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關羽早期征戰

  關羽逃亡他鄉,約五六年後,即29歲左右,在河北涿郡結識了劉備、張飛。劉備和張飛都是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本地人,劉備故里樓桑村“在涿州西南十五里”(《讀史方輿紀要》),張飛故里現稱忠義店,距樓桑村約數裏之遙。劉備是東漢皇室的遠係支庶,祖父、父親都做過小官,因父親早逝,“與母販履織席為業”。少有壯志,與兒童遊戲時曾發出要做皇帝的豪言,長大後“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三國志•先主傳》)。《三國志•關羽傳》稱:“先主于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合徒眾”就是招募鄉勇,組織武裝;關、張“為之禦侮”,就是擔任劉備的貼身保鏢。《三國志•關羽傳》又稱:“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張飛傳》則稱:“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這些記述,既説明劉、關、張三人“恩若兄弟”,也説明關、張擔任“禦侮”之職,保護劉備,盡職盡責。

  劉備“合徒眾”,招募鄉勇,是因為當時出現了“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三國志•先主傳》)的大形勢,他乘勢組織一支隊伍,投靠官軍,參加鎮壓黃巾軍的作戰。關羽也正是由此開始了他一生追隨劉備戎馬倥傯、征戰疆場的軍旅生涯。

  劉、關、張率領鄉勇,曾先後參加過幽州牧劉虞、中郎將盧植、校尉鄒靖的軍隊,同反叛朝廷的中山相張純和黃巾軍作戰。劉備因軍功曾被授予安喜縣(今河北省定縣東)尉,又曾被授予下密(今山東昌邑東南)丞、高唐尉、高唐令。

  190年(東漢初平元年),黃巾軍攻破高唐,劉備無處安身,與關、張率部投奔了同窗好友、中郎將公孫瓚。公孫瓚表請朝廷封劉備為別部司馬(職級較高的武官)。約在192年(初平三年),公孫瓚派劉備率部去青州,協助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紹”(《三國志•先主傳》),因數有戰功,被公孫瓚任為平原縣(今山東省平原縣)令,後領平原相(與郡太守同級)。劉備任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並結交了趙雲,用主騎兵。

  194年(東漢興平元年),曹操與陶謙爭奪徐州,關羽隨劉備援救陶謙。不久,陶謙病故,劉備代領徐州牧,開始名列“封疆大吏”。196年(東漢建安元年),袁術攻劉備,劉備與關羽拒之於盱眙、淮陰(今江蘇省盱眙縣、淮陰市)。此後,劉備軍駐小沛(今江蘇省沛縣),先降呂布,後又多次與呂布發生對抗。198年(建安三年)十一月,關羽隨劉備依附曹操,助擒呂布,曹操殺呂布于下邳(今江蘇省睢寧縣古邳鎮)。劉、關、張因戰功顯著,隨曹操入許都(今河南省許昌),朝廷拜劉備為左將軍、豫州牧、宜城亭侯,關羽、張飛為中郎將。199年(建安四年),劉備徹底與曹操決裂,襲殺曹之徐州刺史車胄,佔領徐州,命關羽鎮守下邳,行太守事。

  200年(建安五年),曹操攻擊劉備。劉備敗逃,依附袁紹。守衛下邳的關羽及劉備妻室被曹軍截獲。關羽無奈,暫時歸附曹操,被授以偏將軍要職,並待以厚禮。但關羽對劉備始終忠心不渝,他婉拒了優厚的禮遇,並對曹操部將張遼説:“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三國志•關羽傳》)當年四月,袁紹派大將軍顏良進攻東郡白馬(今河南省滑縣)。曹操派張遼、關羽為先鋒出戰,“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于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三國志•關羽傳》)。關羽在千軍萬馬之中,將大將顏良斬于馬下,遂解曹操“白馬之圍"。關羽被曹操表封為“漢壽亭侯”。白馬之役後,關公已探知劉備下落,回許都後便決意辭曹尋劉。後來,民間廣為傳誦的“封金挂印"、“拜書辭曹”見於《三國志•關羽傳》,而“灞橋挑袍”、“千里走單騎"等精彩動人的故事,雖然並無正史記載,但也從側面反映出關羽當年忠貞不貳和重情尚義的品質。關羽於是年七月離開許昌,北上陽武(今河南省原陽縣東南)尋找劉備。曹操聞知關羽離去,其部下欲追之,他卻阻攔説:“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在早期的征戰中,關羽“隨先主週旋,不避艱險"(《三國志•關羽傳》),赤膽忠心,戰功卓著。這一時期,關羽不僅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還與劉備建立了“恩若兄弟”的友情,為以後擔當重任,建功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來源:關公網


責任編輯:虞鷹
相關文章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