也不是“政黨共識”,而是兩岸的共識。

  “九二共識”其核心要義是“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它明確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石,“九二共識”對發展兩岸關係有著重大的意義。今天重新強調“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一個中國原則,是為了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

  堅持“九二共識”,贊成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就能改善發展,就能和平發展,台灣同胞就能受益;否認和歪曲“九二共識”,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就會緊張動蕩,損害台灣同胞切身利益。

  “九二共識”不是空洞的概念,它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台灣民眾儘管對兩岸關係以及“九二共識”有著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但大家對兩岸要和平不要衝突、要發展不要停滯、要交流不要隔絕是支援的,這是台灣主流民意。然而要實現這些,其前提條件就是兩岸都堅持“九二共識”。

  從2008到2016年,中國國民黨當政時期,開啟了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新時代,兩岸兩會在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上,舉行了11次會談、簽署了包括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在內的23項協議。特別是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舉行會晤,實現了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晤,這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開創了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溝通的先河。可以説,兩岸堅持“九二共識”,就能給台灣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和平紅利。

  然而,自從2016年民進黨上臺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而且還有意污衊歪曲“九二共識”,否認“九二共識”,把“九二共識”説成“一國兩制”,對島內民眾進行誤導,完全是對歷史事實的褻瀆,嚴重破壞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根基,使兩岸關係急轉直下,由和平發展進入高度緊張狀態,使台灣成了“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這就是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給兩岸帶來的嚴重後果。

  沒有比較,就難以分出好與壞。堅持“九二共識”與不承認“九二共識”給兩岸關係造成了完全不同的結果。堅持“九二共識”就能給兩岸帶來和平合作發展,造福于兩岸民眾;不承認“九二共識”就意味著兩岸和平發展、交流合作的基礎沒有了,造成當前兩岸的對峙僵局,危害台灣民眾福祉,背離了台灣大多數民眾的意願。所以説,“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發展至關重要,對台灣民眾福祉至關重要,它引領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行穩致遠,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它不是空洞的概念,更容不得被歪曲、被否定。

  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和外部勢力勾連,不斷進行“台獨”挑釁,可以説,為了一黨私利,不要兩岸和平,不要兩岸交流,不要兩岸發展,阻斷兩岸同胞情感連結,這完全與台灣大多數民眾希望兩岸和平交流發展的主流民意相背離,這樣發展下去就會將台灣推向災難深淵,給廣大台灣同胞帶來深重禍害。

  “台獨”分裂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是民族復興的嚴重隱患。大陸不放棄使用武力的選項,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裂及其分裂活動,而不是針對台灣老百姓的。任何人、任何勢力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和強大能力。廣大台灣同胞要深刻認識統一有好處、“台獨”是絕路、外人靠不住的道理,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兩岸唯有堅持“九二共識”,才能走和平發展之路,因為這最符合台灣同胞的利益,符合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九二共識”就是兩岸中國人找到了兩岸和平發展的辦法。而對於分離70多年的兩岸之間有分歧是正常的,有分歧積極面對,去努力解開心結,兩岸一家人,自己的事商量著辦,兩岸中國人總可以找到求同存異、聚同化異的辦法。

  不管台海形勢如何變換,兩岸關係的主導權、主動權始終在大陸,時勢義始終在大陸統一的這一邊。

  民進黨反對“九二共識”,就是反對兩岸和平發展,就是反對台灣主流民意,就是背離兩岸歷史發展潮流,民進黨的路還能走多遠?(評論員 言未央)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