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美發動對華晶片戰 臺積電切莫輕易落入“毒丸”陷阱!

華夏經緯網 > 兩岸 > 台企風采      2022-08-11 14:25:59

  華夏經緯網8月11日訊:中央財經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王建民近日在《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由於美國的強權主導與干預,臺積電在全球佈局與發展中面臨新的發展選擇與可能風險,要在大陸與美國之間做出理性與妥善選擇並不容易,相關表態尤需謹慎。

  文章指出,美國對華發起貿易戰、科技戰、晶片戰後,臺積電捲入地緣政治紛爭。美國正積極推動包括日本、南韓與台灣在內的“晶片四方聯盟”,民進黨當局在“倚美謀獨反中”戰略下積極爭取台灣加入。

  美國參眾兩院已先後通過2800億美元“晶片與科學法案”,其中以520億美元鉅額政府補貼方式鼓勵或引誘臺積電、三星等半導體大廠在美投資。這一鉅額補貼看似甜蜜,但搞不好可能是難以咽下的毒藥。

  文章形容,這個法案類似川普主導簽署的《美墨加貿易協議》中的“毒丸條款”,還設置了一個“10年條款”,即在美投資享受補貼後的半導體企業在10年內不得在中國或其他“不友善國家”興建先進晶片廠。

  這再次暴露了美國的經濟霸權與技術霸權,迫使晶片大企業二選一,企圖以此阻撓中國半導體産業發展。鉅額補貼是糖果還是毒藥,還真不好説,且前車之鑒不遠。

  川普上臺之初,曾大力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同樣以提供鉅額政府補貼促成台灣鴻海集團宣佈在美投資100億美元興建大型面板廠,如今這一投資已宣告失敗,據美媒報導,鴻海集團還得向地方政府每年支付3600萬美元,並持續20年。

  在複雜新形勢下,尤其是在美國對華發起晶片戰與推動“去中排華”晶片供應鏈背景下,台灣晶片企業對未來投資發展與佈局需要做出更務實客觀的判斷與選擇,要充分認識到未來大陸晶片産業必將突破困難,有更大更好發展前景,且大陸市場至關重要,切莫“重美輕陸”,輕易落入陷阱。



責任編輯:李欣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