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中國外貿復蘇態勢明顯,7月外儲規模小幅回升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大陸新聞 > 時事要聞      2022-08-08 07:05:52

“前7個月的外貿進出口增速已經恢復到了兩位數。”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告訴第一財經,這説明全球對於中國製造的需求會繼續增加,中國外貿的趨勢還在持續向好。

8月7日,海關總署公佈的最新外貿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為23.6萬億元,同比增長10.4%。其中,出口13.37萬億元,同比增長14.7%;進口10.23萬億元,同比增長5.3%;貿易順差3.14萬億元,擴大62.1%。

“前7個月的外貿進出口增速已經恢復到了兩位數。”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告訴第一財經,這説明全球對於中國製造的需求會繼續增加,中國外貿的趨勢還在持續向好。

同時,8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截至2022年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31041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328億美元,升幅為1.07%。

對此,專家分析認為,7月主要國家債券價格上升,加之全球股市低位反彈,使得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實現了小幅回升。而且,7月外貿復蘇態勢明顯,貨物貿易進出口維持較高規模順差,推動經常項目保持順差。

8月5日外匯局公佈的2022年上半年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691億美元,與同期國內生産總值(GDP)之比為1.9%,繼續處於合理均衡區間。其中,貨物貿易順差同比增長36%,為歷年同期最高值,進出口呈現較強的韌性。服務貿易逆差同比收窄30%。直接投資凈流入749億美元,保持在較高水準,尤其是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1496億美元。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錶示,這顯示我國市場對外資保持吸引力。

資産價格因素推動外儲小幅回升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當前影響我國外匯儲備波動的主要因素依然是匯率因素和資産價格變化因素。

從匯率因素看,7月末美元指數受通脹預期抬升、美聯儲加息等因素推動,較6月末上漲1.1%,非美元貨幣中,歐元下跌2.5%,英鎊下跌0.1%,日元上漲1.8%,綜合來看匯率因素導致外匯儲備的非美元部分出現小幅折價。

從資産價格因素看,7月份因全球經濟衰退預期升溫,主要國家債券收益率下降,價格上升;全球股票市場從前期低位反彈。股債兩方面資産價格變化推動外儲規模上升,且上升幅度超過匯率折算帶來的下降影響。

溫彬稱,在剔除匯率和資産價格因素後,我們估算因國際收支導致的外儲環比小幅增加,這表明7月份我國外匯市場運作總體平穩,境內外匯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與金融項目大概率依舊是“一順一逆”狀態,且順差因素略強于逆差因素。預計7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依舊維持較高的順差規模,推動經常項目保持順差。金融項目下,預計直接投資保持凈流入,而證券投資凈流出規模則有望縮小。

7日,海關總署最新公佈的數據也顯示,7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5646.6億美元,增長11%。其中,出口3329.6億美元,增長18%;進口2317億美元,增長2.3%;貿易順差1012.6億美元,擴大81.5%。

從匯率表現看,7月人民幣匯率整體保持平穩,考慮企業境外分紅等季節性購匯因素,實際表現並不弱勢,與外儲增加相吻合。隨著疫情好轉和復工復産的推進,我國經濟基本面保持良好,有利於國際收支保持平衡和外匯儲備保持穩定。

我國外貿復蘇明顯

對比上半年的數據,前7個月的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增速,均有所加快,外貿復蘇態勢明顯。

受到此前疫情較大衝擊的長三角地區,正在穩步復蘇。據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合計進出口8.58萬億元,同比增長11.7%,比上半年增速加快2.5個百分點。從月度來看,6月份長三角地區的進出口增速就已回升至14.9%,比5月份的增速大幅提高了10.1個百分點。

在魏建國看來,雖然全球市場需求整體萎縮,但美國以及歐盟市場對於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程度仍然很大,甚至會迎來全球對中國依賴越來越高的節點。不僅是歐美,以往需求並不那麼大的日韓也出現了更多的需求,“整體看,日韓受疫情和能源危機的影響,當地企業開工不足,下一步存在關停轉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外貿將迎來今年最關鍵的接單時期,如果三季度訂單情況良好,今年四季度乃至全年的外貿都會是樂觀的。

海關統計顯示,前7個月我國外貿結構持續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15.17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同期,我國對東盟、歐盟、美國和南韓等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7.55萬億元,增長19.8%。

其中,前7個月,我國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其他14個成員國進出口同比增長7.5%。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在媒體上表示,7月當月,我國對RCEP貿易夥伴進出口1.17萬億元,同比增長18.8%,拉動整體進出口增長5.6個百分點。RCEP今年正式生效實施,進一步深化了區域經濟互聯互通和貿易投資合作,為地區經濟復蘇和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劉向東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RCEP在今年年初生效後,中日韓之間首次出現多邊貿易安排,這推動南韓企業在華投資增加,中間品貿易發展迅速,中韓之間的貿易量實現了逐步上升。

而且,外貿持續向好的背後,離不開民企的韌性和活力。數據顯示,前7個月,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數量為52.6萬家,同比增加5.8%。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11.8萬億元,同比增長15.3%,佔我國外貿總值的50%,比去年同期提升2.1個百分點。

而且,在“訂單流出”可控的背景下,前7個月,機電産品和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挑戰仍在

展望8月,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後成認為,預計我國外匯儲備大概率還將位於3.10萬億美元之上。

鄭後成分析稱,首先,美國、歐元區7月的多項製造業指數時隔24個月跌破榮枯線,預計美國10年期債券到期收益率與歐元區10年公債收益率難以大幅上行,且下行概率大於上行概率,繼續對我國外匯儲備形成利多。

其次,在全球地緣政治衝突難以完全消除,且全球經濟下行利多具有避險屬性的美元的背景下,疊加考慮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強勁,預計美元指數短期之內還將位於較高位置,大概率對8月外匯儲備形成小幅邊際利空。

最後,雖然海外宏觀經濟承壓,但是當前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PMI尚且位於榮枯線之上,疊加我國面臨“三重壓力”,且我國製造業PMI跌至榮枯線之下,預計8月我國貿易順差還將維持在較高位置。

王春英錶示,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充滿挑戰,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較大。但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將繼續支援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

外貿司副司長張斌也在7月29日的發佈會上提出,外貿發展面臨的風險高、困難大、不確定因素多。世界經濟滯脹風險顯著上升,多個主要經濟體持續加息,貿易增長前景不容樂觀。

魏建國認為,總體來説,只有像中國這樣擁有高度完備生産鏈的國家,才能滿足全球市場多品種多層次的需求,所以隨著大宗商品持續下跌,海運價格陸續回落,中國外貿的窗口期有望繼續延長,下半年的外貿形勢會繼續向好。接下來,要主動“搶單”,並加強卡車運輸的服務,利用包機等新形式,更多考慮和解決外貿企業的困難,讓外貿企業充分享用外貿窗口期,相信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投資和消費的不足。

針對下半年外貿形勢,張斌表示,下半年,商務部將突出三個著力點,積極促進出口、擴大進口,多措並舉穩定外貿。一是擴增量。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援力度。二是穩存量。加強外貿運作監測預測預警,密切跟蹤研判形勢。落實好推動外貿保穩提質意見等穩外貿政策措施。三是強保障。指導各地加大下半年穩外貿工作力度,穩定中小微外貿企業預期,切實支援外貿企業降成本。

作者:徐燕燕 ? 繆琦 ? 馮迪凡 ? 高雅

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侯哲
熱門評論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