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台島夜話】民進黨“抗中保臺”路線的社會基礎、影響與局限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島夜話      2022-08-01 10:20:51

台島夜話 藍紅版


  作者 柳金財 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2022年台灣地方選舉即將來臨,據既往政治實踐經驗顯示,民進黨常藉由“大陸因素”操作選舉議題。回顧2018年民進黨在地方選舉中操作“反中牌”,宣稱大陸運用網軍、假新聞、假資訊介選,然最終地方“大選”結果民進黨大敗僅剩六席縣市首長、國民黨贏得十五席,顯然在地方選舉操作“反中牌”效益有限。無論是2018年“九合一”選舉或2020年“二合一選舉”,美國官員及國會報告皆宣稱大陸介選,藉此與台灣合作防止“境外敵對勢力”對所謂台灣民主運作之干擾。

  民進黨視地方選舉為低階治理層次,操作統獨議題、國家認同效果較低。然而,檢視2018年在地方選舉一再援引美國總統特朗普、副總統彭斯、在台協會主席莫健對所謂大陸介入美國期中選舉的指控,並影射其介入台灣地方選舉,利用假新聞、假資訊、假消息意圖干涉台灣民主選舉。2019年初民進黨更高喊“抗中保臺”路線以來,復因香港爆發反條例修正運動,拉抬蔡英文原已低迷政治聲勢。顯然,操作“反中”議題在中央層次選舉比地方層次選舉更為有效。2021年民進黨又將四項“公投”議題,置於“親美反中”、“抗中保臺”的政治框架及氛圍中,倡議“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四大“公投”未達通過門坎外,反對票超過同意票,國民黨除批評民進黨操弄藍綠對決,更指控其刻意煽動“抗中保臺”的民粹情緒。

  “抗中保臺”路線果真是台灣社會主流思維嗎?2008至2016年國民黨執政期間,堅持 “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重啟對話協商的政治基礎,帶來兩岸和平的黃金八年,不僅降低兩岸軍事對峙、消弭外事競逐;同時建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走向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及大融合趨勢。職是,“抗中保臺”路線並非主流思維,且“抗中保臺”及“印太戰略”鑲嵌,更讓台灣成為“抗中”的戰略前沿,致陷入戰爭邊緣風險中。

  首先,“抗中保臺”路線非台灣社會主流思維。根據2022年6月23日“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基金會”民調,29%的人支援國民黨主張“親美愛臺”,但支援民進黨“抗中保臺”者只有11%,認為兩者都有利的12%、都不利的27%。顯然“抗中保臺”訴求並非台灣社會主流思維。事實上,台灣民意高度期待對話,但又認為兩岸對話機會 “不大”。根據同年3月“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及“台灣國際研究學會”針對俄羅斯進軍烏克蘭領土,引發台海情勢緊張所進行調查,77.3%民眾認為應維持兩岸“和平往來”,僅16.1%民眾認為應繼續“抗中保臺”路線。

  又根據俄烏戰爭前民調顯示,2022年1月22日《天下雜誌》發佈民調,指出在中美愈來愈激烈的強權競爭之下,台灣應該採取均衡對外立場及戰略,認為選擇“應與中美保持一樣的關係”比例最高(46.7%),其次是“親美,但與中國維持和平關係”(31.1%),選擇“親中,但與美國維持友好關係”的比例僅6.4%。顯然,台灣社會“抗中保臺”社會基礎相當薄弱。

  根據Yahoo于2021年2月9日至14日民意調查,針對蔡英文重申 “若北京有意化解對立,願促兩岸對話,你認為兩岸對話的機會大不大?”,其中回答“不大”96.5%。又據“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及“台灣國際研究學會”于2021年3月民意調查顯示,高達77.9%的受訪者支援“兩岸能夠開啟對話”的選項。顯見台灣社會多數民意認為,由於兩岸欠缺“九二共識”政治基礎 ,大陸並不會與民進黨當局恢復對話協商。這凸顯民眾高度期待兩岸對話,卻又認知重啟對話機會偏低的矛盾現象。

  其次,綠持“抗中保臺”路線可能驅使藍白形成“和中保臺”潛在政治聯盟。馬英九執政時期承認及接受“九二共識”,採取“親美友日和中”策略,創造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架構,然卻被污名化“親中賣臺”行為。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尚能與大陸維持對話,包括兩岸城市交流、參與國共論壇及海峽論壇;至於台灣民眾黨則因表達“了解與尊重”,大陸對 “九二共識”堅持,召開雙城論壇卻被指控配合大陸當局統戰。藍營及白色政治聯盟,皆因遭指控配合大陸統戰起舞,可能産生聯盟主張“和中保臺”路線,試圖翻轉“抗中保臺”訴求。

  復次,倡議“抗中保臺”路線恐將台灣推向戰爭邊緣風險。自2016年民進黨當局上臺後,公開否認及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兩會對話與協商暫停、連斷八“邦交國“,尤其是軍事演習及軍機軍艦繞島巡航,武統聲浪加大。民進黨當局則不斷擴充所謂“軍費”開支,已編列5000億新台幣“特別預算”用於戰機採購提升戰力提升外,及編列“潛艇自造”的特別預算;將恢復“1年徵兵制”。

  民進黨當局不斷拋出所謂“最強教召”、“延長兵役”、“擴大預算”等話題,煽動“抗中保臺”路線,藉由謀求一黨執政私利的政治操弄,拉抬兩岸政治與軍事對立,卻將台灣民眾推向戰爭邊緣風險。換言之,一旦採取“抗中保臺”路線,勢必面臨加強防務軍備問題,激化兩岸軍事衝突可能性。

  再者, “抗中保臺”路線與“親美反中”路線、“印太戰略”彼此鑲嵌。美國自奧巴馬總統執政以來提出“亞太戰略再平衡”,後特朗普總統執政揭橥“印太戰略”大旗;即至拜登總統就任更是強化“印太戰略”框架內涵,更提出印太經濟框架,試圖排除大陸在此區域主導權。美國從亞太戰略到印太戰略倡議,涉及強化對中國圍堵,阻礙中國發展機遇,避免其挑戰美國全球超級強權地位。當中美關係陷入衝突狀態,台灣就會運用其“親美反中”戰略及 “抗中保臺”路線,拉升與大陸間衝突關係,試圖提高台灣政治自主性。

  日前中美元首會談,拜登重申的內容是:“美國重申在《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指導下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諾。”。其中突出“六項保證”意味美方可以視印太與兩岸情勢,而彈性詮釋“台灣關係法“,以達到“維護台灣海峽及整個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以及“協助台灣保持足夠的自衛能力”等目的。就此而論,台海安全議題將被包裹在美國印太戰略中而試圖“國際化”。

  倡議“抗中保臺”路線將激化兩岸國族主義衝突。由於俄烏戰爭讓台海局勢備受外界關切,台灣地區前副領導人呂秀蓮曾呼籲愛台灣丶反對戰爭的民眾,應上街把心聲喊話給蔡英文和其他國家的三軍統帥聽。呂秀蓮所提的核心主張,並非是台灣應傚法烏克蘭採取“聯美歐抗俄”戰略及“抗俄保烏”路線;她提出烏克蘭給台灣最大的啟示,一旦兩岸爆發戰爭,台灣必須面臨單獨與大陸作戰的險惡環境,兩岸是大小不對稱的權力實體、經濟實力及軍事力落差急速擴大,在美國不會軍事介入及協防台灣前提下,“抗中保臺”路線恐將激化台灣主體意識與中華國族主義對抗。

  當泛綠政治聯盟在地方選舉中,不斷操作“抗中保臺”路線時,適得其反讓台灣民眾對“大陸因素”威脅更無感。民進黨質疑一切泛藍政治聯盟的作為,似乎隱藏“親中賣臺”角色。民進黨似乎尚未覺察這些論述與現實社會運作相脫節,標簽化泛藍政治聯盟行為充當大陸當局之“側翼”角色。即使在四大“公投”的論戰中,民進黨仍不斷將“四個不同意”和“反中”結合,無論是“重啟核四”、“投反美豬”、“藻礁聯署”及“公投綁大選”,只要是國民黨所提必然利於大陸,此影射國民黨成為大陸“在台協力者”角色。

  台灣歷次民意調查顯示,台灣軍事力量無法與大陸抗衡。因此,鋻於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所採取“抗俄保烏”路線、“聯美歐抗俄”戰略,並非台灣在國際及兩岸戰略所應採取路線,這只會讓台灣陷入戰爭漩渦中。換言之,“抗中保臺”路線不是源自台灣社會主要基礎,反而是願意兩岸對話與協商,是社會主流立場。整體而論,台灣社會希望兩岸和平、保持對話及兩岸交流正常化,“抗中保臺”僅會激化兩岸對立、強化敵意衝突;恰恰是“和中保臺”思維,強化兩岸對話協商創造雙贏,方是台灣社會主流訴求。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