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中華文化

傳承中醫藥精神 弘揚中醫藥文化之名方篇:白虎湯

白虎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為清熱劑,具有清氣分熱,清熱生津之功效。主治氣分熱盛證,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臨床常用於治療感染性疾病,如大葉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出血熱、牙齦炎等。

白虎湯

圖編者按

  白虎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為清熱劑,具有清氣分熱,清熱生津之功效。歌訣:“白虎膏知甘草粳,氣分大熱此方清,熱渴汗出脈洪大,加入人參氣津生。”主治氣分熱盛證,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臨床常用於治療感染性疾病,如大葉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出血熱、牙齦炎、以及小兒夏季熱、牙齦炎等屬氣分熱盛者。

白虎湯的傳説故事

  白虎湯的由來傳説

  傳説在漢代,由於封建迷信活動猖獗,巫醫、巫婆、神漢、方士、道士到處胡亂行醫。張仲景四處奔走,呼籲生病後不要找巫醫大神,不要找方士、道士,不要求神拜佛,但在強大的封建迷信勢力面前,他深感無能為力。

  有一天,張仲景的弟子衛訊告訴他,有人説有個道士給一個高熱不退的病人捉“鬼”後,配了一副“白虎大仙”送的“仙藥”,結果病人服用後,病很快就好了。據説這個道士已用此“仙藥”治愈大量病人。這件事情傳得沸沸颺颺,四面八方的病人都去找他治病。凡是找他“治病”的人都説他的“仙藥”靈驗,藥到病除。張仲景聽説後,深感疑惑,於是他讓衛訊裝作病人的樣子去治病取藥。衛訊裝病去道士那裏弄來“仙藥”,放在張仲景面前。他倆把藥物一一分開,發現這4種藥物分別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這些藥物中竟沒有香灰、土面等成分。為了看到療效,張仲景將這4味藥在臨床中給一些高燒的病人特別是傷寒病人應用,結果治愈大量病人並挽救了不少危重病人。後來張仲景把這個藥方寫進他所著的《傷寒論》中,將此藥方稱作“白虎湯”。

  “若是他人母,定用白虎湯”

  有一句民間諺語“若是他人母,定用白虎湯”,據説這句諺語的來歷與清代蘇州名醫葉天士醫治母病有關。

  葉天士是清代蘇州名醫,因醫術精湛、醫風嚴謹、醫效卓著而聲名遠揚。有一次,葉天士八十高齡的母親重病(後疑是傷寒),雖然他精心診治,但母親的病一直沒有痊癒。其實母親發病的時候,葉天士就想用白虎湯治療,但又害怕母親年邁,難勝藥力,所以猶疑不決,遲遲未用。後來侍藥的弟子無意給他母親服用白虎湯之後,母親的病竟然有了起色。葉天士這才立即配藥煎好讓母親服,葉母服藥後很快就康復了。葉天士知道自己由於身為人子,猶豫不決而致貽誤用藥,侍藥弟子沒有這種顧慮反而令葉母好轉。於是,“若是他人母,定用白虎湯”這一句民間諺語,也就流傳至今。

白虎湯的組成和用法

02

白虎湯的組成。(圖源於網路

  組成: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用量:石膏50g,知母18g,甘草6g,粳米9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虎湯的功效和方義

01

石膏。(圖源於網路)

  功用:清熱生津。

  主治:氣分熱盛證。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

  方義:本方原為陽明經證的主方,後為治療氣分熱盛的代表方。本證是由傷寒化熱內傳陽明經所致。裏熱熾盛,故壯熱不惡寒;胃熱津傷,故煩渴引飲;裏熱蒸騰、逼津外泄,則汗出;脈洪大有力為熱盛于經所致。氣分熱盛,但未致陽明腑實,故不宜攻下;熱盛津傷,又不能苦寒直折。

  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經,功善清解,透熱出表,以除陽明氣分之熱,故為君藥;知母苦寒質潤,一助石膏清肺胃熱,一滋陰潤燥。佐以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

白虎湯的配伍特點和運用

知母

知母。(圖源於網路

  配伍特點:石膏、知母相須為用,可增強清熱生津之功。

  運用:本方用於氣分熱盛證。臨床應用以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蒸熱,脈洪大有力。

  加減化裁:若氣血兩燔,引動肝風,見神昏譫語、抽搐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涼肝息風;若兼陽明腑實,見譫語、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者,加大黃、芒硝以瀉熱攻積;消渴病而見煩渴引飲,加天花粉、蘆根、麥冬等以增強清熱生津之力。

白虎湯的禁忌

  表證未解的無汗發熱,口不渴者;脈見浮細或沉者;血虛發熱,脈洪不勝重按者;真寒假熱的陰盛格陽證等均不可誤用。

  禁忌人群

  1、凡陰盛格陽、真寒假熱者,皆禁用白虎湯方劑中的藥物味辛性寒,具有清熱的功效,故可致寒證更盛,雪上加霜。若臨床表現兼有畏寒肢冷,喜靜蜷臥,大便稀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等症可供鑒別之用。

  2、凡血虛陽浮者,皆禁用白虎湯方劑中的藥物皆辛寒而清熱,但能阻礙胃氣,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氣血生化無源,禍不旋踵。若臨床表現兼有面色蒼白,肢軟乏力,頭暈目眩,舌質淡、苔白等症可供鑒別之用。

  3、凡脈浮而細、或沉,或口不見渴,無裏熱徵象者,皆不宜使用白虎湯方劑中的主要藥物皆辛寒而能清熱,有損傷脾胃的副作用,若臨床表現兼有口淡而不欲飲,或喜熱飲,大便稀溏,舌質淡、苔白等症可供鑒別之用。

  4、凡發熱無汗、表證未解者,皆不宜使用白虎湯方劑中的主要藥物均辛寒而能清熱,但無辛溫解表之用,可致表證不解,裏熱更盛。若臨床表現兼有惡寒,頭痛頸強,一身酸痛,鼻塞,舌質淡、苔白等症可供鑒別之用。

  煎服禁忌

  1、白虎湯方劑中的石膏質地堅實,難於煎出有效成分,故應打碎先煎沸20分鐘,然後再入其他藥同煎,再煎至沸後約15分鐘,米熟去渣即可,溫服。

  2、藥液不可太多,一般每次服用150ml即可,以免藥液過多增加胃腸道的負擔。

白虎湯的幾個附方

  附方一:白虎加人參湯

  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人參。

  功用:清熱、益氣、生津。

  主治:氣分熱盛、氣陰兩傷證。

  附方二:白虎加桂枝湯

  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桂枝。

  功用:清熱、通絡、和營衛。

  主治:溫瘧或風寒熱痹症。

  附方三:白虎加蒼術湯

  組成:石膏、知母、甘草、人參、粳米、蒼術。

  功用:清熱祛濕。

  主治:濕溫病。

  (資料綜合百度百科、養生之家及網路)

編輯策劃:虞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